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暝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香溫。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簾外鐘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xiāng)。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譯文
梅花應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
大雪滿山的時節(jié)梅花如一位高人隱士獨臥于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獨舞。
寒冬時依傍著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時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詩人何遜創(chuàng)作了詠梅佳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瓊姿,這是古詩詞中的常用詞了,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不過,詩的首聯(lián),卻一點也不因這措辭的常見而顯得平凡:神話中的昆侖山,上有瑤臺十二座,皆以五色彩玉筑成;梅花既有瑰麗的風姿,那么就本該(合,應該)充任瑤臺上的瓊玉,至于它們?yōu)楹尾涣艟釉陲h渺的仙山,
《梅花九首》塑造了梅花的群像。組詩的第一首,詩人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這樣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后圍繞此一核心展開多側面、多層次的描寫,以表現其“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梅花九首》其二)的飄忽,“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自成愁”(《梅花九首》其三)的憂郁,“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