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一呂,即是呂布,可見在老百姓心中,他是三國時代獨占鰲頭的猛將,無人可以匹敵。而老百姓的這一認知,可能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畢竟在這部小說中,呂布曾以一人之力,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關羽和張飛的武力值是何等水平,這三人加起來居然只能跟呂布打個平手,可見呂布的驍勇善戰,不愧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然而,在正史中,呂布從未殺過一個有名的大將。他一生的戰績,只是在虎牢關之戰中,“戰無五合”斬殺河內名將方悅,“手起一戟”將穆順挑于馬下,再“十數合”重傷錘將武安國。后來在徐州之戰中,“戰不三合”刺傷了袁術麾下大將李豐的手。總共斬二傷二,無生擒。“三英戰呂布”是演義小說中的情節,但在正史中,呂布確實在虎牢關同時大戰關羽和張飛。關張二人聯手,“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在濮陽城下,呂布又一次同時對戰曹操麾下最強悍的兩員猛將——許褚和典韋,此二人聯手也不是呂布對手,最后迫使曹軍六將圍攻,呂布方才退走。關羽、張飛、許褚、典韋這四人都是三國時代的頂級武將,威名赫赫。然而,他們在呂布面前,一個人根本就沒有勝算的可能。我們再拿一個參照物——袁術麾下猛將紀靈,來衡量呂布的武力。盱眙之戰,關羽與紀靈陣前廝殺,“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氣力不繼,大叫稍歇;徐州之戰,張飛與紀靈交手,“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挺矛將紀靈刺于馬下;而在轅門射戟宴席上,呂布揪住欲走的紀靈的脖領子,凌空拎回帳中,“如提童稚”。也就是說,能跟關羽、張飛廝殺數十回合的猛將,在呂布面前就像是一個毫無反抗之力的小孩子。除了近身廝殺,呂布還擅長射箭?!度龂尽尾紓鳌贩Q其“便弓馬,膂(lǚ)力過人,號為飛將”,那么,他的“膂力”到底如何過人?布令門候于營門中舉一只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斗?!辈寂e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后各罷。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轅門射戟”,這種百步穿楊的能力,在整個三國世代,屈指可數。一人能同時對峙關羽、張飛,說明近戰能力恐怖;射箭百步穿楊,說明遠距離攻擊能力也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呂布的武力之強,還真不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三國演義》里唯一對呂布的吹噓,可能就是他的顏值。書中描寫他身高一丈,腰大十圍,眉清目秀。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 、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帯,弓箭隨身,帥得一塌糊涂。然而在《三國志》中,陳壽卻沒有提到呂布的長相,這說明呂布可能就是普通人相貌,沒必要刻意去提。論武力值,呂布毫無疑問首屈一指,但若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猛將,還要會排兵布陣、統帥三軍,否則就是武夫而已。《三國演義》里雖夸耀呂布的武力值和顏值,但卻把他描寫成一個智商明顯偏低的粗人,干什么事都不過腦子。《三國志》中記載,呂布一開始出身普通家庭,“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只是以勇武被推薦當官的?!耙则斘浣o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呂布在并州刺史丁原當主簿,一個文官,這說明呂布并非只會打打殺殺。呂布還能跟長官丁原關系處得不錯,說明他待人接物、察言觀色的情商也不低。漢靈帝死后,呂布隨丁原到京都洛陽,參與了誅殺宦官的行動。當時,并州牧董卓率涼州兵進駐洛陽欲篡權,而丁原是其最忌怕的力量。董卓于是暗中派人以高官厚祿收買呂布,刺殺丁原。