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東晉庾氏與王謝桓氏實力相當,為何存在感這么低?
userphoto

2022.11.25 廣東

關注


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3 min

東晉政局在歷代王朝中非常奇特——皇帝沒有掌握實權,最高權力被士族壟斷,歷史學家田余慶將之概括為門閥政治,這一說法為現代史學界廣泛接受。東晉實際當權的士族有四家,分別是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又是其中較為奇特的一家。


論淵源,庾氏不輸其他家族,但現實中表現出的底蘊卻最淺薄;論實力,庾氏比王敦更強,卻一夜間淪喪執政地位;論學問,庾氏足以吊打王、桓,卻以姻親起家。然而,就是這個庾氏家族,在東晉政局幾乎沒有留下深刻的影響。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上位之路


庾亮(289-340),潁川鄢陵人。鄢陵即今河南鄢陵縣,是秦漢時代經濟繁盛、文化發達的區域之一。潁川庾氏在東漢末就有名人為正史所記,鄢陵庾乘因為博學多才被當時的大學問家郭泰賞識。魏晉時代,庾氏開始有許多人物進入朝廷,庾氏深厚的家學開始發力,逐漸成為潁川一帶廣為人知的世家。

郭泰畫像。來源/顧沅《古圣賢像傳略》

庾氏與太原王氏、瑯琊王氏、潁川荀氏等大族不同,因為沒有進入到晉室朝廷高位,永嘉之亂中無法借某個政治集團自保,因而大難爆發時,只能遷徙避難。庾亮與其父庾琛避難來到江東會稽郡,晉朝任命庾琛為會稽太守,這大概是庾氏在東晉參與政治的源流。

司馬睿聞知庾氏在江東,便征素有才名的庾亮為丞相府西曹掾,又與庾琛結為姻親,娶其女庾文君為長子司馬紹之妻。

庾亮在文化方面是堪與王氏、謝氏、荀氏等傳統文豪們相提并論的,他深通經傳,對玄學也頗有造詣,骨子里還住著一個頗尚法家的靈魂,當然,許多政治家都是外儒內法的雙重人格,庾亮在這方面也未能免俗。但是庾亮剛剛涉足于東晉中樞政局時,對法家思想還有一定的抵觸。

當時晉元帝司馬睿寵任劉隗、刁協,行刻碎之政,頗有歷史上秦政之風,這與當時好尚黃老、推崇仁政的士族風格是格格不入的。庾亮作為文化士族的代表人物,也不太贊成這種為政之法。

晉元帝把法家思想的代表作《韓非子》賜給太子司馬紹,讓他學習。庾亮卻不講政治地說,申韓法家之術,過于刻薄,有傷圣人仁義治天下的圣化,不建議太子學習。

當然,如果以后來的庾亮強化門閥政治作為出發點,來倒推當時庾亮反對晉元帝強化君權,肯定是不客觀的。庾亮當時并沒有什么話語權,地位也沒高到足以影響朝政的地步。如此作為,大概還是出于文化、政見上的歧異。

這件事真正能反映的就是庾亮積極的政治進取心,以及他與太子司馬紹日漸親近的政治關系。晉元帝時代,庾亮并沒有太大的政治作為,但是名頭卻打得很響,王敦一度對庾亮比較忌憚。一方面因為庾亮擁有帝舅、帝師的雙重親近身份,另一方面,大概是文化地位上王庾等量齊觀,昭示著庾氏或許具備強大的政治潛力。

晉明帝即位后庾亮改任中書監,當時明帝更親近溫嶠、庾亮,對王氏越來越疏忌之。王敦醞釀第二次叛亂時,屢屢上書擠兌庾亮,以砍削明帝的親近大臣。庾亮迫于形勢,不得不稱疾辭官。

到了王含、錢鳳舉兵進攻建康,庾亮受命督軍進攻叛軍,立下大功。而隨著瑯琊王氏外朝力量盡失,王導在朝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明帝越發排斥王導,同時更加重用庾亮和溫嶠、郗鑒等人。

當然,晉明帝也不是庸碌之輩。晉元帝當年行刻碎之政,本質上是從江東士族中奪權,重振皇權。晉明帝雖然與庾亮感情不錯,在朝政上也很依賴他,但兩者在重振皇權與維持士族權力的基本立場上是對立的。

