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經常聽到一句話:“XXX情商很高,大家都很喜歡他”,或者“還是XXX情商好,能搞定客戶”。
很多人把情商高等同于說話好聽、辦事懂得照顧別人、能夠讓別人喜歡。
對于那些說話比較直接,性格比較鮮明的人來說,這是一種莫名的壓力:會擔心別人詬病自己的情商,從而畏畏縮縮,不敢表達真性情。
誠然,讓別人舒服、喜歡都是很厲害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只是情商的子集。
從定義上說,情商(EQ)全稱情緒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擴展為5個主要領域: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
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Thondike)提出了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
他認為,擁有社會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能在人際關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動”,并把 “社會智能" 描述為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在后面的幾十年中,EQ(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逐步被心理學家們豐富、完善成為系統的理論,并逐步認可了其在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
直到1995年,哈佛大學的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出版《EQ》一書,將EQ一詞帶出了心理學的學術圈,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他認為,過去人們認為高IQ就等于高成就,但實際上,“EQ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他將EQ引向了和領導力掛鉤的方向上:
書中有句話:“要成為卓有成效的領導人,你必須能在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之間靈活切換”。
至此,企業中開始出現了對情商的要求和評估,尤其是針對領導人才的選拔,EQ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以上概念的來源充分表明了情商更多是對情緒的體察和調節,其中一個應用方向是落實在人際關系和團隊管理中。
那么針對不帶團隊的小兵,是不是就不需要情商了呢?
并不是。
即便你沒有調節他人情緒的機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尤為重要。
情緒有好有壞,有高漲有低沉,當情緒劇烈波動時,人會不理智地做出某些行為,而這些行為會給你的職業表現帶來不同的影響,同樣有好有壞。
有人問,說新來的主管對她頤指氣使,動輒大呼小叫當眾批評,懷疑是給她小鞋穿。
有次他當眾批評她之后,她氣得當場就提了辭職,但后續又很后悔,因為公司和平臺都很好,而且也沒找到工作。
我跟她說,先去主管的領導那里挽回工作機會,然后再同步找其他工作,找到就跳槽。
因為這么一鬧,主管就更容不下她了,等于說一次控制不住的情緒給自己帶來了必須換工作的麻煩。
職場就是這樣的,讓你欣喜若狂的時候少,讓你憤怒沮喪的時候多,尤其是當人微言輕的時候,要控制住大喊一聲我不干了的沖動,畢竟現在工作也不好找,好不容易做出的成績因為一時情緒被抹殺了也很冤枉。
她這個案例應該怎么處理呢?我覺得可以這樣:
首先分辨主管到底是故意為難,還是正常的業務要求,只是表現形式太過激了?
若是前者,當眾被為難,圍觀群眾心里都是明白的,暫且記下,事后找主管聊一聊,表一表委屈,對方為了團隊和諧,氣頭消了,事情也就過了;
或者你找他的主管領導聊一聊,對方會要求主管不要隨心所欲呵斥下屬,你的困局解了。
若是后者,那只能自己改善作業質量。
還有個案例,一個小白被派去給客戶送材料,結果可能因疏忽拿錯了,被客戶當場訓斥,因為太委屈忍不住哭了。客戶很詫異,當時安慰她,后續跟她主管說,把這個人調出項目組,太脆弱了。
大家進入工作崗位,尤其是業務一線,被投訴、被訓斥可能都是正常現象,尤其是當你業務不熟練,或者對方正在氣頭上,那就更容易起沖突。
無端被訓斥,在你看來自然很委屈,當時控制不住情緒,有人是哭起來,有些人還跟對方打起來,那更是不好處理。
建議把工作當成尋常事件:
既不要投入太多積極情緒,當負面情緒出現時也不要任情緒一味發酵,最好就是排除情緒對工作的影響,把工作任務看作是沒有感情的。
因為一旦當你情緒高漲時努力工作,那必然就在低落時沒有好的產出,工作結果不是恒定的,這并不是最優解。
工作是一件尋常的事,大家因為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聚攏在一起,在配合的時候各有各的脾氣和目的也是正常現象,不應該對同事懷有太高期望,要知道大家是以做事為目的,而非過來交朋友的,那么出現摩擦、爭執都很正常。
但并不是讓你一味忍讓,什么錯都往自己身上背,這也是不對的。
大家要學會調節情緒,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在針鋒相對的時候適當避讓,不要硬杠,事后待事態緩和下來,再和對方溝通,一般人對自己的無禮行為也會反省道歉。
情緒要能為你所用,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情緒應該成為你的工具,幫助你更好地凝聚力量、獲得支持、取得信任以及度過難關;
而不是成為你的負累:不恰當地表現出你的脆弱、狼狽和無能。
當你帶團隊時,盡量體察其他人的情緒,不要做傷害團隊士氣的事情,不要說打擊他人自信的話,以和為貴。
當對方情緒劇烈波動時,可以適當停一停,先緩解了情緒再繼續推進,人在氣頭上很容易做出過激反應,會影響作業質量。
但這并不意味著你要去討好所有人。
既然情商更側重于對情緒的控制和引導能力,那你也不該被人際關系所累,做到所有人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當你是團隊領導時。
你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順暢地推進項目”,而不是“讓大家都說我好”。
因此,適當地犧牲一些“好人緣”也是必要的,不需要總是違心地做老好人,只要目標是為了工作,而非對他人刻意人身攻擊。
建議大家從情商的誤讀中走出來,減輕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給自己帶來的困擾,不去做那些不情愿的事、承擔本不該是你的任務、為了避免得罪人而忍氣吞聲等。
這都是對你的壓迫,可以置之不理。
對自己了解越深刻,才能越深刻地去洞察別人。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