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旅途中帶著電子書閱讀器,把成甲老師《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升級版)》看完了。
初版書籍是在幾年前看的,現在出了升級版,再看一遍,也有一些新的收獲。
這本書的核心議題是臨界知識。書中重點講了臨界知識的定義與應用。
那么什么是臨界知識,按照書本的說法: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說的通俗一點,臨界知識就是知識中的戰斗機。
02
書中也在結尾介紹了幾種比較重要的臨界知識。
這些臨界知識在各行各業都可以應用。包括今天要講的班級管理中。
其實班級管理,也有存在著大量的臨界知識。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臨界知識,帶好班級不困難。而我們往往看到的許多班級管理大咖,看起來擁有很多帶班技巧,其實是掌握了帶班的基本規律。
下面我節選了幾種臨界知識,看看能不能用在班級管理中。
今天先講復利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復利是第八大奇跡。
那復利的本質是什么?
即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影響復利效果有兩個重要因素:利率與執行次數。
利率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做事情A之后導致B,B對A能有多大的強化作用。看看我們的房貸就知道利率的威力。
但是這兩個因素對我啟發更大的是執行次數。
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例子:
可以看到,最開始強化的時候,其實差距不會很大,但是重復執行365次之后呢,差距就是天囊之別了。
復利思維對班級管理的啟示是什么呢?
也就是,要找到正確的事情,并且長期執行。正確的事情,是一個方向,做得對,就會得到正向反饋。長期執行則是在時間尺度上不斷積累優勢。
比如說,我自己班級,至少一直在做兩件事情,一件是開每日晨會,也即是堅持每日表揚一些好的行為,這個事情,我們是一學期每天都要做,一個學期下來,一百場少說。做每日表揚晨會(事件A),會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良好的班級氛圍之下,學生會有更多優秀行為(事件B),而這些優秀行為則是晨會內容的重要來源,這就產生了循環。
還比如,我們在堅持每周班級例會,班級例會一周是家長分享,一周是我來分享,一學期下來,每周從來不停歇。每周例會提升家長的育人理念與技巧,從而提升育兒質量,家長也會更加支持班級工作。家長理念提升了、更加支持班級工作,這既充實了班級例會的內容,也讓我有更多精力投入了例會中、與家長一起成長。
所以復利思維,在班級管理中,最大的啟示就是找到對的事情,并且長期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