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郭英德:《水滸傳》的三重寓意
《水滸傳》小說中所寫的宋江起義雖然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發生的一場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是關于這場起義的歷史記載卻相當簡略,語焉不詳,我們僅僅知道這是一場時間頗為短暫、規模并不太大的起義。而《水滸傳》小說卻在民間長期流傳的傳說故事、說話藝術、戲曲藝術的基礎上,將宋江起義演繹成一場綿延持久、組織嚴密、聲勢壯大的反抗貪官污吏、豪強劣紳,主持人間正義的斗爭,并描寫了起義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全過程。
《水滸傳》小說的故事始于“洪太尉誤走妖魔”,洪太尉奉宋仁宗圣旨,到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張天師祈禳瘟疫,擅自掀開上清宮伏魔殿的石板,放出了一百單八個“魔君”———即梁山好漢,散在四面八方;小說的故事終于“宋公明神聚蓼兒洼”,宋江兄弟零落星散后,大半慘死,受玉帝敕封,陰魂聚于蓼兒洼,宋徽宗夢游梁山泊,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大建祠堂,四時享祭。這一總體結構昭示出,這部小說著意譜寫的是一首“魔君三部曲”,即“群魔”亂世———改邪歸正———榮升天神。這是一首氣勢雄渾的“魔君三部曲”,它至少蘊含著三重寓意,即“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和“忠義之烈”。
首先,一百單八個“魔君”降生社會的原因,是奉了圣旨的洪太尉“誤”放出來的,這隱寓著“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思想。
金圣嘆在《水滸傳序》中說:該書“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卷首)。在第一回批語中他又說:“一部大書,將寫一百八人也,乃開書未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保ㄍ希┻@一番議論是深有見地的。小說第一回寫破落戶子弟高俅受宋徽宗寵用而發跡,從一個市井無賴很快地升遷為殿帥府太尉,從此倚勢逞強,無惡不作。小說由此逐漸展開情節,從手握朝綱的高俅、蔡京、童貫、楊戩,到稱霸一方的江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彥達、高唐知州高廉,直到橫行鄉里的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陸謙、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他們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把整個社會弄得暗無天日,民不聊生。小說由上而下,由點及面,廣泛地揭露了朝政、吏治和社會的腐敗黑暗,并且刻意揭示了這些腐敗黑暗現象與梁山好漢揭竿而起的因果關系:正是因為被逼無奈,走投無路,一批忠義之士才不得不“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第三十七回)。這就是金圣嘆所說的“亂自上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官逼民反”。
早在先秦時期,便流行著將社會上的人們劃分為士、農、工、商“四民”的說法,并見之于載籍(《國語》卷6)。從表面上看,士與農、工、商都是“民”,雖有先后之別,并無貴賤之分。其實,“學以居位曰士”(《漢書》卷24上《食貨志》),在“四民”中,只有士是官的后備軍,因此用現代的階級觀念來看,士與農、工、商處于兩個對立的階級陣營。而士一旦升格為官,便發生性質的變化,不再是“民”了。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當官的大權在握,往往免不了貪污受賄,倚強凌弱,平民百姓常說“無官不貪”。因此“官”與“民”之間一向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這實際上是地主階級政權與平民百姓利益的矛盾的集中表現。而有良心的士總是痛恨貪官的,認為貪官像蛀蟲一樣蠹蝕了國家。因此在觀念上,有良心的士并不認為農、工、商是與自己相對立的另一個階級,他們真心地認為自己是“民”的一分子,更是“民”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因而總是關心百姓的生活,同情百姓的苦難,如杜甫就說:“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們和平民百姓一樣,總是感受到貪官的欺壓,對貪官恨之入骨。于是,官民矛盾便成為中國古代社會中極其突出的社會矛盾,受到百姓的普遍關注,也受到文學家的普遍關注。整部《水滸傳》小說,就是由各種各樣的“官逼民反”的故事組成的。小說中史進的故事、魯智深的故事、晁蓋等“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楊志的故事、林沖的故事、武松的故事、宋江的故事、花榮的故事等等,都是“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寓意的形象展示。這些篇章,構成《水滸傳》小說中最為多姿多彩、也最為膾炙人口的部分。