晉明帝在位時間不長,僅有三年,但他在朝政的權力布局上卻動作頻頻,在重用庾亮的同時,還逐漸重用司氏宗室以及其他外戚。如西陽王司馬羕被任命為太尉,南頓王司馬宗為左衛將軍、元帝虞皇后的弟弟虞胤為右衛將軍,其余參與平定王敦叛亂的功臣也都被委以重任,應詹為江州刺史,劉遐為徐州刺史鎮守淮陰,蘇峻為歷陽內史,溫嶠加授前將軍。

↓點擊圖片,了解王敦叛亂↓


特別是南頓王司馬宗和虞胤,兩人掌握了皇宮的禁衛兵權,與明帝關系十分親密,晉明帝重病后經常不與朝臣見面,內外消息都是這兩個人傳遞,反倒是庾亮這位正宗國舅被漸漸疏遠了。

遍觀朝野內外,庾亮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晉元帝雖是開創之君,但遇到王敦叛亂,也嚇得手足無措,以至于要讓位給王敦。但眼前這位年輕的明帝,心志和手段可比乃父強得多了。不僅內朝親信換了人,用上了司馬家自己人,兩位帝師(溫、庾)卻被棄之一旁,外朝還接連啟用郗鑒、劉遐、蘇峻這種實力派,這可讓江東士族們何以自處?

影視劇中的庾亮。來源/電視劇《書圣王羲之》截圖

元帝在強化皇權、打壓士族上只稍稍邁了一小步就停了,這位小皇帝卻要大步流星的加快進度。說到底,這是路線之爭、命運之爭。

所以王導和庾亮都起了怨懟之心,但王導受困于王敦叛亂的尷尬影響,敢怒而不敢言。庾亮則不然,他在晉明帝病重之際,強行沖開司馬宗和虞卿的阻攔,到宮中控訴司馬羕、司馬宗兩兄弟圖謀廢黜諸大臣,請皇帝立即罷斥他們。

言下之意很明了,司馬氏宗親和庾亮,皇帝你二選一,用誰還是不用誰,非黑即白,無可妥協。

可是晉明帝很有主見,一直強硬地拒絕庾亮的建議,即使已經病入膏肓、氣若游絲,還是把庾亮懟的無計可施。可以想見,如果這位英明剛濟、有手段有決心的皇帝,穩定地執政十年到二十年,必將進一步鞏固皇權,改善晉朝的政治局面,什么王庾桓謝四大士族,恐怕就沒那么容易聯手執政了。

只是天不假年,晉明帝于325年去世,遺命庾亮、王導、卞壸(kǔn)、司馬羕、陸曄、郗鑒、溫嶠共同輔政。這個長長的輔政大臣名單,透露的政治意味再明顯不過,晉明帝有意要把權力格局平攤,讓眾臣互相制衡,以使兒子的帝位江山永固。

逼反蘇峻


晉明帝的良苦用心,隨著他的死亡而瞬間付諸東流。群臣尊晉成帝司馬衍之母庾太后臨朝稱制,庾太后便晉升庾亮為給事中、中書令,成為東晉事實上的當家人。

庾亮掌握實權后,迅速扔掉了之前一直努力維持的崇儒尚玄的面具,實施了一系列非常激進的措施,不斷打擊異己,剪削實權人物。在庾亮不斷威逼之下,南頓王司馬宗不堪其壓,舉兵反抗,結果被擒殺。西陽王司馬羕也被降為弋陽縣王,失去了輔政地位。

庾亮成為東晉王朝實際上的操控者。來源/節目《百家講壇》截圖

處理完中樞政局,庾亮緊接著開始收拾重要州郡的實力派,首當其沖就是蘇峻。

蘇峻問題,是庾亮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蘇峻是典型的流民帥。他是長廣掖縣(今山東萊州)人,在北方少數民族南遷之際,也像祖逖一樣率眾自保,但不同于祖逖,他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并不聞名。雖然實力強大,卻沒有得到東晉的認可,祖逖當上了大州刺史之時,蘇峻還只是個保據一方的塢主身份。

他的人生轉機出現在第二次王敦之亂,晉明帝苦于手中無兵,采納了同是流民帥出身的郗鑒的建議,召蘇峻和劉遐兩部流民軍到建康,合力擊敗了王敦叛軍。

當時奉詔節度蘇峻的,正是時任中書監的庾亮。

蘇峻立平叛大功后,晉明帝嘉獎其功,任命為歷陽內史,成了一支虎踞建康之側的強勁勢力。蘇峻因此也野心膨脹,在歷陽窩藏罪犯收買人心,對朝政一有不順意者就肆意底毀,這引起了東晉朝廷的警惕。

