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一部印度電影,愛情喜劇片 叫《他和她的故事》(Ki and Ka) 導演R·巴爾基(R. Balki) 之前也推薦過另一部作品:《印式英語》
這兩部可以說都有點女權色彩,核心點都是聚集在性別固化,以及對家庭主婦的角色和話語權思考。
據我自己觀察,提到婦女兒童權益低下,言必稱印度,仿佛有個倒數第一,我們倒數第二就高枕無憂了似的。遺憾的是,別太高興了,我們和印度已經差不多了。
題外話,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都會公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主要的評比指標有4個:女性在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經濟機會與政治賦權。
據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顯示,在參與評比的144個國家中,中國排名第100位,略高于印度(第108位)、日本(第114位)、韓國(第118位)、土耳其(第131位)和沙特阿拉伯(第138位)。
四大方面中,中國女性在“職業技術工人”與“高等教育入學率”兩個分項上已經實現了性別平等
但在“預計收入所得”和“高管與政要人數”方面較去年有所下滑
而在“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長期處于嚴重失衡狀態(新生兒性別比在144個參評國家中位列144,標準的倒數第一),成為了影響全球排名的最大薄弱項。
此外,在中國,女性花在照顧家庭等無報酬工作上的時間占總勞動時間的44.6%,而男性的這一數字僅為18.9%
中國女性在公司董事會級別的人數占比僅為9.4%,男女平權之路,道阻且長啊!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嘲笑印度兄弟,然而在女權主義的呼吁和發聲方面,我姑且主觀地說,印度比我們走在前列
在我國,當個女權者,還不如做雞,男的女的聽見都先嘲諷兩句:你怎么這么極端?就好好的做女人,不行嗎?
印度媒體嚴厲地批判童婚現象,近幾年來關于女性崛起的電影也不在少數,對比我國,真是白茫茫一片好干凈
女人應該是什么樣呢?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個婚禮,女主角Kia的閨蜜結婚,大家載歌載舞歡聲笑語,新結的親家也喜笑顏開
倆父親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女人的支持,如果沒有她們做柱子,這座高樓大廈怎么建立
倆母親都笑嘻嘻,仿佛在說,對啊對啊
Kia佯裝打電話,喊出:從今天開始,我的朋友就完了,她的夢想她的工作,都泡湯了!這可以說是她活著的最后一天了!人人都看大廈光鮮亮麗,誰在乎柱子付出了多少辛苦!你為什么要為他人奉獻!
喊完跑特了,留了一堆面面相覷的賓客
一次出行的航班上,她偶遇了Kabir,他正在抽泣,跟她說:想媽媽了,今天是她的生日,以前坐飛機她都緊緊握著我的手,她去世10年了,想起往日一幕幕,我就忍不住哭惹
Kia覺得這個媽寶男還挺萌的,安慰他:你媽媽的生日應該是開心的日子,別哭了,一起為她慶祝吧!
這倆人下了飛機一起喝酒慶祝,期間了解到Kabir是超級富二代,讀了商學院,但夢想是變成媽媽,家庭主婦的媽媽,他把這種狀態描述成為“藝術家”
身為一個職場精英工作狂,Kia被這個想成為家庭主婦的男人震撼了,同時也鄙視他“不想參與社會競爭,美化自己的懶惰,只想在家無所事事”
經過幾次爭吵他們還是相戀、結婚,過上了女主外男主內的日子,非常反傳統反潮流
Kia的工作越來越出色,也越來越忙,早出晚歸,言語中逐漸透露出不耐煩,和丈夫一起出席活動也是忽視他的時候居多
Kabir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翻著花樣做菜,任勞任怨,對岳母非常和善,他和一群家庭主婦成為了朋友,還廣受歡迎
由于房東要來收房子,Kabir花了很多心思裝修成喜歡的樣子,他想買下來,苦于錢不夠,他還開設了健身班,努力賺錢
他們倆最大的一次沖突在于Kia疑似懷孕,她歇斯底里地喊:全完了!我的夢想!我的工作!全都要被孩子摧毀了都怪你!
這個場景對我來說還蠻動容,近期紅黃藍虐童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和探討,我看見有人說了一句話,還挺觸目驚心的:
當你成為了一個母親,你就很難有自我了,你傾盡全力也不過是把孩子送向彼岸,而你自己,只能留在這一邊,無法挪動
強勢上進如Kia,她很清楚,在職場上獲得的一切,前提是她不是母親,否則分分鐘打回原型,還好后來證明只是虛驚一場
由于Kia的優秀,引發了媒體對她背后的男人的好奇,Kabir意外地走到了臺前,他做菜、演講,證明性別固化是不合理的
他越來越紅,在兩人關系中從經濟弱勢逐步上升起來;Kia像很多丈夫一樣,嫉妒配偶的成就,身體力行地打壓、阻撓對方
后來Kia的母親一語道破:這不在于男女,在于分工,在外賺錢還是在家運營,人們只注意外面的人,在家的人總會被忽視
這個母親也很有看點,女兒很小的時候丈夫去世,她帶孩子、工作忙得團團轉,但一點也沒苦逼兮兮,還經常撩年輕帥哥
這個電影從情節上來講是非常簡單的,但當角色互換以后,那些賺錢的人對花錢的人呼來喝去頤指氣使就顯得那么刺眼了
職業婦女和家庭婦女之間互相diss由來已久,我自己也寫了好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