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期間,我想家長對于孩子的這一種能力,肯定是極度渴求。
那就是孩子的專注能力。
會專注的孩子,上網課認真,網課再短暫,也能get到老師上課的點。同時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不會專注的孩子,估計網課期間,那怕其他同學只是簡單回復了一個收到,注意力都會游離。
在沒有回到麗水之前,我在寧波老家,看完了真心爸媽的《育兒基本2》,里面就談到了如何培養專注的孩子。培養專注的孩子,要學著幫助孩子去擅長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概念由麻神理工大學計算機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副教授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中提出。
所謂深度工作,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也就是說能夠在一個規定時間內,高效用腦,進行沉浸式工作與學習。
這樣的狀態,不僅是我們成人需要的,孩子同樣需要。
在《育兒基本2》這本書中,給到我們3條建議幫助孩子深度工作。
1.學會“一個人工作”
深度工作,與協同工作,不同,常常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自我調整狀態、自我加強過程監控等等。
那對于孩子來說,就是要學會一個人學習、作業、玩耍。
學齡前的孩子,可以是一個人學會玩玩具,獨自一個人在一個房間里,能夠比較長時間的專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而不是在孩子玩的時候,家長一下氣跑過去,問孩子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東西。
我女兒,我也是基本讓她一個人玩,當然有時她會過來找我玩,那我就跟她交流與互動,她不找我,我們就基本各干各自的事情。需要給到孩子一個人的時間與空間。
孩子在一個人體驗可以做一件事情之后,以后慢慢會涉及到一個人做其他更多的事情。
到了小學,孩子就要一個人學會寫作業。
這一點,我們大人就要反思一下,我們在開始剛剛入學、剛剛開始體驗一個人做作業的時候,有沒有破壞孩子一個人做作業的氛圍與心態。
當然孩子在一個人工作中,主動意識是要明顯強于被動接受的,比如讓孩子一個人看電視或者看手機,這顯然不能夠讓孩子進入一個人工作的狀態。
2.體驗“長時間工作”
我在沒有我女兒之前,我一直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像三四歲左右的女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差不多十來分鐘,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黃金時間也就是二十來分鐘而已。
但是,我后來發現,遇到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黃金注意力這件事情就不怎么重要的,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是可以廢寢忘食的。
前一段時間,我女兒睡前繪本,一定要讀10本繪本,而且每一本繪本都要認真讀,那里跳讀了,還要回去讀回來。全程下來,個把小時都不止。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長時間工作是可能的,遇到喜歡的事情,甚至可以超長時間工作。
很多家長,可能擔心,讓孩子把很多時間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孩子會不務正業。其實常常是一些看起來不務正業的事情,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而專注力一旦養成,可以遷移。
3.挑戰“高難度工作”
對于孩子來說,高難度的工作,過程是盡量曲折,并且過程中基本是自我探索自我突破。
這一段時間,我們又開始了每日作業講解,孩子們需要錄制視頻。
一位媽媽就跟我說,丁老師,孩子自己關在房間里面,一個視頻錄制了20幾遍。
因為在原來的印象中,這個孩子,對于錄制視頻,不是那么自信,直到上個學期,開始自己給自己錄制。這就是孩子在完成高難度的工作,至少是對自己有難度、有突破的工作。
還有很多孩子,很靦腆,甚至是不善表達。經過我們兩年的訓練,也可以完成錄制。
所以高難度的工作,更多是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比較,看看,現在的自己有沒有辦到過去的自己沒有辦到的事情。
同樣,在類似的高難度工作中,家長的作用仍然是提供支持,而不是大包大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