歷陽是建康的門戶,一旦蘇峻有異心不受控制,發作起來,其危害不亞于當年王敦進攻建康。庾亮打算把蘇峻征召到朝中當官,剝奪他對軍隊的控制權。蘇峻既非名門,在朝中也沒有什么政治根基,去朝中為官就只能任人宰割。蘇峻兩次上書回絕,為求自保,他還表態如果朝廷不放心,可以把他調到任意一處小州小郡,只求別剝奪他的部曲。

王導、卞壸、溫嶠等人都覺得庾亮的做法未免太過激進,勸他緩一緩,庾亮卻一意孤行。蘇峻便有了叛亂之意,他與屯駐在壽陽、因為平王敦之亂后沒有得到封賞而怏怏不平的祖約來往通使,約定一同舉兵討伐庾亮。

溫嶠察覺了蘇、祖二人的動向,便想帶江州之兵東下建康,以鎮懾蘇峻、祖約。但庾亮仍未看清形勢,他認為與荊州陶侃這種異己力量相比,蘇峻之患沒那么嚴重,致書于溫嶠說:“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但很快庾亮就為自己的誤判和激進付出了代價。327年,蘇峻與祖約聯合起兵,進攻建康。庾亮對蘇峻叛亂沒有充分準備,軍事指揮上又一再失誤,結果蘇峻率軍出其不意地從陸路打到建康城外,卞壸在戰斗中父子三人陣亡,朝廷高官也死了很多,庾亮無法抵擋,跑到了尋陽溫嶠軍中。蘇峻縱兵大肆劫掠,官庫中儲藏的二十萬匹布、五千斤金銀,錢數以億萬,絹數萬匹,都被叛軍搶走。

蘇峻之亂示意圖。來源/龔延明《詩說兩晉南北朝史》

蘇峻還進宮逼死了庾太后,并矯成帝之詔大赦天下,惟有庾亮兄弟絕不赦免。庾亮不得不低聲下氣地向政敵陶侃求援,溫嶠出于公心也反復勸說陶侃出兵討伐蘇峻。

陶侃在王敦之后獨據荊州,是上流最大的實力派,但因為門第不高,沒有資格進入中樞,和庾亮之間一直互有心事。因此,庾亮對陶氏的提防甚至還要過于蘇峻。

陶侃本來不愿出兵,但目睹了蘇峻的超強破壞力,他也擔心如果真的任由蘇峻、祖約一南一北(祖約雖然聯兵叛亂,但其兵力都在壽陽)的亂搞,東晉王朝就此衰落,荊州勢必也難獨存,因此揣著一份兒惡心,與溫嶠、庾亮一同討伐蘇峻。

c.cn/mmbiz_png/laADTC8BCK5fJOjtEsyZIfzmahmvQGmic11me2Yu1LuyoGnwmlU5miaicGEKhPYI5icfWQfvACTFxXFAFyA6NwEoaQ/0?wx_fmt=png' data-cropx1='94.0990099009901' data-cropx2='824.079207920792' data-cropy1='0' data-cropy2='441.980198019802' data-ratio='0.6054794520547945'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w='730' data-index='8' data-origin-display='' _width='-30px' alt='圖片' src='//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11/2513/256422642_8_20221125013748664.jpeg'>
紀錄片中陶侃建言的形象。來源/節目《百家講壇》截圖

蘇峻兵力雖然處于劣勢,但他長年活動于北方,在和羯胡的戰斗中鍛煉出了強大的戰斗力,與陶侃、溫嶠對攻居然不落下風。雙方的戰爭持續了一年多,庾亮一方靠著人多勢眾和糧草充足,才算把蘇峻磨死。

壽陽的祖約在晉朝官軍和后趙的夾擊之下,不得不棄城南下到歷陽投奔蘇峻,結果被官軍擊潰,祖約北逃后趙,后來被石勒處死。

遙控中央


蘇峻之亂造成的影響比王敦之亂還大,庾亮引咎辭職,說什么要帶領全家隱居山海。這不過是士族們的場面話而已,庾亮是個熱心政治的人,內心并無此念,只不過是想暫避一下政治失誤的責任。

