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里是一周心理學
每周教你一個心理學小知識
根據心理學行業報告調查顯示,現今困擾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焦慮。
注意,不是“之一”而是“之最”。
說明焦慮正在影響著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學習·······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TX新聞中心聯合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你對人生缺乏熱情嗎”。結果顯示,55.0%的人對人生缺乏熱情,71.0%的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焦慮。
這還僅僅只是多年前的一項研究結果。根據最近幾年的行業機構的抽樣調查顯示,中等以上的青年焦慮群體高達90%以上。
這表明著,你身邊可能隨處可見的焦慮人群,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為什么焦慮人群會如此的龐大?
焦慮是一種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為: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即將有某種不好的事情發生,而自己卻難以應付,由此而引發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導致人焦慮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對事件的不可控性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有四類人群容易成為焦慮群體:
1、 低自尊或自我評價低的人
這類人群因為對自我的評價很低,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的關注度總是聚焦在缺點上,便容易導致難以控制某些事情的發展,甚至即使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控制了某一事件的發生和危害,仍舊會自我否定,排除自己的功勞,繼而持續的對未來產生強烈的不確定性。
2、 完美主義強烈的人
與自卑的人不同的是,完美主義者在對自我評價的標準是事件是否完美解決,如果未按照預期完成,那便會對自己的能力和自信產生懷疑,進而緊張不安,引發焦慮情緒,導致負面的情緒體驗。
3、 自我關注過度的人
有一部分人群對自己的關注度超出一切事情,比如將對外界事物的關注轉移到對自我的外表、工作、生活、情感、身體健康等等方面,并且通常有著較高的要求和標準。而這些過度的關注在未滿足預期的時候便會讓當事人比其他人產生更多的焦慮體驗。
4、 高壓人群
焦慮的產生常常與壓力和抑郁有關聯,處在高壓環境中的人群容易睡眠不足、精神過度緊張、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不足等等情況,而這些情況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認知,容易導致認知偏差或低落、緊張的情緒,而這便容易導致當事人的自我認知功能失調,產生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和焦慮癥與我們之前談到的抑郁情緒和抑郁癥一樣,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體驗,而焦慮癥則是一種心理疾病,全稱為“焦慮性神經癥”被歸納為“神經癥”的一種。
焦慮癥的主要表現為:焦慮癥患者時時刻刻都處在警惕的狀態。對待周圍的人或事物小心翼翼,影響工作和睡眠,會對未來的生活喪失信心,過分擔心自己的健康、親人或是財產安全,且不受控制的長期處于焦慮狀態中。
焦慮癥的人常常伴隨著驚恐發作,同時在患病期間也會有明顯的軀體反應,比如:坐立不安、失眠、呼吸緊迫、多汗、皮膚潮紅或蒼白、心悸等。
一般來說,焦慮癥的患者常常會因為明知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不自主的產生焦慮體驗,并且常常處于緊張不安的負面體驗中。
比如,長期的焦慮、抑郁情緒困擾;人格特質中表現出明顯的脆弱;一些重大事件的打擊和影響;長期的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早期成長經歷或其他家庭因素等等。
而現目前焦慮癥的治療方法與抑郁癥治療類似,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為主。
一般來說,焦慮癥患者需要服用抗焦慮藥,且長期接受心理治療調適認知。
除此之外,中醫中的推拿和指壓治療也有著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調節緊繃的神經,達到緩解焦慮的效果。
同樣的,身邊朋友的支持和家人的關心也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
通過大量臨床試驗表明:充足的睡眠、規律的作息,持續的社交活動、戶外活動,家長朋友的互動和情感聯結等能夠幫助人們有效的避免焦慮的產生。
同時,及時的情緒調節和自我內省能夠有效的預防焦慮,并且有助于我們及時的發現問題,調適不合理認知。
要提醒的是,焦慮癥主要的所并發的抑郁癥概率很高,如果發現不對勁要及時就醫或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文章的最后給大家科普一個有意思的調查:焦慮高發人群主要為年輕群體,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受焦慮困擾顯著降低······
也就是說:變老可以緩解焦慮。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加了解焦慮,有效的預防和解決焦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