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認知發展
認知,從廣義上講就是指人的認識能力,即智力(智力指人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狹義上講,認識就是思維或記憶(思維指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
發展心理學研究認知的目的是:描述兒童的認知功能與年齡變化的關系,并揭示兒童認知功能變化的因素或機制。而心理學對認知的探討主要受到兩種理論的影響,一是信息加工理論,二是皮亞杰理論。
二、皮亞杰簡介
皮亞杰,瑞士人,是本世紀最有影響的認知發展理論家,兒童認知發展研究是他研究的中心內容,并把心理學的概念引到認知論中,探討認知起源和發展的問題。皮亞杰理論主要研究兒童的推理和問題解決,對知覺,記憶,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皮亞杰理論更重視兒童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發展的普遍性。
三、皮亞杰關于思維發展的基本觀點
(一)、思維(認知)的起源
1、相互作用論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不是單純的來自客體,也不是單純的來自主體,而是來自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
2、皮亞杰認為經驗分為兩種:物理經驗和數理邏輯經驗
(1)物理經驗:是客體自身屬性的反映。
(2)數理邏輯經驗:是主體通過自己的動作以及以后的運算作用于客體后產生的。
皮亞杰認為,“知識在本質上既不是從客體發生的,也不是從主體發生的,而是從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之中發生的”。
3、皮亞杰對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理論持否定態度
刺激和反應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機體反應,什么樣的反應都要依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當前的主觀狀態為轉移。
(二)思維結構
皮亞杰認為思維是一種結構,結構或圖式是皮亞杰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思維的結構就是在認知過程中發生的動作和概念的組織。組織的內容是動作的或概念的,而組織的結果就是結構。認知結構組織的基本單元皮亞杰稱為格式。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中,運算結構的獲得是智慧或認知發展的核心。兒童的認知結構或組織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認知結構。
(三)思維的機制
兒童認知發展的實質是認知結構的變化和轉換,其結果是達到適應和平衡。
1、機能的恒定性-------適應和組織
皮亞杰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研究思維或智慧的成長的。思維的本質是一種適應,是生物適應的一種特殊表現。認知結構的生長和變化正式適應和組織的結果。所有行為和思維的目的都是為了使有機體以更好的方式適應外部環境。
2適應的過程--------同化和順應
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叫做同化,即把外界元素合在一個機體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結構內。內部格式的改變以適應現實,叫做順應,即同化性的格式或結構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或個體在對環境的要求作出反應時發生變化的傾向。當同化與順應兩個過程處于平衡狀態時,認識就提高了一步。當同化與順應取得均衡時,就能最有效的適應世界,這種狀態用平衡表示。
自我調節使得同化與順應的不平衡狀態轉為平衡狀態。平衡既是一種狀態,有是一中過程。平衡是暫時的,不平衡是長久的。
四、思維發展階段
皮亞杰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既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階段順序不能打亂,階段間的發展速度可變。
(一)感覺運動階段:0~2歲。圖式功能特征: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圖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對物體認識具有物體恒存性概念。
1、反射練習期:出生~1個月。可以自己調整自己的反應以使其自身更具有適應性。
2、習慣動作期:1~4、4.5個月。只關注與自己身體直接相關的東西。
3、有目的的動作逐步形成期:4.5~9個月。動作與動作結果產生分化,出現有目的的動作,智慧動作開始形成。
4、手段與目的分化并協調期:9~11、12個月。智慧動作出現,可以協調兩個2級動作循環反復。有AB錯誤。
5、第五分階段:11、12~1.5歲。對物體永久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已經有了實驗性和創造性,AB錯誤消失。
6、第六分階段:1.5~2歲。對過去事件有內部印象----滯后模仿。
(二)前運算階段:2~7歲。圖式功能特征: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
1、前概念或象征思維階段:2~4歲。通過表象來表達前運算。
2、直覺思維階段:4~7歲。思維直接受知覺到的事物的顯著特征所左右。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圖式功能特征: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1、獲得了守恒性
2、群集結構的形成
(四)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圖式功能特征;能抽象思維;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考問題。
五、皮亞杰思維理論簡評
皮亞杰在兒童認知發展領域的影響是劃時代的。他強調了兒童在認知活動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的作用,論述了兒童思維發展的基本階段和思維機制。不過他在研究思維中過多的強調了生物學因素的作用,貶低了環境和教育的作用,貶低了語言的作用。皮亞杰的研究方法上有缺陷,思維的最高形式并不是皮亞杰所說的形式運算思維,而是辨證運算思維。所以信息加工與皮亞杰理論相結合的“新皮亞杰學派”研究和重視教育作用,重視應用性與整體性研究,是對皮亞杰理論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