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長大后你想做什么?”似乎成了每個孩子都不可逃避的問題,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醫生、科學家、警察、飛行員……總之,答案五花八門,卻又滿滿正能量。
但是這幾年,畫風就開始變了,同樣的問題,再問問現在的小朋友,答案卻是空前的一致:我想當網紅!我想當明星!
在這個網紅盛行的時代,給了普通人也可以當明星,成為社會焦點的平臺。人人都想著一夜暴富、一夜爆紅。隨著鐘美美的走紅,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想在網紅經濟中分一杯羹。
越南一名男孩為了網上走紅,打碎200個雞蛋澆到母親頭上……他的母親正在樓下院中做家務,網紅將整盆雞蛋液傾倒到母親頭上,然后錄下媽媽生氣追打他的畫面。視頻發布后招致網友憤怒批評,最后刪除視頻并公開道歉。
前幾天,韓媒MBC報道,有韓國小學生為了當網紅,竟然偷拍自己媽媽洗澡的視頻。
這些雷人的“網紅”,不禁讓人背脊發涼。
02
曾有一份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調查,結果顯示,54%的孩子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名網紅、主播。
事實上,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時期,都會有這類現象和代表人物出現,和孩子成長的青春期一樣,家長即使難以接受,卻也無法讓孩子放棄這樣的職業想法。
因此,家長在回應這個問題時,除了放在更廣闊的親子溝通中去看待,是不是更應該反思?其實,孩子產生這樣的職業選擇傾向其實是職業啟蒙教育的缺失,是在未接受過相關職業啟蒙教育后依據自己對“理想生活”和“理想世界”產生的懵懂想法罷了。
身為家長,我們應該認識到,“科學家”和“網紅”沒有誰對誰錯,從職業來說,只是兩個不同選擇。但不管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應該幫助孩子定義好,要成為這樣的人應該付出什么,要做好計劃,怎樣才能成為你想象中優秀的人。
所以,孩子的職業啟蒙非常重要。
03
英國的一份報告顯示,6-15歲,是孩子職業啟蒙教育的黃金時期。
因為這個時間段內,孩子領悟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是處于巔峰級別的,因此向孩子輸入更多的職業啟蒙教育,有利于孩子養成正確的職業觀。
孩子越早萌發職業意識,就能在規劃長遠目標時,更加清晰也更加有競爭力。
這就好比小時候作文的題目,“你的夢想是什么?”,如果早期做足了職業啟蒙教育,孩子也有了較為清晰的職業意識,就不會出現二年級想當畫家,三年級想當宇航員的巨大偏差。
孩子因職業啟蒙而有了清晰的目標后,也會更加努力地為止努力和奮斗。
哈佛大學的一項跟蹤調查研究也證明:越是長期的、清晰的目標,越是制定得早、堅持得徹底,越是有利于實現。
另外,從小就有清晰的職業意識,也是有利于高考志愿填報的。
有調查稱,七成高考生都對自己的志愿填報沒想法。
高中畢業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對職業認知非常模糊;身為父母也不清楚孩子的興趣和潛力,自然地將考高分、上名牌大學和好工作畫等號。在填報志愿、選專業、就業上,每走一步的失誤都是在為錯過的職業啟蒙補課“交學費”。如果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的需要,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同。
孩子長到6歲后,家長就該認真考慮給孩子做職業啟蒙教育了!
04
爸爸媽媽們可能要問了,怎么給孩子做職業啟蒙呢?
到真實的企業去或工作場景里,讓孩子親子參觀,讓孩子親子參觀和感受。這種做法稅號,但我們真的沒辦法做到個個職業都參觀擺放。
不過,別忘了父母本身就是一座富礦!
那么,怎樣才能挖掘我們自身這座富礦呢?
1.深度的職業對話。
告訴孩子你的職業,工作特點是什么,怎么解決問題,工資收入大概是多少,是需要長期外出辦公還是辦公室職員……通過和孩子聊天,讓孩子對家人的職業有所認識,也讓孩子知道職業的背后是巨大的辛勞和付出,這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
2.過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戲。
每天在生活中發生的、新聞里聽到看到的故事素材都可以成為游戲素材,突出各自的職業角色,就是職業啟蒙的高品質游戲。
比如醫生的角色扮演。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些醫藥玩具及用品,請孩子穿上制服扮演醫生,演繹為病人治病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讓孩子在游戲時主動與其他人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讓孩子從“被服務”的習慣中轉換,并體驗如何幫助解決他人的需求。這種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兒童在模擬的職業場景中得到生動的啟蒙教育。
3. 隨見隨講。
孩子每天會遇到不同職業的人,我們就可以隨時給孩子講:這種職業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價值、在什么環境里工作、成就感和付出程度各是什么……
4. 帶孩子體驗。
定期或不定期帶孩子去真實的辦公場所,陪伴大人工作一天,讓他親眼見識工作場景、同事合作、工作工具等。大一點的孩子,甚至還可以承擔一些能力所及的小任務。
5.借助書本、影像、傳記,拓寬孩子的職業認知和思考。
從繪本到百科,從傳記到紀錄片,讓孩子了解專業和職業的關系,各種職業的細節。
6.學寫簡歷。
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等都有這樣的實際操作了,但多半是父母代勞。如果孩子步入小學,完全可以讓他自己試著寫一份簡歷。寫簡歷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總結和反思的過程。
7.做志愿者。
最開始,孩子哪怕只是個影子義工或者志愿者都沒有關系,重在參與、觀察、感受,如果孩子愿意,慢慢跟下來同樣會有收獲。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