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流浪地球》上映的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但實際的情況是,此后的幾年,再也沒有看到其他科幻電影登上了此前的這個高度。與其說《流浪地球》有好萊塢科幻大片那味兒了,不如說是劇組把經費都用在刀刃上。從電影專業技術角度來看,中國本土有著全球最強的3D渲染產業鏈,國外有不少娛樂大片特效都是外包給中國做。當年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作為新人導演,在項目經費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已經做到了震撼整個中國電影圈,那么試想一下:如果經費充足的情況下會拍成什么樣?答案終于在2023年1月22日這天揭曉了,那就是《流浪地球2》。
大年初一,看完了《流浪地球2》,給我所帶來的震撼如同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完《阿凡達》,哪怕13年后的我比年輕時表現得更加沉穩淡定,但還是被《流浪地球2》的劇情及特效,秀的頭皮發麻。
《流浪地球2》的故事為三個段落三條線,第一個段落空間站墜毀危機完全是在秀肌肉,人機大戰讓人夢回當年的獨立日,特效沒得說,在延續了第一部的主色調下再創新高度,不光能感受到經費的充足,而且能確切的感受到此次經費完全用在了刀刃上,和某些號稱斥資2億科幻動畫對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個段落里的空間站墜毀過程細節拉滿,簡直治好了我多年的強迫癥。
如果說第一段是秀特效,那么第二段關于數字生命的探討就是在秀扎實的劇本,作為過渡鋪墊用的文戲,絲毫沒有讓人激動的心情冷卻,也刷新了我對劉德華演技不足的刻板印象,他對女兒的愧疚和執念,讓為人父母的觀眾很難不為之動容。用數字延續生命,本身就是科學界頗具爭議的話題,在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為了讓死去的女兒在數字世界里復活,讓觀眾產生同理心的同時,這個角色近乎癲狂的執著也給電影的結尾埋下一個很深的伏筆。
第三段是人類贊歌的篇章,我起初片面的認為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故事線略顯拖沓,然而看到最后發現全是鋪墊,正如周喆直發表演講時的語速緩慢但鏗鏘有力,“每個講話都重要”這句臺詞貫穿了整個周喆直線的核心,尤其是最后所有發動機成功點火后,全球人類在劇烈搖晃中歡呼,唯有周喆直沉穩得紋絲不動,這一幕的鏡頭語言表現力值得細細品味。
此外,相對于“含京量”十足的《流浪地球》,此次《流浪地球2》中的劉培強在故事上不再獨占光芒,這并不是說吳京的表現黯淡了,恰恰是本片的亮點變得更加豐富了。如果說第一部戲里戲外都帶著“吳京式救援”的風格在里面,《流浪地球2》真正是把“飽和式救援”這個主題升華到極致,馬兆在臨終前說沒有人類的文明是毫無意義的,這也是電影中所表述的,人類為何能在面臨毀滅之前放下彼此分歧和個人利益,尤其是第二段中圖恒宇數字生命的伏筆在第三段結尾的反轉,讓人高呼過癮。
最后要講講吳孟達通過CG出演本片,雖然鏡頭不多,但可以想見這并非所謂的電影噱頭,MOSS在結尾對數字化的圖恒宇說“你理解的死亡好像和我不一樣”很好的詮釋了這個片段的意義,人都會想盡各種方法留住愛的人,這才是對吳孟達先生最令人動容的致敬。作為一名老港片迷,看完了《流浪地球2》,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寶貴,更加懂得了珍惜每一一個活在陽光下的今天。關于吳孟達先生CG特效的利用,雖然此前《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已有先例,但這一次的《流浪地球2》,真的會讓人產生心靈上的核聚變:讓每一位看過電影的觀眾,心中懷有平和之光,感覺到黑夜里的溫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無常。
句單單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大魚號 | 搜狐號 | 豆瓣 | 時光網 | 知乎 | 一點資訊 | 興趣部落 | 網易號 | 新浪看點 | 騰訊看點 | 360圖書館 | 人民網
微博@句單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