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一生,四十歲前一事無成,四十歲后垂名千古。在他的一生中,友情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結拜成為生死與共的異性兄弟,他們之間的感情之深厚,一直被后人所贊崇。
三人結拜后,也真正地做到了生死不負,他們一起攜手建立了蜀漢,關羽、張飛為劉備一路過關斬將,用盡全力。
電視劇中的桃園三結義
不幸的是,他們三個到死也沒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關羽麥城敗亡,身首異處。張飛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先后去世。
關羽死后,劉備傷心不已,聽到諸葛亮說的11個字后,直接下令賜死了拒絕援救關羽的長子劉封。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段故事,關羽是怎樣兵敗身亡,諸葛亮說了哪11個字,使得劉備聽了立馬賜死了自己的兒子劉封的。
開始前,先來看看劉備和關羽的故事。
東漢末年,各地起義,戰爭頻繁,使得整個中原戰火連天。在漢室招兵買馬想要鎮壓各地起義兵時,劉備、關羽、張飛出現了。
劉、關、張影視形象
招兵告示張貼在涿縣城門口,紅臉關公站在圍觀群眾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人群中有一人看了告示后嘆了一口氣,旁邊的一個黑臉大漢見他嘆氣,說他不為國家出力,反而在嘆氣。
紅臉關公為關羽,嘆氣的青年為劉備,而黑臉大漢則是張飛。
張飛性情豪爽,喜愛結交天下豪杰,他在當地開有一家肉鋪,每天把賣不完的豬肉放到井里,蓋上磨盤,宣稱誰能挪開磨盤就可以任意取走井中的豬肉。
張飛概述圖
關羽是河東解縣人,也是一個剛強豪氣之人,武藝高強,在家鄉殺了欺凌百姓的豪強后流落到涿縣。他看到人們去買張飛店鋪的豬肉,伙計卻拿不出肉來,就走到井邊,把磨盤挪開,把豬肉拿出來分給了人們。
張飛知道后,誓要和關羽分個高下,兩人就在街市上打了起來,打得難舍難分,劉備在一旁看到,上前把兩人分開。
關羽概述圖
劉備是漢室的后裔,但到了劉備這一代,家道中落,加之劉備的父親早逝,一家人生活得極其艱苦,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樣,他從小就與母親以賣草鞋為生計。
劉備長大后喜歡結交豪杰,所以在張飛和關羽打架時,他不像其他的圍觀群眾一樣不敢上前制止,而是把兩人攔了下來。
劉備畫像
不打不相識,三人因為這場鬧劇認識后相談甚歡,發現都是志同道合之人。在張飛的提議下,三人在張飛莊后的桃園里結義為兄弟,以天地為盟,立下誓言,同生共死。
三人中劉備年齡最大,為大哥,關羽老二,張飛為三弟。
桃園三結義
義結金蘭后,關羽和張飛一路輔助劉備興復漢室,互相扶持,建功立業,展現了情比金堅的兄弟情誼。
關羽跟隨劉備,忠心耿耿,為他過五關、斬六將,是劉備帳下名氣最大、軍事才能最出眾的一名武將。
公元214年,劉備的謀士龐統在入川的途中戰死,使得留守在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云須領軍入川作戰,那么關羽就承擔起了鎮守荊州的重要責任。
關羽
荊州有多重要呢?
