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地理:關中優勢從何時開始全面崩塌?


本 文 約 7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8 min

從中國早期的大一統王朝秦漢,到中世紀巔峰時代的隋唐,都以關中地區起家,因此有著“得關中者得天下”之說。但當我們細細分析從秦朝統一到唐末關中走向衰敗的過程中,所有的東西爭霸案例不難發現,關東地區割據政權擊敗關中政權的次數并不少,關中的優勢并不明顯,所謂“得關中者得天下”更像是一種“天命所歸”式的宣傳。

函谷關遺址。自古以來函谷關都是守衛關中的交通要道,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來源/紀錄片《國寶檔案》截圖

劉秀的勝利:

“得關中者得天下”,坑了多少天下英雄


“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大概是西漢政府前幾代統治者刻意制造出來的。秦朝和西漢兩次都是以統一的關中成功把四分五裂的關東擊破,但關東的總體實力毫無疑問強于關中,甚至河北一地的實力在秦漢之際就足以和關中抗衡。然而在漢光武帝劉秀之前,從來沒人能整合起河北地區的資源,更別說整個關東地區。

所以,定都關中的西漢前幾代統治者,對關東地區的強大勢力一直頗為忌憚。劉邦作為頂尖的權術高手,成功把關東地區主要異姓諸侯王控制的地盤變成自己子弟的封國。呂后執政時,關東這些劉姓封國是芒刺在背般的存在。呂后死后,當時的齊王劉襄公開打著反對呂氏的旗號起兵對抗中央。在這一階段,漢朝有動機也有能力制造出“得關中者得天下”的神話,來顯示自己的天命所歸,打消關東諸侯王覬覦大位的野心。

漢初分封形勢圖。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到漢文帝劉恒以代王旁系入主大位,這種輿論無疑會被進一步強化:率先起兵反呂和在中央政變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都是初代劉姓齊王劉肥的幾個子孫,甚至功臣集團都曾經許諾擁立齊王劉襄。只是因為齊王一系實力太強,功臣集團才毀約擁立了代王劉恒。在關中的中央政權和以齊王為代表的關東諸王博弈中,劉恒一系制造“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輿論,毫無疑問是頗有效果的。之后“七國之亂”的平定和漢武帝對諸侯國的進一步削弱,又從另一個角度強化了這個神話。到西漢后期,絕大部分人都接受了這種觀點。

王莽篡位后折騰許久,終于搞得天下大亂。隨著昆陽之戰中新王朝的主力軍隊土崩瓦解,王莽的滅亡已成定局,天下又回到了群雄逐鹿的狀態。當時最強大的是兩股勢力:以更始帝劉玄為盟主的綠林軍,和起于山東的赤眉軍。他們這次都將成為“得關中者得天下”神話的受害者,伴隨著關中地區一起走向毀滅。

在昆陽之戰擊敗王莽主力后,綠林軍諸將和更始帝劉玄一路推進,控制了以洛陽為周邊的中原地區。深受“得關中者得天下”的他們,滿腦子都是趕緊去搶占關中的想法。當得知關中地區已經爆發了不少打著漢朝旗號的反王莽起義,并且割據隴西地區的軍閥隗囂也已經進軍關中西部時,生怕落后的他們立刻全速向長安進軍。此時遍地軍閥的河北地區,在這些人眼里哪比得上關中?更始帝派出劉秀去經略河北:不久前,劉秀的哥哥劉縯剛被更始帝火并,贏得了昆陽戰役的劉秀則在對更始帝認慫后躲過一劫,此時正適合經營這個更始帝眼中的次要區域。

綠林軍諸將進入關中后大肆燒殺搶掠,破壞極為嚴重。王莽最終被消滅,更始帝和綠林諸將隨后把首都從洛陽遷到長安。但他們很快笑不出來了:起于齊魯地區的赤眉軍,和他們一樣深信“得關中者得天下”的神話。在和更始帝政權翻臉后,赤眉軍也開始西進,在中原地區擊敗了綠林軍之后直奔關中。

