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凱文·F.基利
譯:北府組 劉萌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即美國內戰,其導火索是11個蓄奴州退出美利堅合眾國。這些蓄奴州在杰弗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的領導下,組建了美利堅聯盟國(即“邦聯”),與擁有北方所有自由州和5個邊境蓄奴州的聯邦政府(即“聯邦”)分庭抗禮。最終贏得內戰勝利的是聯邦軍,它在常規軍、民兵組織以及大量志愿者獻身拯救聯邦事業的共同努力下成長起來。
自華盛頓向野戰炮兵指揮官亨利·諾克斯將軍表揚野戰炮兵在1778年蒙茅斯戰役中的優秀表現,稱贊“沒有其他炮兵能比我們的炮兵表現得更好”以來,野戰炮兵就一直是美國陸軍的精英部隊。
▲ 休伯特·迪爾格上尉,俄亥俄州第1輕炮連軍官,1863年。圖中的休伯特·迪爾格上尉穿著他平時在戰斗中穿的制服。他的外套放在馬鞍上,下身穿著應征士兵的褲子。迪爾格是炮兵部隊最好的指揮官之一,他是德國移民,以前服役于巴登的騎乘炮兵部隊。
聯邦優勢
在戰爭的前半階段,聯邦軍隊的炮兵部隊一直占有優勢。安提塔姆會戰被邦聯的丹尼爾·哈威·希爾(D.H.Hill)將軍描述為“炮兵的地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邦聯軍的炮兵是被吹離戰場的。第二年,在葛底斯堡戰役中,由喬治·皮克特(George Pickett)發起的徒勞而又血腥的皮克特沖鋒被亨利·亨特(Henry Hunt)將軍的炮火摧毀了。
野戰炮、騎兵炮和重型火炮
那時,美國陸軍的戰炮有三種:野戰炮、騎兵炮和重型火炮。
野戰炮,有時被稱為“輕型火炮”,有時又被稱為“步兵炮”。炮手實際上應該與他們的大炮一起前行,但由于那個時代拖炮車和彈藥車的優秀設計,炮手是坐在彈藥車上進入戰場的。兩個彈藥箱就是一個座位,當彈藥車跑得比步行快時,炮手可以握住車上的把手防止摔倒。
▲ 3英寸線膛炮,1861—1865年。這無疑是戰爭期間最好的野戰炮,既輕便,準確度又高。
戰爭初期,聯邦有4個正規炮兵團,每個團下面有12個連。一般說來,每個團最多有2個連裝備了野戰炮或騎兵炮,通常是為了那個神圣的詞語——“節約”。這個團的其他連隊將會作為國家的海防部隊或步兵服役。有時,炮兵也會作為騎兵在邊遠地區服役,因此他們像騎兵一樣熟悉馬匹。南北戰爭第一槍打響后,5個炮兵團在1861年7月被批準組建。正是在這個時期,術語“炮兵連”(battery,規模不變)取代了使用已久的“連”(company)。
騎乘炮兵,也被稱為“飛行炮兵”,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與騎兵同時誕生,所有的炮手都單獨騎馬,不過他們中每四人僅有一人是馭手。和騎兵一樣,聯邦的騎乘炮兵同樣是戰爭中最好的炮兵。他們裝備了精良的3英寸線膛炮——邦聯軍俘獲到一門這種大炮時,會覺得特別珍貴。
重型火炮用來圍攻城鎮、堡壘和海岸,重型火炮兵的打扮和裝備跟步兵一樣。經過艱苦的荒野戰役(batter in the wilderness)和斯波齊爾韋尼亞戰役(batterof spotsylvania)后,許多重型炮兵團從他們堅守了兩年多的華盛頓防御工事中撤出,投入戰場。在激烈的戰斗中, 這些團傷亡慘重,人員很快就所剩無幾了。
野戰炮兵和騎乘炮兵都穿輕型炮兵的制服,其束腰的寬松上衣與騎兵的短上衣類似,只是裝飾的穗帶是炮兵所屬的紅色,而不是騎兵的黃色。號手的制服跟騎兵的一樣,不過穗帶是紅色的,他們騎著白色或灰色的馬,在充滿煙霧、咆哮的混亂戰場上很容易被辨認出來。
▲ 騎乘炮兵部隊炮手,1861—1865年。這名炮兵身穿帶紅色(炮兵部隊兵種色)滾邊的緊身夾克,手持蝸桿。這種工具是用來清理發射后的殘藥和殘片的,以免妨礙新一輪炮擊。
炮和炮術
自1815年拿破侖時代結束以來,美國的炮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射程有所提高,鑄造炮管的技術與線膛炮也被引進。在大部分野戰炮用青銅或黃銅鑄造之前,許多炮都是用鐵鑄造的,最常用的兩種膛線火炮——3英寸線膛炮和10磅帕羅特線膛炮,都是用鐵做的。帕羅特線膛炮的后膛用鑄鐵和鍛鐵進行了加固,這使它顯得不美觀,炮管的線條也不規則。雖然它偶爾會炸膛,但它還是優秀的野戰炮。3英寸線膛炮很輕,是一種很好的騎兵炮,深受交戰雙方士兵的喜愛,邦聯士兵尤其珍視俘獲的3英寸線膛炮。它可能是戰爭期間最好的野戰炮。M1857型12磅拿破侖炮,是以它的設計者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命名的,這是一種由黃銅制成的滑膛炮,深受野戰炮兵的青睞。雖然它沒有線膛炮的射程遠,但它可以發射更重的彈藥,這在叢林地區的近距離戰爭中很有用處,比如荒野戰役和斯波齊爾韋尼亞戰役。
彈藥
炮兵發射一種圓形炮彈,這是一種能有效對付防御工事和編成隊形的部隊的實心鐵球。它在撞擊地面后仍然有用,因為它能以驚人的運動速度繼續前進。這種類型的射擊,叫作“跳彈射擊”,可以使炮擊的范圍更廣,對個人和編隊來說十分危險。一枚12磅的炮彈能炸掉一只腳、一條腿,嚴重摧毀人身上的器官,或者炸飛一群人。只有當它停止滾動時才是安全的。
▲ M1857型12磅拿破侖榴彈炮及炮彈。美國內戰期間,這種滑膛炮很受交戰雙方的青睞。這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在19世紀50年代設計的,它是一種優秀的武器,盡管它沒有線膛炮的射程和精確度。
另一種圓形炮彈是榴彈,這是一種空心的鑄鐵球,里面裝滿了火藥粉末,射擊時要靠引信引爆。還有一種更有效的炮彈,那就是球形彈丸,又被稱為“榴霰彈”,它與榴彈很相似,但里面裝滿了霰彈。榴霰彈對野外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尤其是它在空中爆炸的時候。最后是普遍存在的霰彈筒,它通常被錯誤地稱為“葡萄彈”,非常具有殺傷力,特別是在近距離時。霰彈筒基本上就是一個裝滿了鐵球的罐子,這些鐵球在射擊后會破裂,使野戰炮打出霰彈槍的效果。
本文摘自《19世紀軍服圖解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