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種職業(yè),而且是世襲的職業(yè),絕大多數(shù)情況是父子相傳,還有一少部分是兄終弟及,還有這個王朝的皇帝做不下去了,禪讓給異姓的外人做皇帝。而歷史上有這樣一類特殊的人群,那就是他的父親和兒子是皇帝,其本人卻不是,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一、西漢定陶恭王劉康
其父為漢元帝劉奭,兒子是漢哀帝劉欣。劉康的同父不同母的哥哥是漢成帝劉驁,劉驁之母是西漢末年著名的太后王政君。劉驁在歷史上是個十足的昏君。縱情于聲色犬馬,寵幸趙飛燕姐妹,把國政都交給了自己母親的娘家,為后來外戚出身的王莽篡權(quán)埋下了伏筆。劉康的母親是薄昭儀,使得劉奭寵愛,劉康一度具備取代劉驁?zhí)拥奈恢茫驗閯]的父親宣帝劉詢喜愛,還有重臣的力保,劉驁才沒有失去太子之位。劉驁貪戀女色,掏空了身體,因為中風去世,沒有留下子嗣。此時劉康早已病逝,其子劉欣在成帝去世的前一年被冊立為太子,由此,劉康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父親是皇帝,兒子也是皇帝的人。
二、西漢中山孝王劉興
其父是漢元帝劉奭,其子是漢平帝劉衎。劉興的情況和哥哥劉康類似,他本也有機會成為皇帝,還是他的哥哥劉驁因為無子,人們就希望他在諸侯王中確立一個太子。比較靠前的一個是弟弟劉興,一個是侄子劉欣。最終劉欣占據(jù)了上風被確立為太子并即位。一方面是劉欣的祖母薄昭儀采取賄賂方式,獲得成帝身邊大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要承繼漢成帝,需要一個侄子過繼來才能保證成帝不絕嗣,劉興非常遺憾的和皇位失之交臂。
三、東漢清河孝王劉慶
劉慶是漢章帝第三子,其子是漢安帝劉祜。本來劉慶也是皇太子,但因為漢章帝的竇皇后無子,嫉妒劉慶的生母宋貴人,設(shè)計除掉宋貴人,廢劉慶皇太子之位,改為清河王。在劉慶的弟弟漢和帝去世后,其子漢殤帝早夭的情況下,作為近支的劉祜繼承皇位。劉祜即位時,劉慶還沒有去世,劉慶也成為第一位兒子即位,自己還在世的皇族。
四、曹魏東海王曹霖
曹霖即使是熟悉三國歷史的人也是比較陌生的,如果提起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可能會有很多人有印象。曹髦是曹魏第四個皇帝,不甘于做傀儡,討伐司馬昭,被司馬昭的屬下殺死。曹髦的父親就是曹霖,而曹霖的父親就是魏文帝曹丕,他的兄長是魏明帝曹叡。曹霖在世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已經(jīng)開始掌權(quán),而和曹叡血緣最近的曹霖卻沒有能力制止外臣篡權(quán),著實說明曹魏宗室孱弱。
五、孫吳廢太子孫和
孫吳政權(quán)在三國鼎立的過程中,不如魏、蜀出名。其實,在三國初期吳在蜀、魏的作戰(zhàn)中占盡優(yōu)勢。在和蜀的三次戰(zhàn)爭全部取勝,魏文帝曹丕親自伐吳,也沒有占到便宜。而孫吳真正衰落是因為南魯之爭,南就是指南宮太子孫和,魯就是指魯王孫霸。如果沒有這場儲位爭斗戰(zhàn),孫和可能成為孫吳第二位皇帝,可惜的是兄弟之爭,徹底激怒孫權(quán)。孫和被廢。其幼弟孫亮在孫權(quán)去世后即位,孫吳一度動蕩,陷入內(nèi)訌,最終臣子擁立孫和之子孫皓即位,孫皓是孫吳的末代皇帝。
六、西晉吳敬王司馬晏
司馬晏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歷史人物。司馬晏的父親是晉朝的建立者武帝司馬炎,他是司馬炎的第二十三個兒子,而他的兒子是西晉最后一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他的還有兩個做皇帝的哥哥分別是: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西晉的皇帝都是他的至親,父親、哥哥、兒子。在沒有戰(zhàn)亂的時候,他是享盡榮華富貴。可惜的是,晉朝的宗室太強勢了,引發(fā)了八王之亂,最終出現(xiàn)了永嘉之亂,司馬晏被殺。