影視劇中,赤眉軍進攻長安。來源/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截圖

此時的關中地區更像一個甜蜜的陷阱:西漢王朝時,關中已經需要關東的大量漕運來供養軍隊、中央政權的行政人員和宮廷人員等脫產人口。王莽末年,關東,尤其是中原地區經歷一系列戰火破壞、群雄割據,早已無法再供養關中。關中本身雖然富庶,在更始帝和綠林諸將大肆燒殺破壞后,也難以供養起龐大的宮廷和軍隊。加上綠林軍本來就是多頭政治,更始帝缺乏威信,導致進入關中后的更始帝政權毫無建樹,反而在內耗中不斷的自我削弱,最終在赤眉軍一擊之下走向滅亡。

但是,勝利的赤眉軍甚至比更始帝政權被“得關中者得天下”神話坑的更慘。如果說更始帝率綠林軍入關時關中還能讓他們狠狠搶劫一把,勉強供養他們政權一段日子的話,赤眉軍得到的關中是一個徹底的大坑:他們很快發現連自己的軍人都無法吃飽飯。至于百姓們,在王莽、綠林軍、赤眉軍三重災星的禍害下更慘:“時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大部分關中百姓都死于兵災和饑荒,少量百姓則團結在豪強地主的塢堡中自保。這種情況下,哪怕搶劫專家赤眉軍也發現自己搶不到東西吃,于是大破壞一陣后不得不放棄關中東返。在東返路上,他們被早有準備的劉秀軍截擊,很快被擊潰。諷刺的是,除了一部分赤眉軍被殺或者餓死外,大部分投降的赤眉軍,恰恰是在被俘后,終于能吃上一口飽飯。史書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十幾萬被俘的赤眉軍繳械后,劉秀派人給他們安排吃食,這些人狼吞虎咽、風卷殘云的場面。這些曾經戰勝過王莽軍隊和更始帝綠林軍的漢子們,在“得關中者得天下”神話的忽悠下,最終輸給了饑餓,幾乎是不戰自潰,仿佛淪為需要劉秀賑濟的災民。

如果說新莽末年最大的兩股勢力綠林軍、赤眉軍都是“得關中者得天下”神話的受害者,那么劉秀則成為第一個打破這個神話的人。更始帝和綠林軍入侵、定都關中的時候,他成功整合了河北地區,有了和更始帝分庭抗禮的基礎。等他開始滲透更始帝控制下的河東地區時,赤眉軍正在全力直撲此時已經毫無價值的關中地區,更始帝和綠林軍疲于應付,無法援救河東,以至于劉秀能以較小的代價控制這里。到赤眉軍火并完更始帝,又在關中自我毀滅時,控制了整個河北和河東的劉秀已經對天下其他所有勢力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可以說,“得關中者得天下”這句話,從反面決定了新莽末年天下逐鹿的結局。

從曹魏到北魏:關東實力的全面碾壓


東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關東本位的王朝,劉氏皇族和關東士大夫合作,共同統治著華夏大地。曾經興旺發達的關中連同涼州一起,在戰火破壞后淪為東漢和羌族百年戰爭的前線,被關東士大夫把持的朝廷稱作“關西”。作為涼州人的董卓倒是試圖重新遷都長安,但此時進化成軍閥的關東士大夫們壓根不認同這個關西的漢政權。李傕、郭汜通過和士孫瑞、楊彪等關東士大夫合作,在表面上一度恢復了長安政府的權威,但隨著涼州軍人集團的持續內訌,關中地區再度淪為軍閥混戰的修羅場。

不過此時的關中雖然經濟凋敝,關西人在軍事上卻頗有優勢:東漢時關西地區一直是和羌人作戰的前線,而關東地區整體上卻長期承平。在漢末軍閥混戰初期,有著關西作戰經驗的軍人就是戰斗力的保證:董卓一系涼州軍自不必說,曹操、王匡等人都被董卓部將打得一敗涂地。唯一能對抗董卓的孫堅,也有著長年在關西作戰的經驗。袁紹麾下的關西將領麴義,面對公孫瓚麾下關東最厲害的幽州騎兵“白馬義從”也一戰而勝。