呂布立即“斬原首詣卓”,丁原所部被董卓吞并。呂布以老上司的性命,換來了騎都尉的官職,又拜董卓為義父。董卓對他十分信任,很快將他提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然而好景不長,董卓為人“性剛而褊,忿不思難”。一次,呂布不知怎么惹惱了董卓,董竟操起鐵戟向呂布刺去,若不是呂布躲得快,差點死于非命。呂布由此對董懷恨在心。呂布利用值事中閣之便,和董卓寵愛的一個侍婢勾搭成奸。恰好此時司徒王允正密謀刺殺董卓,便利用呂布“憂死不暇”的心理,拉他為同黨。隨后,呂布乘董卓上朝之時將其殺死。王允以呂布為奮威將軍,封溫侯。這段歷史,后來被演義成了呂布和貂蟬的愛情故事。跳出“背叛”的觀察角度,我們會發現,呂布的反水時機都恰到好處,為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名利。他從執金吾被提升到中郎將封都亭侯,殺了董卓又升到奮威將軍,還能“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成為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而且,殺了董卓,他還擁有匡扶漢室的功勞,個人聲望達到頂峰,隱然有后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象。由此可見,呂布是有政治心機的,懂得如何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當然,在謀略和判斷上,他無法與諸葛亮、郭嘉等人相提并論。但是他的心智水平,也不會像《三國演戲》里那樣任人利用。呂布殺掉董卓后,害怕并厭惡涼州人,涼州人也都怨恨他。因此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人糾合一處,回軍進攻長安。呂布抵擋不住,使得李傕等攻入長安。呂布不得不率領數百名騎兵逃出武關,準備投奔袁術。他帶著數百人,在逃跑路上,“紹與布擊張燕于常山。燕精兵萬余,騎數千。布常御良馬……,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連戰十余日,遂破燕軍。”呂布就這么點人馬,把幾萬人的黑山賊給剿滅了,可見“飛將”的名號,不是浪得虛名,其統兵作戰能力算得上是上乘水平。再來看呂布與曹操的濮陽之戰。曹操進入濮陽城,呂布很快找到了突破點——即號稱“精銳”的“青州兵”。所謂“精銳”是相對于黃巾軍而言,本質上還是黃巾軍出身,缺乏戰斗力,也缺乏戰斗意志。呂布用騎兵沖擊曹操陣中的“青州兵”,果然擾亂了曹操的軍陣。這次“濮陽之戰”,以曹操失敗告終。正因如此,即使呂布后來被曹操所擒,也豪言“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span>當時,曹操都心動了,不忍心殺他。曹操是何等精明之人,呂布如果是夸大其詞,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而呂布的騎兵統帥能力的確是高水平,所以連曹操這樣麾下猛將如云的人都對他愛惜不止。最后還是劉備提醒曹操說:“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曹操點頭稱是,這才狠下心將呂布縊死,永絕后患。仍以濮陽之戰為例,曹操進攻濮陽,呂布出兵迎戰。曹操出師不利被擊敗,此后幾次交鋒均遭挫敗。濮陽城中,有大戶田氏向曹操詐降,曹操不知是計,進入濮陽城,結果被呂布軍隊包圍。在北門,呂布引兵沖殺過來,迎面碰見曹操,卻不認得他,問道:“曹操何在?”曹操連忙回答:“騎黃馬者是也?!币源嗣庥诒环?,被大將典韋從東門救走。還有一例,呂布投奔劉備后,有一次,劉備向東攻打袁術,呂布乘機襲取了劉備的駐地下邳。劉備回軍后只得憋氣歸附呂布,呂布命劉備駐扎小沛,自稱徐州刺史。袁術派遣將領紀靈等人率領步騎兵三萬人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手下眾將對他說:“將軍您總想殺掉劉備,現在可以借袁術之手來實現愿望。”呂布說:“不對。袁術如果擊敗劉備,就會北向聯合泰山郡的諸將,那我們就處于袁術的包圍圈中,不能不救劉備?!北慵Y步兵一千、騎兵二百人,火速趕往小沛去救劉備。呂布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在戰略上有一定遠見。紀靈等人聽說呂布率軍來到,盡皆收兵不敢再攻。呂布在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安下營寨,派傳令兵去請紀靈等人見面,紀靈也回請呂布一起飲宴。呂布對紀靈等人說:“劉玄德,是我的弟弟。我弟弟被各位圍困,所以趕來救他。我生性不喜歡撮合別人來爭斗,只喜歡排解爭斗。”于是,呂布命令門候在軍營門中豎起一只戟,說:“諸位請看我射這只戟旁邊的小支,如果一箭射中,諸位就撤軍離去,如果射不中,你們可以留下來決戰。”說完舉弓就射,正中戟上小支。眾將大驚失色,同聲說:“將軍真是天神般的威風!”第二天,大家又在一起歡宴,然后各自罷兵返回。