七、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
蕭長懋的父親是齊武帝蕭賾,爺爺是南朝齊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他有兩個兒子成為皇帝,分別是郁林王蕭昭業(yè)、海陵王蕭昭文。他深得祖父蕭道成喜愛,蕭賾即位后,立蕭長懋為太子。本來他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可惜英年早逝。父親蕭賾還是讓他的兒子即位,就是蕭昭業(yè)。蕭昭業(yè)荒淫無道被廢后,其弟蕭昭文即位,可惜權(quán)力已經(jīng)被宗室掌握,蕭鸞最終篡權(quán)。
八、北朝魏元勰、元羽、元懷、元愉
這四位都是北魏宗室,元勰、元羽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元懷、元愉是元宏的兒子。孝文帝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通過遷都洛陽和改革,使得北魏強盛,但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在孝文帝元宏去世后爆發(fā)了各族人民大起義,也出現(xiàn)了內(nèi)部叛亂,尤其六鎮(zhèn)起義徹底摧毀了強盛一時的北魏。這個階段因為出現(xiàn)的非嫡非皇子即位情況比較多,也相對比較混亂,就一并敘述了。
九、隋朝元德太子楊昭、秦王楊俊
一般人都以為隋朝是二世而亡,到隋煬帝這就結(jié)束啦,其實并不是這樣。在隋煬帝之后,先后被李淵、元文都、宇文化及擁立了三個皇帝,分別是楊侑、楊侗、楊浩,其中的楊侑、楊侗是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之子。元德太子據(jù)史籍記載還是很有賢德之名的,如果能夠即位還是很不錯。也是早世無緣皇位。楊浩的父親則是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的弟弟、秦王楊俊,楊俊被自己的王妃崔氏毒害,這個崔氏就是楊浩的生母,楊浩也因此受到牽連,直到隋煬帝即位。隋朝后面的三位皇帝都是傀儡,最終的下場也很殘,全部被殺。
十、遼朝東丹國王耶律倍
耶律倍是個悲情人物,其父是遼(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作為長子的他本來是最有可能繼承父親皇位的,可惜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述律平不同意,早早被確立為皇太子。而他因為和母親述律平為政理念不同,在父親阿保機去世后,被有皇位繼承決定權(quán)的母親述律平排斥在皇位之外,耶律倍的弟弟耶律德光成為新皇帝。因為權(quán)力,兄弟之間變得不是那么和睦,尤其耶律德光對兄長的監(jiān)視,讓耶律倍逃到了中原,并最終被殺。而他的兒子耶律阮在其叔父病死后,并擁立為遼朝皇帝。
十一、遼朝耶律浚
耶律浚是遼朝最后一個皇帝,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父親,耶律浚的父親是遼道宗耶律洪基,讓耶律洪基出名的是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這部小說里耶律洪基是男主蕭峰的義兄。真實歷史的耶律洪基除了堅持與宋通好外,簡直可以用一無是處來形容,賜死了自己的皇后,軟禁了皇太子耶律浚,并導(dǎo)致了耶律浚被害。在耶律洪基70歲時,選擇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耶律延禧,耶律延禧也是荒淫無道之帝,最終導(dǎo)致遼被金取代。
十二、金朝完顏宗峻