荊州在東漢時代里又稱為荊襄九郡,為天下九州之一,橫跨著現在的湖南、湖北乃至河南三個省,地勢平坦,交通運輸方便,北通曹魏,東向孫吳,西進蜀漢,三國時期重要的戰爭,幾乎都是圍繞著荊州而展開的。
荊州有著肥沃的土地,軍隊的糧食就有了保障,非常適合作為行軍前進的中轉站。而且,荊州的地勢復雜,交通四通八達,這又使得荊州成為南方軍事集團抵御北方軍事集團的防御重點。
荊州關公像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大敗曹軍,逼使曹操讓出了荊州的部分郡縣,自此,荊州被曹、孫、劉三家分治。
所以關羽鎮守的荊州,實則僅是荊州中的三郡。當時南郡被劉備從孫權那里歸到自己門下,把兩郡之地還給了東吳。三郡在荊州中卻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分別為南郡、零陵郡、武陵郡。
關羽入駐荊州后,直接鎮守的地方為南郡的治所江陵,他花了兩年時間修建江陵,操練兵馬,鎮守五年時間,一直沒出什么大問題。
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關羽為了緩解劉備在漢中一帶的防御壓力,又想著此時的曹操大軍打了敗仗,士氣低迷,這是攻取襄陽、樊城的大好時機。
養精蓄銳了好幾年的關羽帶領著士氣旺盛的軍隊,不出一個月就拿下了襄陽。
關羽乘勝追擊,一路橫渡長江,進攻樊城。
關羽影視形象
曹軍將領曹仁被關羽從襄陽打退到樊城,驚慌失措,差點就要棄守樊城,他手下有個謀士名叫滿寵,極力反對曹仁棄守樊城的打算,因為他知道樊城的后面就是許都、洛陽等曹魏的重鎮,如果樊城失守,關羽的大刀就會伸到中原。
曹仁聽了滿寵的話,權衡利弊后,死守樊城,并派人向曹操求救。
曹操知道關羽進攻襄陽、樊城,也是急得滿頭大汗,他連忙派了于禁和龐德率領七軍十幾萬士兵南下增援曹仁。
但關羽是何等人物,他可是三國時期的頂級武將,有著極強的軍事能力!當時正逢八月秋雨連綿,關羽妙用水計淹沒了駐扎在山口低洼處的于禁大軍,于禁措不及防,十幾萬大軍瞬間就灰飛煙滅,于禁和龐德被關羽活捉。
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誓死不從,關羽斬殺了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名副其實!
擊敗了于禁大軍后,關羽又俘獲了于禁剩余的三四萬士卒,數量比關羽自己的軍隊都大,吃飯就成為了軍隊的一個大問題。關羽只能派遣一部分軍隊把俘虜押送回江陵,他自己則帶領著剩余的軍隊繼續攻打樊城。
關羽打仗影視形象
幾次大戰后,關羽和曹軍的兵力上就有了差距,雖是士氣旺盛,卻一個多月都沒把樊城攻下。
曹操這邊則是繼續想辦法對付關羽,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謀士司馬懿建議曹操請求東吳孫權的幫忙,讓他出兵在關羽的后方攻打,曹操立馬寫了密信給孫權。
孫權收到信后,躊躇不定,便和眾將商議。商議過后的辦法是讓孫權向關羽示好,看能不能和關羽結成親家,如果關羽答應讓自己的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東吳就和蜀漢一起對付曹魏,如果不答應,東吳就會和曹魏一起對付蜀漢。
孫權畫像
接下來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一大原因。在諸葛亮入蜀時,就叮囑關羽要聯吳抗曹,可是關羽太過剛愎自用,根本聽不進去。關羽極其傲慢,大罵孫權,還說了句千古名句:“虎女焉嫁犬子!”罵孫權的兒子為狗兒子,那不就是罵孫權是狗嗎?
孫權知道關羽的態度后,生氣至極,決定和曹操一起討伐關羽。
孫權的將領呂蒙和陸遜主動向關羽示弱,讓關羽放松對他們的警惕。關羽在多次向鎮守在上庸的劉封請求增援無果后,把鎮守江陵的軍隊調去增援前方攻打樊城。
關羽攻打樊城
呂蒙和陸遜趁著關羽的大本營空虛,搞了個“呂子明白衣渡江”,偷襲了江陵城,輕而易舉就拿下了關羽的大后方。
那之前說過,關羽花了兩年時間修建好江陵城,在關羽看來,江陵城非常堅固,雖然軍隊大部分去了前線,但照理說也不會這么輕易被攻下,問題就出現在關羽的用人失誤上了。
