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向其他AI提問的時候,如果不亮明身份,AI可能給到你的是全領域內容,但是如果你告訴AI你是誰,此時AI就會調動相關領域內容。
也就是,之前的大多數AI,如果你需要精準搜集相關資料,你要定位你的身份。比如之前,我在問AI 的時候,我給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一位小學老師或者是一名小學班主任,這個時候我搜集到的內容大多是來自小學教育領域的。
但是DeepSeep 無需亮明身份,它基于一套推理模型直接回答你。
你想要問什么問題,你可以很直白地問DeepSeep 。
不過這幾天,我用一個通用公式,感覺還是能夠得到我想要的內容。
這個通用公式是:
我要做什么+做這個干什么用+希望達到什么效果+但是我擔心什么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
內容+目的+問題。
下面我們按照這個提問模版試試效果。
班級管理離不來三個核心主題:紀律、衛生、文明。
這三塊籠統性的提問我就不問了。我們就聚焦每一個主題中的一個小問題,畢竟對于一線班主任來講,解決具體的問題可能是更在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以紀律為例,其他兩個方面大家可以自己嘗試。
紀律上有一個問題可能讓班主任頭痛,那就是你班主任的課上學生蠻乖的,紀律良好,但是一到其他學科老師的課堂,學科老師總要到你這邊告狀,你班學生上課記錄不是很好。
現在,我們就用上面這個紀律問題作為切入點,問問DeepSeep。
提問:
我需要一份一年級學生課堂紀律管理辦法,用于學生的日常課堂管理,希望我的學生能在課堂上遵守紀律。但是我擔心你給出的方案中不能兼顧個別特殊學生。
Deepseek開始邏輯思考。它的思考中,有兩點還是值得肯定,一是它在思考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剛剛進入小學,自律能力比較弱,注意力容易渙散,所以常規要簡單、有趣、有激勵性。看文章的如果有一年級的老師,想想看是不是正如它所說。二是,我提出了我的擔心——可能需要兼顧特殊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Deepseek也想到了,比如ADHD、自閉癥、聽力障礙。
下面是Deepseek給我的回答,我們一部分一部分來看:
基礎規則建立中,下面三點還是可圈可點,可視化圖片方便老師快速做出指令,口令也是我們老師日常使用的。一年級學生課堂黃金注意力時間大約也就是15分鐘左右,故安排15分后一分鐘的休息也是合理的。
下面是評價體系
應對流程有借鑒的地方,但是最后肢體沖突三級響應要去聯系心理老師,這個與現實環境不符合,可能我在提問的時候,沒有特別亮明“班主任身份”
這個部分,其實還可以詳細去追問,它給出的還是比較籠統。
后續的兩方面仍需要繼續細致追問。
總的來說,不可能每一條都有用。但是可以打開思路,有一些方法還還算比較具體。另外對于其中任何一點,你可以不斷去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