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特別是在一瞬間的時候,大家可能會得出一個定論——你好看,你說什么都是對的。
顏值真的決定一切嗎?
近期,相信好多人都刷到了這樣一個視頻。
視頻中,這個“其貌不揚”的男子,手拿一瓶擼禿了皮的1.5L農夫山泉礦泉水瓶,提著用塑料袋裝著的幾個白面饅頭,面對鏡頭斜眼下視,身著普通不修邊幅。
小伙兒自稱是北京大學的老師,2010級數學系本科生,研究生也是北大,是通過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成績被保送北大的。
記者讓他給報考北大的學生們說幾句話,他只簡單說了一句:“加油,歡迎來到北京大學”,最后補了一句:“我也不會說別的”。
如果你不認識這個人,看完這個視頻,第一反應是:他該不會是個傻子吧?!他是不是從小家境貧困,養成的節約的習慣?
然而,并不是。
他是誰?
韋東奕,北大數學男神,被稱為陳景潤的接班人,數學專業的很多網友稱其為“韋神”。
1992年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在山東建筑大學任教,他也是從小就接觸到濃郁的數學氛圍 ,他也充分展現了自己在數學上的天賦。
15歲代表國家參加第49屆國際數學競賽(IMO國際數學競賽) 滿分拿下金獎,次年再次滿分衛冕第一名,18歲保送北大,26歲拿下博士學位成為北大的助教。
在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這里天才怪才云集。而韋東奕,則是“瘋人院”的首席掃地僧。
據說大一剛開學不久,有一次習題課由韋東奕講課,臺下的學生全部都只能自習,因為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后來老師問:“大家都應該聽懂了吧?”數院學生答:“老師您還是再講一遍吧。”老師微微一笑:“不行,我也沒聽懂……”
有一學期,韋東奕擔任某門課的助教,老師笑著向同學們介紹:“這是你們這學期的助教,如果你們有不會的習題可以問我,如果我不會可以問助教,如果連助教都不會那估計就是題目錯了。”
而讓韋神名聲大噪的,是他在大三那年在“丘成桐數學競賽”中碾壓般的表現。
丘成桐數學競賽光是考綱就有58本書,涵蓋內容是清北數學系教材的三倍,而就算是開卷考書上的原題也很難。
而韋東奕竟然專研透了這58本書,以一己之力挑戰北大數學系和清華數學系,拿下除代數外,“分析、幾何、概率、應用”四項金獎及個人全能金獎。
紐約大學的林芳華教授說:“由于韋東奕動作太快,很快可以把別人文章方法和結果大大簡化,所以有些大人物不敢輕易在文章發表前,提前放在網上。”
在接受采訪中,當被問及“你有沒有遇到過特別天才的本科生?”時,田剛院士答道:“有一個,現在已經畢業了,就是韋東奕,他本科的時候我沒有跟他直接接觸,但是在他研究生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做出了很好的成果,他在數學技術上很強,確實是一個數學天才。”
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名校都曾向他伸出過橄欖枝。在年輕一代的數學家當中,韋東奕屬于領軍人物的水平。
都說,天才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總是異于常人。
我們看韋東奕在北京大學的其他照片,你會發現那個礦泉水瓶子的出鏡率居然還不低,看來一瓶白開水配倆饅頭可能就是人家的日常生活。
他之所以會如此,據說是因為他覺得純凈水的制取過程會造成污染,是不對的行為,所以他常常步行10多分鐘至理教接開水喝。
有人分享說,韋東奕曾經有一個大礦泉水瓶,一直堅持用了大半年還繼續用。
一天,一位老師送給他一個自己在某活動上得到的贈品保溫杯。韋東奕很高興,終于將用了大半年的礦泉水瓶扔了。過了幾天,這位老師發現,韋神又用上了另一個礦泉水瓶,原因是他覺得保溫杯太貴了不舍得用,而礦泉水瓶也特別好用,離不開礦泉水瓶。
韋東奕年少成名,幾乎拿遍了國內外的數學大獎,但對名利卻十分淡泊。
他家里基本跟毛坯房差不多,因為講究環保,所以生活很隨意,也不講究吃穿;采訪視頻里看到的礦泉水加饅頭其實是他的常態。
在北京,他1個月的生活費甚至不超過300塊錢,其實他也并不缺錢;平時他也幾乎不看電視,也沒有微信,除了查資料幾乎不上網,但是愛聽收音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做數學題,你要是跟他聊數學他就有興趣,其他的一概不在意;走在北大校園里,幾乎沒人不認識他,但他幾乎不怎么跟人互動;有人說他英語不好,但是他母親就是教授英語的大學老師,他參加國際數學比賽都是英文讀題,學術論文也是用英文完成的;他有很多獎項別人都不知道,經常一書包一書包地把獎杯證書背回家,拿回家也是隨意放著,他一點都不在意這些名利的東西。
受電視劇影響,很多人認為,優秀的男孩子就應該是那種長得帥、成績牛、衣品好的花樣美男。
但還是有很多網友拎得清:像韋東奕這樣的專業大神,人家的境界和凡夫俗子完全不同,你看重的外在東西人家根本就不屑一顧。
簞食瓢飲,不改其樂。他們專注于內心的寧靜,裝飾打扮于他們而言,簡潔舒適即可,甚至凌亂都沒什么問題。很多厲害的人不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而是到達自我實現和超越自我實現,到達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頂端。
外貌其實很多時候不算什么的,也不必太在意。
在多少年以后,人們不會記得哪個明星長得有多好看,穿得有多光鮮,片酬有多高,但會記得,一位其貌不揚的數學天才,他拎著饅頭礦泉水接受采訪的趣談,他在奧賽賽場年少成名的事跡,他拒絕名校留在祖國的感動,或許還會加上他未來更大的數學成就。
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在一句穿著、談吐、氣質、背景、財富來衡量別人,殊不知在自己的心境都無法觸及的地方,有更簡單的幸福方式。
作為家長,究竟想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
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