關羽在前方攻打樊城,留守在江陵的是傅士仁和國舅糜芳,傅士仁慫恿糜芳克扣軍餉,糜芳聽從了傅士仁的詭計,仗著和劉備的關系在軍中胡作非為。關羽得知后氣憤不已,給兩人放了狠話,攻下樊城后回來收拾他們。
糜芳傅士仁概述圖
二人知道關羽的厲害,聽了關羽的話后十分懼怕關羽,害怕關羽回來后把他們殺了,于是在呂蒙攻城時竟主動開城門投降,讓吳軍兵不血刃拿下了江陵城。
關羽連續攻打樊城三個月之久,卻一直久攻不下,軍中士氣低迷。關羽無計可施之時,竟傳來了后方被呂蒙偷襲,江陵失守的壞消息。關羽為了保存軍隊實力,只得連夜撤軍,想要南下奪回江陵。
可是曹仁又怎會放過追擊關羽的機會,他與曹操派來增援自己的徐晃一起率軍追擊關羽軍。
曹仁畫像
結果可想而知,士氣低迷的關羽軍隊敵不過前方的呂蒙和后方的曹仁,被兩面追擊的關羽只能帶領著剩余的少數兵馬敗走麥城。
曹仁和呂蒙繼續追擊關羽,把關羽圍困在麥城。而關羽在麥城被圍起來之前就已經派廖化去往上庸,請求在上庸的劉封派兵救援。
但是劉封卻故意不見廖化,把他晾了一天后以上庸兵馬不足為由拒絕了關羽的請求。
關羽向劉封求援不成,只能借機逃走,但是被活捉在漳州,關羽及其子關平誓死不降,孫權將二人殺死,還把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
劉封畫像
曹操把關羽的首級安葬在洛陽,并令文武百官為關羽送葬,孫權則把關羽的身軀安葬在當陽。無論關羽安葬在哪里,人們對他都極為崇拜,他的忠義之心值得人們敬佩。
關羽敗亡后,同樣不向關羽派兵救援的孟達害怕被劉備追責,竟率親兵向曹軍投降,帶走了上庸三分之一的兵力。在帶走兵力時,孟達還寫了一封勸降書給劉封,勸劉封也投降。
孟達
孟達知道,如果他不投降,也會被劉備追責不救援關羽,到時恐怕會有殺身之禍。
孟達投降曹魏后,為表誠意,協同曹將徐晃反攻上庸。劉封堅決不背叛劉備,與孟達、徐晃大戰,最終兵敗,上庸失守,劉封狼狽逃回成都。
關羽死后,劉備悲痛欲絕,加上失去上庸,他對敗逃回來的劉封重重責罵。諸葛亮也在此時說了11個字:“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strong>勸說劉備除掉劉封。
諸葛亮、劉備影視形象
作為劉備的長子,一向施行仁政的諸葛亮又怎會勸說劉備除去劉封的呢?
因為劉封并不是劉備的親子,是早些年劉備膝下無子時收養的義子。
劉封本名寇封,劉備在一次宴席時見他氣宇軒昂,把他收為義子,當時的劉封還不足二十,卻身形高大,功夫了得。
后來劉備入蜀取代劉璋,劉封在戰斗中屢立戰功,戰后封其為副軍中郎將。在劉備沒有親兒子時,他是把劉封當成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的。但是,當劉禪出生后,局勢就有了轉變了。劉封不再是王位繼承人的唯一人選。
劉封影視形象
再說劉封本人,對于自己是劉備義子的身份一直非常驕傲,在上庸時就欺凌孟達,奪走了孟達的樂隊,逼使孟達反叛。
諸葛亮看到劉封剛烈勇猛,又考慮到劉備的年紀,擔心在劉備去世后自己駕馭不了劉封,劉封會和劉禪兄弟相爭,影響團結,所以勸說劉備除去劉封。
劉備自然是對自己這個義子有感情的,他一開始也并沒有殺掉劉封的想法,但是諸葛亮的話點醒了他。
是的,劉封在劉備生前就有如此野心,極其好戰,而且恃寵而驕,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屢出風頭。劉備想到這些,又親眼目睹了袁紹和劉表的后人相爭,擔心兒子劉禪在自己百年之后壓不住劉封,那就成了一個悲劇了。
劉備影視形象
而且劉封極其記仇,因為關羽說他愛出風頭,而拒絕救援關羽,導致關羽被殺害,上庸也因此失守。這一次是上庸,下一次就不知道是哪里了,再留著劉封,就等于把一個不定時炸彈留在身邊。
于是劉備下定決心,下令賜死了劉封。劉封死時感嘆:“悔不用孟子度之言。”劉備在劉封死后,知道孟達勸降劉封,劉封堅決不從后也是發自內心地為自己這個義子哭泣。
劉封的死,大部分原因為當時的局勢所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作為臣子,劉封違反了軍令,作為兒子,劉封令劉備有了猜忌之心。
其次,也與劉封自己的性格有關,如果他不這么愛出風頭,把自己的身份看清,也不會落到被劉備賜死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