完顏宗峻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五子,但卻是其嫡長子,完顏宗峻在一次戰(zhàn)爭中負傷,并導(dǎo)致其死去。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后,即位的并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同母弟完顏吳乞買,完顏吳乞買是對于金朝發(fā)展重要的人物,在位時,金朝先后滅掉遼和北宋,實現(xiàn)了金朝盛極一時。完顏吳乞買也有意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但當時金朝并沒有實現(xiàn)父子相繼的皇位繼承制度,在宗室和大臣反對后,改立太祖的嫡孫完顏亶為繼任者,他就是金熙宗。完顏亶就是完顏宗峻的兒子。
十三、金朝完顏宗干
完顏宗干也是金太祖的兒子,而且是庶長子,也是金熙宗完顏亶的養(yǎng)父,在完顏亶即位后被封為梁宋國王,成為朝中重臣,并可入朝不拜。他有一個兒子叫完顏亮,非常有才,被完顏亶所顧忌,這對堂兄弟的矛盾逐漸激化。完顏亮選擇弒君自立。但是完顏亮的結(jié)局也不太好,完顏亮為了權(quán)力,殺光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后代以及其他宗室。好色嗜殺的完顏亮最終被叛軍所殺。
十四、金朝完顏宗輔
完顏宗輔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子,作為太祖一系,他選擇了擁立金熙宗完顏亶即位,后在40歲病死。其子完顏雍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廟號金世宗。完顏亶在位時,雖然防著作為堂兄弟的完顏亮,但對完顏雍比較好,深得完顏亶信任。完顏亮即位后,完顏雍被限制,完顏雍只能選擇忍辱負重,尋找機會,率領(lǐng)軍隊殺死不得人心的完顏亮,成為新皇帝。
十五、金朝完顏允恭
完顏允恭是金世宗完顏雍第二子,如果不早亡也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可惜的是在其父親之前病逝。其父金世宗把皇位傳給了完顏允恭的兒子完顏璟,完顏璟就是金章宗,在其統(tǒng)治前期,實現(xiàn)了明昌之治,但后期卻開始揮霍,大興土木,使得金朝逐步衰落,北方的蒙古開始崛起。金章宗完顏璟去世除了兩個未出生的孩子外,沒有子嗣。不得已傳位給自己的叔叔完顏永濟,并說明兩個中有男孩應(yīng)當被立為皇儲,完顏永濟答應(yīng)的好好的,即位后馬上毒殺了完顏璟其中一個妃子,并讓另一個妃子墮胎,轉(zhuǎn)而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后來完顏永濟被權(quán)臣殺死后,完顏允恭的庶長子完顏珣即位,此時金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最終在完顏珣兒子完顏守緒手中被蒙古軍隊滅掉。
十六、元朝(蒙古)拖雷
托雷又是金庸小說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他是成吉思汗的四兒子。成吉思汗,大部分人都熟悉,在此不贅述了。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二兒子窩闊臺即位并把蒙古帝國擴張到了歐洲。在窩闊臺死后,他的妻子和兒子繼承了權(quán)力。但蒙古帝國的權(quán)力卻在逐步由窩闊臺系向托雷系轉(zhuǎn)變,托雷雖然早已病逝,但其長子蒙哥被推舉為大汗,開始了向南統(tǒng)一天下的進程,遭到南宋阻擊,并不幸身亡。孟哥之后,蒙古帝國陷入分裂,蒙古的四弟忽必烈滅掉南宋,統(tǒng)一天下,其余各個區(qū)域形成新的汗國,只是名義上服從忽必烈,實際已經(jīng)獨立,甚至有人已經(jīng)和忽必烈為敵。托雷雖然沒有成為大汗,但他的兩個兒子先后成為皇帝(大汗),托雷也得到追認。
十七、元朝皇太子真金