經過一番辭讓,他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出鎮蕪湖,與仍在中樞的王導一外一內繼續把持朝政。當時最有勢力的三大權貴,一是庾亮、一是王導、一是荊州的陶侃。庾亮暫避中央的舉動為他贏來了政治利好,陶侃經過平蘇峻一戰后威望達到極點,也在謀求著進入中樞,只不過礙于他出身不高,加上基本盤都在荊州,在京中全無根基,才沒敢貿然進入建康。但為了爭權,他提出廢黜王導的意見,企圖削弱中樞士族的力量。

庾亮因為不在中央,幸運地躲過了打擊。

但陶侃由于先天政治劣勢,加上實力派郗鑒極力反對廢王導之議,陶侃到死也沒能染指中樞。陶侃死后,上流荊州驟然出現了政治真空,庾亮乘機上表移鎮荊州,全盤接手了陶侃經營多年的荊州。

正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疼。庾亮剛從蘇峻之亂中緩過來,又犯了熱衷內斗的老毛病。他也想像陶侃一樣,以荊州實力為基礎,舉兵威脅中央,把王導廢掉。此時王導雖然官高位顯,但迭經大亂,已經成了一具政治僵尸,并不能掀起多大政治風浪。

蘇峻之亂前后,他對庾亮的權勢也沒構成任何威脅,在中樞也只是唯唯而已,誰也不敢得罪。把王導拉出來吊打一頓,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于庾亮看來,只不過想爭取一個獨相的名份。

老臣郗鑒又站了出來,堅決反對庾亮再起此謀,力圖維護中樞政局的穩定,以免再生變亂。從這件事也能看得出來,庾亮確然不是老成謀國之輩。這也隱隱為后來庾氏快速崩盤埋下了隱患。

被郗鑒刺激了一頓之后,庾亮稍稍收起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經營荊州上。

339年,庾亮意欲北伐中原,以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分命諸將進屯襄漢流域,以大將毛寶、樊峻率兵一萬進屯邾城(今湖北武漢),又遣偏師趁蜀中的成漢政權內亂,奪取了巴郡一帶。庾亮躍躍欲試,自率主力十萬,欲前出石城(今湖北鐘祥)

當時東晉朝中都對這次臨時起意的北伐不甚贊成,多數人認為北伐準備得過于倉促,取勝希望不大。而且石勒已死數年,石虎位置鞏固,后趙國內并沒有內亂可乘,實在不宜過度進取。

庾亮固執己見,想要一力北伐。就在這時,后趙石虎聞聽東晉準備北伐,于是先下手為將,發兵進攻邾城,毛寶抵抗不力,城陷身死。這場北伐還沒展開便被敵人挫敗,庾亮大為羞慚,不久去世,卒年五十二歲。

庾亮死后,其弟庾冰、庾翼相繼執政,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庾亮稍顯輕躁的政治作風。然而庾亮過于鮮明的個人色彩,終于對家族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庾氏子侄輩很少有能繼承庾亮兄弟才略的,故而庾氏家族很快衰落,與王、謝二族代有英才俊士的盛況相比,無疑黯淡了許多。

縱觀庾亮一生,他雖然文才出眾,風度洵然,固然是當時南北頂級士族,但在政治上卻一反常態地器局狹隘,對外恢復沒有什么本事,閉門搞內斗卻是一把好手,徒然浪費了大量政治資源。庾亮的現象并非個例,代表了大多數士人的典型心態,這大概也是東晉百余年始終半死不活的一大政治原因吧。

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的故事告一段落,不過,門閥士族中其他的家族往事,待國歷君下回分解。

END
作者 | 陳峰韜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李棟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方都亂了,東晉為何不能收復故土?東晉的內斗遠超想象
東晉五大門閥的興衰更替*
[野史亂彈]細說兩晉南北朝——三百年的灑脫與偏執,恬淡與血腥14
【概述史】8000字讀懂東晉百年門閥專政的前前后后
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前的東晉政局
東晉四大家族:瑯琊王氏、潁川庾氏、譙郡桓氏、陳郡謝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钦县| 汽车| 涟源市| 太仆寺旗| 崇仁县| 河源市| 涡阳县| 柳江县| 富锦市| 拜城县| 延安市| 东乡| 合江县| 惠水县| 宜兴市| 安多县| 盐津县| 巴楚县| 澄迈县| 婺源县| 惠水县| 汾阳市| 宁夏| 东海县| 常熟市| 阿坝县| 遂溪县| 广德县| 新郑市| 昌江| 洛宁县| 景德镇市| 苏州市| 调兵山市| 林芝县| 新闻| 秀山| 崇礼县| 离岛区| 堆龙德庆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