1.嶺南雙子星:深圳和香港
港深兩個大都市連在一起,據說兩市主城區的距離僅為50千米。在香港被割讓以前,兩個區域同屬寶安縣,兩個城市也算同脈同根。兩個城市都是國際大都市,綜合實力不僅排在全國前列,從全世界看,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城市。國際上,像深圳和香港這樣的兩個國際大都市連在一起的很少,估計這些唯一的一組。當然,香港的國際地位更高,深圳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2.最北雙子星:長春和哈爾濱
現在的東北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占比和影響力要和1978年之前相比小很多。曾經的黑吉遼,在全國占有重要的比重,長春和哈爾濱這個省會城市,也都在全國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之列。
東北雙子星風光一時,可惜,后來,發展后勁不足,在全國的排名逐步下滑,即便這樣,長春和哈爾濱都是準千萬城市,都有900多萬人口。未來,長春和哈爾濱定會再崛起。
3.川渝雙子星:重慶和成都
重慶和成都曾經都屬于老四川,后來,重慶成立了直轄市,成都則繼承做四川的省會。現在的兩個城市都是千萬人口級別的大城市,發展前景也非常好。
川渝雖分家,但始終還是一家,重慶和成都的互動還是很多。重慶成為直轄市,并不是削弱老四川,而是讓四川發展更有活力。川渝并存相對于給四川多了一個代表資格。
4.三吳雙子星:蘇州和無錫
除了廣東的珠三角,就要看江浙滬的長三角,江浙滬的領頭羊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上海,但就數量來說,全國經濟第二大省江蘇各市的發展確保了珠三角整體發展。蘇州和無錫,無疑是江蘇諸市的代表,兩市你追我趕,成為江蘇發展的重要引擎。
5.齊魯雙子星:濟南和青島
全國經濟第三省的山東,主要還是靠省會濟南和副省級城市青島,當然山東其他城市發展都也不錯,就經濟和人口,青島都要壓省會濟南一頭,但是山東的“老大哥”永遠是濟南,濟南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要碾壓青島許多。
6.遼沈雙子星:沈陽和大連
曾幾何時,沈陽和大連都是全國十大城市,現在的沈陽和大連,則面臨一定的困境。沈陽和大連的經濟實力沒法和長三角(滬寧杭)、珠三角比,甚至比不了距離很近的京津唐,但以沈陽和大連為代表的遼中南工業基地,仍舊在全國工業中占據重要位置,遼沈再次強勁發展不會有問題。
7.錢江雙子星:杭州和寧波
“六小龍”讓杭州持續火出圈,最近一些,杭州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成績也引人矚目。浙江省是全國經濟第四大省,除了省會杭州外,在經濟發展上,寧波的作用也不能小覷。在最新公布的全國GDP各主要城市排名中,杭州位列第8位,寧波則排在第11位,未來有望實現浙江雙子星躋身全國經濟10強。
這里要說一下,京津雖然離著非常近,又都是直轄市,但不能稱為雙子星,原因是北京的地位不是天津可以比的。同樣,作為經濟中心的上海,也不是周邊江浙城市可以匹配的,南京離著又遠了一些,因此周邊沒有城市可以和上海稱為雙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