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帆。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醫師,清華大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
夏天到了,“防蚊大戰”又要打響。如果家有孕婦或是小朋友,防蚊方式的選擇就更成了一個糾結的問題。電蚊香、防蚊液都安全嗎,孕婦、孩子能不能用?網上那些“純天然”的防蚊神器真的靠譜嗎?
別著急,幾乎所有的防蚊問題,都能在這篇防蚊攻略中找到答案。
物理攻擊不必多說,手、報紙、蒼蠅拍、電蚊拍,你能想到的一切可以對蚊子形成物理攻擊的東西,都可以!
另外,市面上還有“滅蚊燈”這樣的產品。如果是依靠發光來吸引蚊子的滅蚊燈,研究表明,其效果通常不佳(主要是因為吸引來的昆蟲中大部分不是蚊子);而如果是依靠溫度、二氧化碳、特殊氣味來吸引蚊子的滅蚊燈,效果或許還行,但是由于滅蚊燈通電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多數通電后有電流聲,此外性價比不高,并不推薦家庭使用。
滅蚊燈。圖片來自:mosquitomagnet.com
傳統盤式蚊香、電蚊香、滅蚊蟲噴霧,這是最常見的幾種“化學攻擊”方法。
無論形式如何,化學滅蚊起作用的關鍵基本都是同一類成分——“xx菊酯”,在產品包裝上就能找到它們,常見的品種包括氯氰菊酯、炔咪菊酯、炔丙菊酯、四氯苯菊酯、氯氟醚菊酯、四氯苯醚菊酯等等。
“菊酯”其實就是一類毒性較低的人工合成殺蟲劑,主要通過攻擊蚊子的神經系統來達到麻痹、滅殺的目的。這類“菊酯”和最早從天然植物“除蟲菊”中提取出來的“除蟲菊酯(pyrethrin)”結構很像,所以也被稱為“擬除蟲菊酯(pyrethroid)”。
除蟲菊。圖片來自: wikipedia
蚊子掛了,人會有事嗎?“菊酯”如果吸收進入絕大多數脊椎動物體內(包括人在內)會被迅速代謝分解,因此理論上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不過,如果接觸大量“菊酯”,仍可能出現暫時的癥狀,通風數小時后通常即可消失。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曾對擬除蟲菊酯做過全面而嚴苛的健康風險評估,結果認為:即使在日常最惡劣情境下使用(同一天內,皮膚接觸+經口食用最大殘留劑量的殺蟲劑),依然沒有證據表明其會對成人或兒童遠期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它也不會增加哮喘或者過敏的風險。總之,目前市面上的化學滅蚊方法,其主要成分都比較安全。
理論上說,各種菊酯類產品都比較安全且有效,不過我并不推薦使用傳統盤式蚊香。這是因為,需要燃燒的盤式蚊香畢竟會產生煙霧,吸入煙霧可能引發呼吸道不適,明火燃香也有一些安全隱患。另外,一些盤式蚊香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劣質產品可能會含有其他有害健康的違規成分。(更多閱讀:一盤蚊香等于6包香煙嗎?)
如果有需要,可以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無香型電熱蚊香。質量合格的蚊香片和蚊香液都是比較安全,而且相對溫和、有效、經濟的選擇,必要時還可以配合滅蚊噴霧。
此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等還建議,可以考慮將氯菊酯(permethrin)用于衣物鞋帽、睡袋、帳篷等布料上,作為一種野外防蚊手段。
仔細閱讀說明,并按說明書操作。
盡量避免藥液進入眼睛、嘴巴,同時避免藥液污染飲用水及食物。
使用后充分洗手,必要時清洗衣物
建議每次使用殺蟲噴霧時人和寵物盡量遠離、短暫封閉房間,使用后應適當開窗通風。
根據EPA的評估報告,在嬰幼兒房間內使用電蚊香是安全的,如果家長不放心,也可以在睡前使用一段時間,孩子睡覺時再停用。
目前市面上(尤其是海淘市場上)還涌現了一批號稱“純天然”的電蚊香產品,他們標榜“天然成分、植物精華”。不過在查閱說明書之后斗篷醫生發現,“貝X健”嬰幼兒電蚊香、“V***未來”的驅蚊產品之類,被賣家冠以“天然”稱號的產品其實也同樣含有擬除蟲菊酯類成分。
這類產品倒是確實可以選用,但它們和普通的電蚊香也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對孕婦兒童安全尚且不算虛假宣傳,但明明有效成分是人工合成的“擬除蟲菊酯”,非要宣稱“天然植物”、“不殺蚊蟲”,這就不合適了。
除了直接殺滅,避免蚊蟲孳生也很重要。保持環境衛生,平時家里的垃圾及時清理,避免積水,不要給蚊子留下繁衍后代的溫床。
淺色衣物(長袖長褲、帽子、口罩、圍巾/紗巾)、紗窗、蚊帳,這些都可以。總之就是,通過物理方式,把蚊子和人妥妥地隔開!