影視劇中,董卓在軍中巡視。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但當曹操戰勝袁紹,統一整個關東地區后(關東主要指河北、中原、河東和齊魯地區,江淮地區和長江流域一般不在其中),在絕對的實力碾壓面前,關西“兵精”的優勢也顯得無足輕重。在曹操對馬超、韓遂為首的關西軍閥聯軍的戰爭中,控制了河東地區的曹操始終掌握主動權。徐晃在河東的蒲坂渡過黃河后,關西聯軍駐守潼關也就喪失了意義。在隨后的決戰中,曹操手下身經百戰的精銳騎兵甚至讓部分叛軍望而生畏,最終關西聯軍大敗。曹操在潼關之戰的勝利,意味著漢末關西在軍事上對關東的優勢也已經完全消失。從此,關中地區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地位都顯著下降了。

在曹魏和西晉兩個王朝,關東士族仍然是核心基本盤,關中處于次要地位。到西晉首都洛陽淪陷,一部分關中地區的豪族在長安擁立了晉愍帝,重啟了長安的建都史。但這個政權的力量相當薄弱,不久就被匈奴人的漢趙政權攻陷。有趣的是,攻占長安的匈奴將領劉曜,在漢趙政權隨后的一系列混亂中成為勝利者之一,以關中為核心建立起前趙王朝,其定都之地,正是幾年前自己占領并且殺掠的長安城。

劉曜的前趙與同占據了大部分關東地區的后趙王朝為爭奪北方霸權而展開了角逐。史書在描述前后趙之戰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雙方實力相近甚至劉曜更強大的感覺。在談論雙方勝敗原因時,史書喜歡強調劉曜醉酒的巨大影響,似乎劉曜的昏聵導致他敗給了石勒。但這更像是后趙石勒一方勝利之后的宣傳。

前趙和后趙。來源/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


劉曜的地盤僅有關中一處,而且此時的關中有著大量的羌、氐人口和陳安等漢人豪強武裝,劉曜想統治他們并不容易。在石勒忙于整合華北時,劉曜也盡力征伐隴西、陜北等地區的漢、羌、氐各族軍閥來增加自己的實力。但到雙方決戰時,石勒的后趙已經幾乎控制整個關東。光看地圖就不難發現,雙方體量差距相當大,劉曜失敗本來就是大概率的事情。前后趙的決戰,更多是關東實力上對關中的全面碾壓。

前秦擊敗前燕是一個特例。當時的前燕宗室內斗的雞飛狗跳,也無力控制關東的豪強士大夫,在前秦大軍東征之前,前燕的基層統治秩序已經趨于崩潰。前秦時代的關中,在苻堅、王猛君臣的勵精圖治和關東資源的支持下,一度呈現短暫的復興氣象。

然而,到前秦崩潰后天下大亂的時代,關中體量小的弱點再度暴露。勉強占據了關中還一度占據洛陽的后秦王朝堪稱笑話:在東邊打不過占據了華北、處于上升期的北魏,在北邊被自己收容的赫連勃勃打得一敗涂地,就算這樣,后秦宗室仍然不忘內戰,最后被來自南方的劉裕滅亡。

后秦疆域位置和變化(左右滑動查看)。來源/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

劉裕對關中的占領曇花一現,取代劉裕占領關中的是赫連家族和他們的大夏國。然而,赫連家族在起于代北、占據了河北的北魏王朝面前完全不堪一擊,很快滅亡。北魏滅夏得輕而易舉,再次證明,此時關東的整體實力已遠超關中。北魏占領關中不久,這里爆發了蓋吳起義。雖然長安城未受戰火波及,但整個關中地區遭到前來鎮壓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肆燒殺,人口損失極為驚人。在整個北魏王朝期間,關中屬于邊緣地帶。北魏從平城遷都洛陽后,河洛地區成為他們新的統治中心,而關中地位仍然較低。

政治中心東移的大趨勢


北魏崩潰后的東西魏、北周北齊爭霸中,以關中為根據地的關隴集團逐步成長起來。最初,關中西魏政權的開局可謂極度慘淡:饑荒來臨時,西魏連一萬人左右的脫產兵力都無法供養。當時,西魏在一次小勝后偏偏遇上大饑荒、糧食大歉收。許多人都被迫啃樹皮草根,關中百姓之間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情況。西魏軍隊也面臨斷糧的風險,宇文泰率領野戰軍萬余人冒死東進攻擊東魏在弘農的糧倉,僅僅因為東魏執政者高歡輕敵大敗,西魏才算挺過這一關。另一方面,東魏逼走孝武帝元修,失去了河東和洛陽周邊部分士族的支持,西魏政權則成功在這兩個地方獲得了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占據了一部分土地,成為守衛關中的緩沖區和未來東進的橋頭堡。