其次,一百單八個“魔君”降世,糾集在梁山泊,一方面擾亂了“大宋天下”,“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第三十九回);一方面又成為“宋朝忠良”,力圖以違背現實政治秩序的叛逆行為來達到整頓倫理綱紀的最終目的。這隱寓著“替天行道”思想的復雜內涵。
梁山泊杏黃旗上大書著一個鼓舞人心的口號———“替天行道”,這是《水滸傳》的作者、讀者和梁山泊所有好漢都認同的一個口號;但人人認同,正因為它是一個含意模糊的口號?!疤嫣煨械馈笨梢允且粋€造反的口號,孔子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孟子·萬章上》引),“代天行道”原本只能是皇帝的專利(魏?!肚f渠遺書》卷1),現在需要有人擅自出來“替天”了,這便說明原來的皇帝(天子)不能代表“天”,必須取而代之。所以,如果不是已經揭竿而起的反叛者,是絕不會用這種口號的。明嘉靖間便尊謚太祖朱元璋“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明史》卷3《太祖本紀三》)。但“替天行道”也可以是一個妥協的口號,在古代社會里,反叛政府的武裝力量不愿像李逵那樣公然宣稱奪取皇帝的“鳥位”時(第四十二回),便可以用這個口號,把“天”說成是當今皇帝,把自己的反叛行為說成是代替皇帝單殺贓官污吏讒佞之人,像《水滸傳》小說所說的:“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保ǖ谑呕兀?div style="height:15px;">
在《水滸傳》小說中,九天玄女教導梁山義軍頭領宋江說:“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保ǖ谒氖兀┬≌f第七十一回從天而降的鐫有天書的石碣,側首一邊寫著“替天行道”,另一邊寫著“忠義雙全”,可以看出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爸摇笔切е?,是下服從上,是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的行為準則。“義”是結義,是梁山好漢之間平等的、相互約束的行為準則?!爸伊x”成了《水滸傳》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第55回說:“忠為君王恨賊臣,義連兄弟且藏身。不因忠義心如一,安得團圓百八人?!薄端疂G傳》在明代便被題為《忠義傳》、《忠義水滸傳》,被稱贊為:“《水滸》而忠義也,忠義而《水滸》也”(楊定見《忠義水滸全書小引》);“其人忠義”,“其言忠義”,“所殺奸貪淫穢,皆不忠不義也”(《刻忠義水滸傳緣起》)。正因為如此,“替天行道”本身即顯現出小說中所寫的宋江起義性質的雙重組合。
第三,造反與效忠原本是根本對立的兩碼事,怎么把它們統一起來呢?《水滸傳》小說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接受招安。宋江義軍受招安的結果,是在現實中遭受政治性的毀滅,而在歷史中得到道德性的褒揚。這種“忠義之烈”,隱寓著在古代社會中現實與觀念、政治與道德的嚴重分裂。
由于社會黑暗,奸臣當道,這才使得忠義之士被逼無奈,走投無路,迫不得已地采取先造反而后受招安的“曲線救國”的方式,以達到“為國盡忠”的目的,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正因為如此,招安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梁山義軍的最終目標,為宋江所制定,并逐漸為大多數好漢所認可。小說第七十一回,宋江在“英雄排座次”時寫的《滿江紅》詞說得很明白:“……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后來燕青到東京,又向徽宗進言:“宋江這夥,旗上大書‘替天行道’,堂設‘忠義’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擾害良民,單殺贓官污吏,讒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與國家出力?!保ǖ诎耸换兀┚驮凇疤嫣煨械馈?、“忠義雙全”的旗號下,經過幾番周折,排除了朝廷內和梁山內部的阻力,宋江帶領眾兄弟懲惡除暴,救困扶危,創造條件,終于接受招安,替皇帝北征南討,遏止覬覦國鼎的遼軍,掃除不“替天行道”的方臘。
然而,即使“魔君”已經改“邪”歸“正”了,但在現實政治中仍然不得善終。而且,整頓倫理綱紀的目的,并未因為受招安而真正實現?!罢彪y以敵“邪”,這批“共存忠義于心,同著功勛于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第七十一回),仍被誤國之臣、無道之君一個個逼向了絕路,非死即亡,小說的結局只能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保ǖ谝话俣兀┰跉v史上,招安和接受招安,是統治者和反叛者之間經常玩弄的一場“貓鼠”游戲。宋代民謠就說:“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是受招”,“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保ㄇf季裕《雞肋編》卷中)元代的張士誠也是造反后接受朝廷封賞,然后又反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招安是一種政治妥協,統治者方面和反叛者方面力量都有所不及時,便采用這種政治妥協方式。但是《水滸傳》小說里寫的卻是“專圖報國”的忠義之人一心一意盼招安,其思想取向與現實的社會取向是不盡相符的。