化學避蚊所用的成分并不會置蚊子于死地,它們只是會掩蓋你原有的體味,或者是干擾蚊子的感受器,讓它們“找不著北”。(更多閱讀:蚊子有偏愛的血型嗎?)
目前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注冊認證可以用在皮膚上的驅蚊成分有且僅有7種,它們分別是:
避蚊胺(DEET):效力最長持續10-12小時
派卡瑞丁(KBR3023,也稱埃卡瑞丁):效力最長持續8小時
驅蚊酯(BAAPE、IR3535,也稱避蚊酯、伊默寧):效力最長持續4-8小時
檸檬桉(PMD、OLE):效力最長持續6小時
甲基壬基甲酮(BioUD,也稱2-十一酮):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貓薄荷油:效力最長持續4-6小時
香茅油: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
下圖
驅蚊成分效果直觀展現
密恐退散
與不使用(右)相比,使用避蚊胺明顯減少了蚊子的光顧。攝影:Gary Clark
其他還有一些天然植物和提取成分,比如桉葉、薄荷、艾草、檸檬草、薰衣草、驅蚊草等,它們用于驅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不明確,根據經驗推算,效力最長持續20分鐘至2小時,通常在20-30分鐘以內。
在這些“認證成分”中,CDC僅推薦前4種(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檸檬桉)用于成人驅蚊,這里同樣包括孕婦及圍產期婦女。而美國兒科學會(AAP)僅推薦前2種驅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用于兒童驅蚊。
一些國產驅蚊產品以不含避蚊胺為賣點,但事實上,在這些驅蚊成分中,避蚊胺是目前有效性最好、安全性最可靠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更多閱讀:花露水中有“農藥”是怎么回事?)。避蚊胺的濃度增加,效果并不會明顯增加(事實上濃度約30%時效果就達到平臺),但是保護時間可以延長。一般日常使用10%~35%的濃度就夠了。
對于兒童而言,存在一些額外限制。出于謹慎,美國兒科學會認為2個月以下的嬰兒應禁用避蚊胺,2個月~12歲的孩子推薦使用濃度10%~30%(不能超過30%),12歲以上就可以與成人等同了。派卡瑞丁推薦的使用濃度為5%~10%,同樣禁用于2個月以下的孩子。而至于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純天然植物精華”檸檬桉,CDC、FDA、AAP都明確提出,3歲以下兒童應禁用。
市面上號稱“天然”、“純植物”的驅蚊產品眾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些驅蚊產品,比如寶媽群體中非常火的California Baby、小蜜蜂、Badger,主要為植物產品提取物,相對安全,只是防護效果較弱,持續時間較短。而另外一些宣稱“植物天然”的驅蚊產品,比如小X苗、Mos**** Mucken,其中添加了檸檬桉,應當避免給嬰幼兒使用!
驅蚊劑每次不要使用過多,大致能夠薄薄地覆蓋皮膚即足夠。
驅蚊劑不需要頻繁使用,根據說明書上的間隔時間來使用;無論使用何種驅蚊劑,如果開始再次被蚊蟲叮咬,即可重新使用。洗澡、游泳、出汗、雨淋之后,驅蚊劑持續時間會縮短。
驅蚊產品可以、也應該和防曬霜合用,通常先抹防曬霜、再抹驅蚊液,具體需要根據使用說明決定;但是,應當避免驅蚊產品(尤其DEET)與防曬霜的混合產品,因為防曬霜通常2小時涂一次,而驅蚊產品要是如此頻繁使用,可能過量。
驅蚊劑可以涂抹于皮膚或衣服表面,但不能涂抹、噴灑于衣服內里。
避免吸入驅蚊劑,臉部可以涂抹少量驅蚊劑,建議用手,而非直接噴灑,避免進入眼睛、嘴巴。使用驅蚊劑后需要充分洗手。
皮膚破損、炎癥/感染、嚴重皮疹區域避免使用驅蚊劑。
不要將驅蚊劑涂抹于孩子雙手上,否則難免會誤入眼睛、嘴巴。
涂抹過驅蚊劑的皮膚,一旦不需要驅蚊劑時應當及時清洗。
所有滅蚊產品、驅蚊產品均可能導致過敏,一旦發現過敏應停用并及時就診。
驅蚊與防曬產品可以一起使用。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