真金是忽必烈之子,也是忽必烈極力培養(yǎng)的繼承人。同時,真金也是一位漢化水平非常高的蒙古貴族,接受儒家文化,身邊圍繞了一幫漢臣。如果他能夠繼承皇位,元朝統(tǒng)治者就會很好的接受漢文化,國祚會更長。但在忽必烈身邊也有一批和真金政見不和的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忽必烈對漢學的興趣并不是特別高,再加上禪讓事件,最終真金在43歲去世。好在他的父親忽必烈還是很欣賞他,讓他的第三子鐵穆耳繼承皇位。
十八、明朝懿文太子朱標
提前朱標,應(yīng)該不陌生。作為朱元璋的皇太子,在成年后就被朱元璋培養(yǎng)參與一些國事,能力和品行也得到了滿朝文武的認可,繼承大位是早晚的事。可惜,天不遂人愿,一次外地視察,因為風寒病逝。朱元璋在經(jīng)歷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之后,選擇立朱標當時最大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并幫助朱允炆鏟除了可能有威脅的舊時重臣,基本肅清了障礙。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即位后和自己的叔叔因為削藩問題引發(fā)了矛盾,他的四叔朱棣自北平發(fā)動靖難之役,實現(xiàn)奪位,建文帝自此失蹤。
十九、明朝興獻王朱佑杬
朱佑杬的父親是明憲宗朱見深,他本來只是明朝的一個藩王,被封為興王,封地在今天的鐘祥市。本來皇位和他的后代八竿子打不著,但他有一個非常能折騰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把自己折騰死了,沒有子嗣,他也沒有親兄弟,只能從近支中選擇繼承人。按照《皇明祖訓》,這種情況下,采用兄終弟及方式,他的親堂弟朱厚熜就成為了新皇帝,就是歷史上的嘉靖皇帝。由藩王繼承大統(tǒng),而朱厚熜就是朱佑杬的兒子。
二十、清朝醇親王奕譞
奕譞的父親是清道光皇帝,他的哥哥是咸豐皇帝。本來皇帝也和他家沒有關(guān)系,他的侄子,咸豐皇帝之子同治皇帝壯年去世沒有子嗣,同治皇帝之母,慈禧太后選擇奕譞和慈禧胞妹婉貞之子載恬繼承皇位,載恬就是光緒帝。奕譞因為特殊的身份在辛酉政變后,活躍清朝政壇,在光緒朝初年更獲得了一些實際的權(quán)力,但大權(quán)仍然在慈禧太后手中。他的孫子宣統(tǒng)帝溥儀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從上面看,歷史上父親和兒子做皇帝,自己沒有成為皇帝的人還是不少的。大體分為五類:
第一類:原來大宗的皇帝絕嗣,從小宗過繼皇子繼統(tǒng),比如西漢、東漢末年,還有明朝的嘉靖皇帝、清朝的光緒皇帝即位都屬于這種情況。這是在大宗沒有后人的情況,選擇近支宗親即位的方式。
第二類:皇儲早亡,本身皇儲就被皇帝所喜歡,如果不早死就會即位。為了保證自己喜歡的兒子后人可以成為皇帝,也不排除喜歡皇孫,就直接越過其他兒子,直接確立皇孫為繼承人,比如真金、朱標。
第三類: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早期沒有實現(xiàn)嫡長繼承制度和兄終弟及方式確立繼承人,主要靠家族內(nèi)部選舉產(chǎn)生新的君主。這種情況比較集中在遼、金、元三朝。
第四類:權(quán)臣擁立皇位形成的特殊情況。歷史上有多次權(quán)臣擁立小皇帝的情況,如李淵擁立隋煬帝之孫楊侑,這種情況下的擁立完全是把皇帝作為傀儡看待的,皇帝也沒有實權(quán),大多數(shù)時候是一個短暫過渡。
第五類:政變出現(xiàn)的繼位情況。這些多發(fā)生在各個王朝末期比較混亂的時候,比如孝文帝元宏去世后北魏,太宗完顏吳乞買去世后的金朝。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大都是宗室掌握軍隊后,弒君奪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