經過關隴集團相繼建立的西魏和北周兩個政權50多年的經營,加上在一系列戰爭中擄掠大量民眾,關中人口逐漸恢復。北周末年,長安人口到達了極盛期49萬余戶,比起光武帝時代的十余萬戶大大增加,但仍沒能超過西漢時的64萬余戶。以關中為基礎,加上其控制的河東等小部分關東地區,以及利用南朝內亂征服控制的長江中上游巴蜀、荊州北部等地,北周的實力雖然還比不上北齊,但差距已經沒那么懸殊了。

利用關東的北齊政權內部斗爭激烈、政治混亂的機會,北周武帝宇文邕以小博大,通過一系列命懸一線的豪賭,滅亡了表面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北齊,統一了北方。隨后篡奪了北周的隋文帝楊堅又進一步滅亡了茍延殘喘的陳朝,數百年來第一次重新統一了南北。但是根據隋煬帝篡位時的人口數據,北齊經歷了一系列戰亂滅亡后,其舊境內的人口仍然有2000萬之多,遠超北周境內的900萬。甚至原北周境內的這些人口中,關中本部的人口也占比不大。隋朝巔峰的隋煬帝大業五年(609)曾進行人口普查,此時關中地區的人口為56.3萬戶272萬人,那么北周統一北方時關中的人口不會超過250萬。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作為統治階層的關隴集團當然希望能堅持“關中本位”,但以關中地區的體量,如何長久地統治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軍事潛力都遠遠超過關中的關東?

隋文帝楊堅選擇通過漕運提升關中的體量,同時摧毀了華北的中心城市鄴城和南朝的六朝古都建康。但是這種嘗試很快被證明失敗了:隨著關中爆發饑荒,隋文帝只能帶領朝臣來到洛陽“就食”,并且讓一部分百姓也到關東地區逃荒,以緩解關中的糧食問題。一向堅持關中本位的隋文帝到關東“就食”意味著,隨著關東和江南經濟不可逆的興起,政治中心的東移已經是大勢所趨。

到隋煬帝時代,因為關中的糧食無法穩定供應皇族、太監宮女、樂戶、私屬奴婢、禁衛軍等大量脫產高需求人群,隋煬帝干脆在洛陽建立東都,并且一度常駐于此。在隋煬帝的詔書中,對在洛陽建立東都的理由作了很清晰的闡述:“關河重阻,無由自達。朕故建立東京,躬親存問。”大概翻譯過來,就是向關中運輸糧食太艱難了,所以干脆在洛陽也建個常駐首都。另一方面,隋煬帝在修建大運河和遠征高句麗時不恤民力,一味蠻干,也有通過故意瞎折騰削弱關東物力、民力的意圖在內。隋煬帝在楊玄感叛亂后大量屠殺接受過楊玄感賑濟的關東饑民時曾經很直白地說:“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不盡加誅,無以懲后。”統治者嫌棄自己治理的屬民太多,在歷史上大約是很少見的奇觀。但是考慮到關中和關東人口的懸殊對比,隋煬帝的這種殘暴卻有著相當的理性成分。

隋煬帝時期大運河情況。隋代修建大運河,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向關中輸入糧食。來源/呂思勉 《中國簡史》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和遠征高句麗,以及隨后天下大亂群雄混戰時關東淪為主要戰場,使關東的力量遭到了極大削弱。關東最精華的部分,也是唐朝全國最富、人口最多的河北和河南兩道,到唐太宗末期經歷了“貞觀之治”后,登記人口數仍然分別只有隋朝巔峰時期的17%和10%。相比之下,關中地區和江南地區遭到的破壞相對小許多。但是這種歷史大趨勢,卻不是個別君主倒行逆施能改變的。

