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貼:各種小說演義似乎都認為皇帝對造反者的玉璽什么看重,但是我百度搜索發現曾國藩打下南京后就把太平天國玉璽交到軍機處就完事了。請問古代統治者對前朝和造反者的玉璽怎么處理?是不是還要舉行什么儀式?
▲國家博物館藏天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玉璽及幼天王洪天貴福玉璽
“風前幾人老”回復:如果是漢晉時期,有一方能證明正統地位的傳國璽,當然很有意義。譬如東晉過江無璽,北人稱之為“白板天子”,后來北伐時從冉魏手中騙得傳國璽,送回江左,百僚并賀,以示正統在我(當然這方玉璽也未必是真的傳國璽)。但后來所謂傳國璽連影子都找不到了,那么玉璽也就只是當朝的正統象征。后朝滅前朝,前朝之璽還可以接收利用。若當朝自有玉璽在,造反者起兵后又刻了或者“找到了”一方玉璽,那在官方敘事中就是“偽璽”,沒有任何價值。
▲故宮館藏清代乾隆玉璽之一:大清受命之寶
“tzf023”回復:中國古代到唐朝都是和氏璧做的那個玉璽,除開農民造反自己弄的其他只剩和氏璧。
“TSHT2011”回復:古代封建王朝要講傳之于天命,本朝替代前朝是因為前朝失德。得到前朝的重要信物作為象征是很重要的事。傳國玉璽最合適不過了。
至于那些造反者,官方話語里面就是些違逆天命的逆賊,玉璽這些可以作為獻捷的物證,丟庫房已經算好了。
'小白之友'回復:不管是前朝的還是造反者的印璽都是要收入庫房保存的。晚清就發生過庫房里的太平天國的天王金印被盜案。
“葉子魚”回復:東晉南北朝時,秦璽就不明不白了。這個不明不白的璽到五代就真失蹤了。
▲故宮館藏清代乾隆玉璽之一:皇帝奉天之寶
“朔月房心龍靜顏”回復:本來我想回 “滿清從林丹那里搞到了一塊成吉思汗玉璽”但是剛才一查,發現林丹汗的玉璽是元朝璽,不見得是成吉思汗的,這塊玉璽后來也失蹤了...
“劉夢龍”回復:乾隆朝應該還在,然后乾隆否定了全部前朝玉璽,這一點比較高明。估計這塊要么丟庫房要么就磨掉重新刻了。
“MAOPI”回復:到西晉賈南風那會就已經開始失傳了,武庫和大內的火災,直接把太祖斬白蛇劍在內的一系列前朝傳承之寶都給燒沒了。
“當代魯迅韓輟學”回復:話說和氏璧那么扁的東西,做成的玉璽豈不就是一個大號的鋼镚大小?
▲故宮館藏清代乾隆玉璽之一:大清嗣天子寶
“corsola”回復:出土的漢朝璽印,比如那個“皇后之璽”,確實不大,邊長就兩三厘米,不過和氏璧變傳國璽這個故事也未必真實就是了。
“glowworm1985”回復:才2、3厘米,這璽和和氏璧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jg0083”回復:劉賀隨身帶的那個印就很小呀。
“corsola”回復:主要是形狀上差得多,璧要做成方印,相當于扔了四分之三以上的材料(因為中間已經有個孔了...),我要是秦始皇,我就直接直接拿它當傳國玉璧了...這么好的玉扔了心疼啊。
“時之沙漏”回復:正常,南粵王趙昧(趙佗的兒子)出土的金印還有他老婆出土的印章就是那么小。
自己看趙家刻的皇帝級別的印璽。
記得這4個都是他的皇后和妃子的印章,文帝行璽作為皇帝級別,西漢時期發現的最大一枚印璽才邊長3.1厘米。
“數猴子的星星”回復:蔣良騏《東華錄》說皇太極從林丹汗那里弄來的是“制誥之寶”,不是傳國璽。滿清吹成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