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也因為中國人的姓氏多半是從炎黃二帝的姓氏分化而來。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姬姓被譽為“萬姓之祖”,《百家姓》里411個姓氏源自姬姓,由這411個姓氏演變而來的姓氏就更多了。
安姓在舊《百家姓》中排第79位,和其他大姓一樣源流眾多,其中一支源于安息國古伊朗人。安息國也叫波斯第二帝國或者帕提亞帝國,位于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建于公元前247年(嬴政當上秦王的同一年),滅亡于公元224年(此時中國歷史處于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
眾所周知,中國的絲綢曾經備受羅馬帝國貴族追捧,那么,是誰讓羅馬人知道了絲綢的存在呢?就是安息人。從公元前126年開始,漢朝的蠶絲與絲綢不停地通過絲綢之路運往中西亞地區以及歐洲,安息國憑借過境貿易獲得了不少利潤,所以安息國與漢朝一直保持友好關系。
他們來一是因為漢朝包容性強,要在漢朝生活并不難,可以務農,也可以經商;二也是避開羅馬帝國與安息國之間燃起的戰火。安息人最初的聚居地就在甘肅隴西一帶,而漢朝時來到中國的安息人里,身份最貴重的莫過于太子安清。
安清等人入鄉隨俗,由于他們的國家在漢文里被翻譯為“安帕提亞”,他們便取“安”字為姓氏,世代相傳。久而久之,安姓成了安息人的主要漢化姓氏,他們在中國扎根繁衍,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至今都有許多安姓人奉安清為始祖,奉這一支安姓來源為正源。
不管源流如何,安姓早已完全融入中華民族,成為中國姓氏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文明的特色本就是兼收并蓄,包容開放,安姓的歷史即可證明。如今國內安姓人口大約有170萬,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山西、安徽、遼寧五省,在當代《百家姓》中列第110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