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將于3月底公布2020全年業績,在香港上市多年的海爾電器(1169)已于2020年12月完成私有化,成為海爾智家全資附屬公司。海爾智家A股(600690)在中國A股上市多年;海爾于2018年也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掛牌上市(690D),被稱為D股,是現時少數的三地上市公司之一。海爾今次重組,市場相信今次重組有助集團精簡組織架構,推動數字化轉型及高檔化策略,將有助未來收入增長和毛利擴張,有望為其估值重估。
海爾積極推展對外收購,2015收購日本三洋電機旗下的日本及東南亞白電業務,2016年收購美國通用電器家電業務,2018年收購紐西蘭Fisher&Paykel (飛雪),2019年收購意大利老牌家電品牌Candy。
- 海爾智家冰洗的強勢地位
冰洗主要為更新需求,產品更換及升級拉動行業均價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20年我國冰箱每百戶保有量,
,農村分別為98.5臺, 67.3臺。洗衣機每百戶保有量,城鎮,農村分別為98臺, 67.2臺。可能因疫情原因,比2019年稍為下降,但保有量基本上已達飽和。根據《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電冰箱的使用年限為10年,洗衣機為8年,中國家電協會推算2020年有1.6億臺家電達使用年限,更新需求顯著。
未來增長將主要靠提價帶動。
根據奧維云網數字顯示, 2020年12月,線上市場中,洗衣機均價同比上升10.2%,而電冰箱線上銷售量為158萬臺,同比增加33%, 零售額為40.3億元,同比增長46.8%,在價量齊升的情況下,海爾冰洗的領先地位能繼續為集團盈利作出貢獻。
- 由賣產品轉向賣生態
2020年9月,公司發布了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
三翼鳥可說是一個全新賽道,把單件產品銷售轉變成整體方案,涵蓋了家中多個位置,如:客廳,浴場,廚房等,依照用戶需求制定埸景方案。透過物聯網,用戶可以手機管控多項設備,智慧調控多個場景,例如:廚房場景,健康菜譜推薦,食材管理;浴室場景,座廁自動加熱,智能毛巾架殺菌等,促進多類產品協同銷售。
根據海爾智家報表,2020年6月,海爾中國智慧家庭業務占營收的40.3%
而成套化銷售產品收入在2019年占海爾中國智慧家庭中的27.5 %,較2018年增加5.4個百份點。海爾在廚電,空調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薄弱,通過場景化協同銷售,有望在原本弱項的部份打開出路。
- 海外市場份額和效率持續提升
海爾通過自主研發和并購組成的七大品牌. 基本涵蓋了所有市場。根據海爾報表, 在2017年王2019年海爾于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在2019年零售量排名亞洲第一,北美和澳洲+新西蘭第二,中東及非洲第三,歐洲第五.
全面布局奢侈,高端和大眾化市場Fisher&Paykel主打奢侈市場;Casarte, GE Appliances,海爾主打高端市場;而海爾,Candy, AQUA等品牌布局大眾市場。2019年GE Appliances品牌于北美大家電市占逐步提升由2017年的15.7%增加至2019年的17.4%,而且GE在北美大家電品牌中銷量排名第一。
- 財務管控方面
海爾的整體收入增長和美的,格力差不多, 但利潤率一直跑輸。
除了在各公司主打的產品有所不同外, 比較三者的各項經營數據,根據維科網智能家居數據及公司財報2020年初起截至Q3格力電器總營收1258億元,美的集團2167億元,海爾智家 1544億元人民幣。
對比格力,美的,海爾銷售費用分別為101億 , 201億 , 233億元人民幣,銷售費用率分別為8%, 9.27%, 15.1%。海爾的經營費用率一直高企,雖然近年已有所改善,但仍然高于10%以內的格力和美的美的,在財務管控上仍然有改進空間。
而管理費用分別為25億,63億,71億, 管理費用率分別為2%,2.9%,4.6%,格力和美的的管理費用率介乎2-3%,海爾的管理費用率在三者中最高。
研發費用方面分別為39.8億,67億,50億,海爾在研發開支中和其他同行差不多,研發費用率3.1%,3%,3.2%,顯示海爾正加大力度投入開發。
財務費用方面三者-15億,-14.6億,11.4億,前兩者皆為負數,代表總利息收入高于利息支出,而海爾期內出現正數,即利息支出大于利息收入。
比較四費狀況后,海爾比同行利潤率較低主要因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營運效能差距,以及財務費用的控制方面都有改善空間
投資策略
縱然股價從最高位回落最多已有27%,但此為重組后首份業績,未知市場如何解讀,股價現處于50天線以下,市場預期海爾2021年每股盈利約1.3元人民幣,對應普遍內需股低端PE為18-20倍,近日受大市氣氛影響, 成交縮減,顯示市場人士可能正等候業績,投資者宜待業續公布后看看市場反應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