呂布用“轅門射戟”,成功化解了紀靈與劉備之間的戰事。他兵不血刃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成功威懾了紀靈與劉備雙方,提高自己的威武形象,可謂一箭雙雕。蔡東藩曾評價,“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span>可見,呂布既有統領騎兵作戰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戰術技巧?!度龂萘x》為了突出前期大主角曹操與劉備,對呂布在武力上極盡吹捧,謀略上卻有所貶低,并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不過,呂布的能力也這個水平了。他雖有戰術謀略,卻沒有戰略規劃,只能憑借自己的勇武和作戰經驗,投身于一場場具體的戰斗中。我們來看劉備,他從編草鞋時期,就已有匡扶漢室的志向?!度龂尽ぶT葛亮傳》中記載:“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盡管劉備一直流浪,他的目標非常清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劉備曾投靠曹操,后來則跳出來攻打于他有恩的曹操,卻沒有人罵劉備反覆無常,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的路線從未改變。反觀呂布,他一直沒找到自己的長遠目標,更多的執著于個人成績的得失。他的每次反叛,看到的都是眼前利益,而非長遠布局。董卓垮臺后,呂布創業的七年,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當曹操的老朋友張邈反叛曹操時,張邈找呂布聯手,呂布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波突如其來的攻勢,讓曹操猝不及防,呂布占據濮陽,各個郡縣群起響應,對曹操造成很大的傷害。曹操重整兵馬,擊退呂布,呂布暫時投靠徐州劉備。但沒多久,呂布又發揮了“背刺”技能,發兵偷襲劉備的下邳城。他先投奔劉備,卻兩度把劉備打敗,第一次,劉備向呂布求和;第二次,劉備帶軍投奔曹操。于是,曹操帶上更強大的陣容來打呂布,最終包圍下邳城,活捉呂布,將呂布處斬。呂布對外征戰缺乏明確的方向,對內又沒有真正的頭領風范,他雖然想得到大家的尊敬,但所作所為卻不是那么一回事。呂布疑心重,他有一個很厲害的謀士陳宮。徐州一戰,陳宮幫助呂布從劉備手里奪取徐州,并指揮軍隊大破張飛,俘虜劉備的妻妾兒女及其部曲的家眷。不料有一天,呂布部將、河內人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發動叛亂,據其部將曹性所言,其同盟還有陳宮,呂布自此不再相信陳宮。建安三年,曹操大軍攻打呂布于邳城。此時呂布欲投降,陳宮勸阻,認為曹操遠道而來,其局勢不能持久,呂布如果用步兵和騎兵駐守城外,自己率領其余人馬關城門把守。曹操如果向呂布進攻,自己就帶領部隊從后面進攻曹軍;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呂布就從外面救援。用不了一個月,曹軍糧食全部用盡,發起進攻就可以打敗曹操。盡管陳宮的計策可行性很高,但呂布對陳宮不信任,轉而求救于袁術。此戰期間呂布雖勇猛,卻心胸狹隘多猜忌,不聽陳宮建議,導致每戰多敗。呂布軍中也因此軍心不穩,最終部下反叛,縛了陳宮投降,呂布失去謀士,最終投降被斬。沒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又不甘心尋明主忠心扶持,“第一猛將”呂布終究迷失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成為真正英雄崛起的一塊光鮮的“墊腳石”。
參考資料:
1、陳壽《三國志》
2、盧弼《三國志集解》
3、羅貫中《三國演義》
4、范曄《后漢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