李淵利用關中部分隋軍支援洛陽的機會,以河東為基地迅速拿下了相對空虛的關中和巴蜀。而關東地區在李密失敗后,無法博弈出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諸多割據一方的勢力很快被唐軍各個擊破。作為中國最巔峰時代之一的唐朝前期,長安的人口空前膨脹,雖然關中平原此時因為氣候回暖、水利和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緣故,產出也大大增加,但長安的人口再次超越了當時條件下關中平原能負載的極限。從唐高宗開始,在關中歉收時,皇帝一般選擇帶領宮廷人員、朝臣和禁衛軍等脫產人員去洛陽“就食”,最嚴重時甚至隨行的禁衛軍都有不少餓死的。武則天統治期間干脆再度遷都洛陽,但武周王朝終結后首都又回到長安。據不完全統計,唐高宗時代唐廷去洛陽就食過六次,“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極盛時代,朝廷也有五次去洛陽就食的記錄。

河南洛陽含嘉倉遺址,含嘉倉是當時東都洛陽的主要糧倉之一。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唐玄宗統治后期的天寶年間,依靠裴耀卿對漕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分段轉運制度的創設,關中每年漕運量達到了二百五十萬石。到這個時候,隋唐年間長達一個半世紀的“逐糧天子”生涯終于畫上了句號。按照史書記載,此時“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但是,打破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很快爆發,關中的黃金時代旋即落幕。

安史之亂平定后的天下大勢是另外一種情況:江南地區開始逐步反超北方,依靠大運河的漕運和江南物質的支撐,定都長安的唐朝中央政權仍然能在名義上號令全國。但大部分關東地區在安史之亂后卻通過藩鎮割據的形式實現了半獨立。這對雙方都未必是壞事:唐朝中央政權的體量遠超任何一個藩鎮,通過在各藩鎮間縱橫捭闔,也不用擔心出現一個能整合關東、體量超出自己的競爭者。對關東尤其是華北的藩鎮來說,他們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獲得了較大的自主權,不需要負擔朝廷的財政攤派。雙方就這樣獲得了一個多世紀的動態平衡,關中地區也得以繼續保持政治中心的地位。

黃巢之亂對關中地區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同時瓦解了唐帝國還能直接控制的江淮、江南等區域的秩序,徹底打破了關中朝廷和各地藩鎮中晚唐這一百多年來的微妙平衡。失去了漕運供養的關中在下來的逐鹿中毫無競爭力:有著天子大義名分的李曄手握關中也無力回天,甚至打不過軍閥李克用。唐末占據了關中的軍閥李茂貞,在唐末只算二三流勢力,不但在梁晉爭霸中無足輕重,甚至還比不上虎踞江淮的楊行密。

無論是篡奪了唐朝的朱溫后梁王朝,還是以唐朝繼承人自居、消滅了朱溫子孫的李存勖后唐王朝,都選擇在中原地區的開封或者洛陽定都。隨后以河東地區起家的后晉、后漢、后周三個王朝,以及短暫占領中原的耶律德光,都選擇定都開封。終結了唐末五代亂世的宋朝,則繼續在前面幾個王朝的基礎上擴大開封這座都城。

在此之后的一千多年,同時占有關中和關東地區的王朝再也沒有選擇過定都關中。伴隨著經濟中心向東向南移動,古代中國的政治中心最終完成東移。

END
作者 | 黑色君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秋沙 李棟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秀能降伏赤眉軍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過程如何?關鍵是什么?
放牛娃靠抽簽當上皇帝,擁兵30萬卻越混越慘,投降劉秀后得以善終
努力中興漢光武(45)-長安在秦漢間三次毀滅,其中一次完全可以避免,都怪劉秀所托非人
東漢戰爭:東漢戰爭史很亂?30年征戰常被忽略?1分鐘快速搞懂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下),絕處逢生擁軍河北,艱苦的重整山河之路
光武中興版“隆中對”,劉秀集團劍指帝業的宣言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禹城市| 巨鹿县| 达日县| 安溪县| 方正县| 永仁县| 苍溪县| 双江| 平原县| 宕昌县| 嵩明县| 镶黄旗| 蒙山县| 五家渠市| 青冈县| 成都市| 三都| 镇江市| 苍溪县| 邵东县| 云龙县| 连州市| 元谋县| 靖宇县| 望奎县| 洛川县| 周宁县| 菏泽市| 古浪县| 玉树县| 军事| 泸定县| 新宁县| 息烽县| 方山县| 大关县| 呼伦贝尔市| 阳高县| 辉县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