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禮儀成為一種習慣
點上方藍標即可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讓禮儀成為一種習慣
“楊老師好,各位老師好!”
“同學們好!”
這是最近,和幾位老師在操場散步,我的學生和老師打招呼的場景。
老師們感慨,楊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禮貌確實是一絕,一般的班級很難做到。此話不虛,“揚翼”班的學生路上碰到老師,基本都能面帶笑容,熱情洋溢地和老師打招呼。
讓學生自覺文明守禮,老師是要有所作為的,也是能有所作為的。
打招呼的幾種形態,也要對學生進行培訓。
1、微笑。微笑,是世界通用語言。你微笑,對方就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即使是嚴冬,也能感受到一份溫暖。
2、問候。老師好!諸如此類。
3、揮手。揮手示意,適合遠距離打招呼。
這幾種做法,可以單行,也可以組合,沒有定論,根據需要,根據場景,根據每個同學的特點。
(二)
當然,我們一個人的行為,受思想控制,要讓學生文明有禮,要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位,產生共鳴,從而讓文明禮儀成為一種無需監督提醒的自覺。
告訴學生,禮儀,是行走世界通行證,有愛要說出來。
文明,看似指向對方,其實,不只是帶給對方美好的體驗,與此同時,也讓自己收獲了更多的機會。
你親近老師,老師自然也親近你。你冷若冰霜,或許是你的習慣,人家會解讀成,你不認可他,不喜歡他。沒有人樂意把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的。
(三)
禮儀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持續教育,利用好一切可行的機會。
曾經又一次,同樣是散步,和幾個老師在一起,學生向我打招呼,對其他幾個老師視而不見。有老師開玩笑說,你的教育很狹隘啊,學生只和你打招呼。我感覺很有道理,后來我就說了這件事,校園里的老師都是老師,不能選擇性招呼。從此,學生就知道了如何打招呼了。
不要說學生已經大了,他們理應知道的。說實話,他們還沒有社會閱歷,單純得像張紙,很多事情他們真的意識不到,需要我們老師手把手教。
焦點在哪里,成長就在哪里?教育持續用力,學生一定會成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當然,最好的教育是示范,老師做一個主動熱情的人,學生也會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如果老師態度冷漠,學生的熱情也會慢慢消退。傳承禮儀之邦,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尊重原創,支持好文
喜歡本文,可識別下列二維碼向作者打賞 ▼
▼▼▼
楊春林, 杭州市優秀教師, 語文教學大賽全國一等獎。 杭州市優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 浙江班主任網絡研修團隊創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訓講師,國培、省培授課教師。《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體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聞人物,著有 《變出品牌班》等。
█ 交流/約稿/咨詢請聯系楊春林老師(微信號:zjjsycl)
█ 問題求助,分享感受,請在公眾平臺(hzycl2016)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