因此,盡管受招安的最后結果是一場悲劇,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宋江等人被朝廷殺害,但《水滸傳》小說仍然把宋江等人當作悲劇英雄來歌頌,絲毫沒有懷疑他們所抱動機的正當性。從這點來看,《水滸傳》小說所描寫的并不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徹底反抗的農民起義,而是徘徊于造反與投降之間、帶有妥協性的政治反叛行為,更多地帶有士階層的思想色彩。《水滸傳》小說給這種妥協性加上“忠孝”、“忠義”的觀念,固然掩蓋了平民百姓造反和士階層卷入造反的真實原因,但客觀上恰恰體現出古代社會的平民百姓和士階層共同具有的一種政治觀念:他們對現存的社會政治秩序本身仍然抱著肯定的態度,即使揭竿而起,他們也從來不肯承認自己是反叛、盜賊,而是盡可能地借助傳統的觀念為自己的政治行為尋找合理性的解釋。而且,這種造反行為一旦形成故事,寫成小說,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就更得符合于社會上普遍承認的傳統觀念,只能歌頌忠臣,不能歌頌盜賊。所以小說最終寫道,當宋江功成名就之后,蔡京、童貫等奸臣設計陷害他,讓他喝下了毒酒。這時候宋江想的不是報仇,不是后悔,而是怕李逵“若聞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壞了”(第一百二十回)。所以他連夜派人把李逵招來,哄他也喝下毒酒。宋江和李逵告別時說:“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同上)這表達的是中國古代士的信念:真正的忠義之士,明知朝廷辜負了自己,明知自己受到了冤枉,內心中和行動上仍始終應該是忠誠不渝的———這才是“忠義”的最高境界。因此,以宋江為代表的“魔君”雖然慘死,終究還是以“忠義”之心感動了天帝,“符牒敕命”,封為神靈,到底還是皈依為善了。
由此《水滸傳》小說引發了一個相當深刻的文化思考,這就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政治與道德的嚴重分裂。梁山好漢究竟是善還是惡?如果是善,何以擾亂“大宋天下”?如果是惡,何以成為“宋朝忠良”?明代萬歷年間李贄(1527-1602)曾作《忠義水滸傳序》,贊不絕口地稱揚宋江:“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卒至于犯大難,成大功,服毒自縊,同死而不辭,則忠義之烈也?!保魅菖c堂刊本《忠義水滸傳》卷首)然而,《水滸傳》小說結構的主體部分,也是最令人感奮激動的部分,決不是宋江等人“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的行為規范,也不是他們“一意招安”、“服毒自縊”的“忠義之烈”,而是綠林好漢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的反叛故事(第三十七回),“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的豪情義舉(第十二回),“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追求(第十五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道德理想(第四十四回)。《水滸傳》小說描寫了從“散”(梁山好漢散處各地)到“聚”(“眾虎同心歸水泊”)再到“散”(梁山好漢死傷殆盡)這一梁山起義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歷史過程,以這種歷史過程來結構小說,實際上向讀者提出了一個極為棘手的“智力”難題:在歷史上,平民百姓善良樸素的社會政治理想為什么偏偏難以得到實現呢?于是,小說在贊嘆宋江“忠義之烈”的同時,給人們帶來了更為深沉的困惑。
對《水滸傳》三重寓意的不同解讀,引發出對小說主題及意義的不同闡釋??梢哉f,所有這些闡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共同構成《水滸傳》小說豐富的文化內涵。
相關鏈接:
陳瑾《視野與方法:關于20世紀文化研究的理性思考》,《文史知識》2000.10
駱冬青《從“水滸傳”談古代小說的社會學研究》,《文史知識》1990.08
(《文史知識》2003年第9期 欄目:文史百題)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魔君三部曲”之“忠義之烈”:郭英德老師講《水滸傳》(六)
輸入標題淺析《水滸傳》小說中的招安現象
看多少遍水滸傳,你都不一定能看懂的東西
梁山好漢《水滸傳》
水滸傳中的“義”文化
(1)水滸中的“替天行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枣庄市| 华容县| 泸水县| 黄龙县| 南溪县| 镇原县| 浦城县| 广灵县| 轮台县| 牡丹江市| 广灵县| 台中县| 鲜城| 英吉沙县| 宝坻区| 陕西省| 平湖市| 陈巴尔虎旗| 黑山县| 滦平县| 西安市| 鱼台县| 汤阴县| 东阿县| 磴口县| 沙湾县| 来宾市| 巨野县| 达拉特旗| 独山县| 夏邑县| 克什克腾旗| 唐河县| 宁城县| 聂荣县| 郓城县| 平凉市| 安仁县| 兴安盟|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