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各種演繹的青春電影,都不如去看一下《緣份》更直接和真實:這部浪漫喜劇電影拍攝于1984年,主演分別是時年28歲的張國榮,20歲的張曼玉,還有21歲的梅艷芳,那真真是無敵的青春瀟灑,英氣逼人,一個眼神一個回眸,都充滿著青澀而甜蜜的味道,而《緣份》之后,三位主演更是迅速的開啟了璀璨的星途,所以,從《緣份》中,我們能看到三位巨星最初始的青春模樣,那是恍惚三十多年的人生一夢。
《緣份》的故事講述了一段三角感情,張國榮在地鐵遇到張曼玉,沉醉于一笑傾城,而富家女梅艷芳只因愛張國榮太深,對“雙張”的地鐵機緣橫加干涉,終使二人走散,但感情的事情無法強求,即使幾次三番被擾亂,相聚又散,都難阻情緣。這是典型的“我愛的人啊不愛我,愛我的人啊我不愛”的千年鐵律,也是感情世界最牢固的“我愛你,你愛她”的三角關系,即便在時代風潮不斷變化的如今,《緣份》的感情觀,也同樣受用。
看《緣份》的時候,很容易想起繪本畫家幾米的一些作品,比如《地下鐵》,比如《向左走,向右走》,這段愛情,也確實是發生在地鐵之中,特別是后來所玩的“找緣份”游戲,更是讓冰冷的地鐵站,增添了許多的溫情與機遇,向左,向右,在這個四通八達的地下世界,擁擠的人群就如螞蟻般熙來攘往、疲于奔命,從這里偶遇而生的愛情,也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來接受各界的非常考驗。
影片中初見的張曼玉,一襲白色蝙蝠衫,一頭長發,深陷于上段感情的失戀之中,舉手投足都是憂郁的美,而哥哥張國榮則是極品的癡情美男,也難怪會讓兩個女子都墜入愛河,梅艷芳則是戴著夸張的眼鏡,燙著流行的卷發,雖然三人的造型扮相都有些程式化的刻意,但人物的性格卻有著更復雜的呈現,特別是身為富家小姐的梅艷芳,最后能幫助張國榮去尋找和追求自己的情敵,也是超乎了觀眾的想象。“一個緣字我們走在一起,一句話我們就分手”,緣聚緣散,無法預料,是本片的精彩所在。
《緣份》拍攝于1984年,三位新人也是青春正美好,梅艷芳于1982年奪得新秀冠軍,張曼玉則是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而張國榮則在1984年當年,演唱了一曲《Monica》,出版了專輯《Leslie》,并收錄了與梅姐合唱的《緣份》,專輯的火爆,直接影響到影片,片中張曼玉扮演的角色本來叫Dion,后來直接在配音期間 改為了Monica,以搭歌曲火爆的熱潮。
影片中,張國榮和張曼玉一見鐘情,開啟了一段地鐵情緣,而之后,他們也有多次的合作,確切的說,一共合作過七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在電影《緣份》、《東邪西毒》、《阿飛正傳》、《日落巴黎》里,他們都是以情侶身份出現,而《家有喜事》和《東成西就》,則見證了兩個人各自的喜感所在,可惜的是,曾經的銀幕情侶和私下好友,如今天人相隔,無緣再聚,《緣份》的天空,也是有幾多的遺憾。
但更多的遺憾,還在張國榮和梅艷芳之間,二人當年合唱的《緣份》主題曲,仿佛一段未來的預言:“你我相隔多么遠,哪年哪天可相見,那處境可會改變……”一對紅顏知己,各領舞臺風騷,鑄就了風華絕代的傳奇,卻又雙雙撒手塵寰,令歌迷影迷哀慟不已,張國榮自編自導的公益電影《煙飛煙滅》,是與梅艷芳友誼的見證,而兩人合作的《顏值扣》,則帶來無盡的唏噓。
今年,恰逢哥哥六十歲誕辰,而電影《緣份》,也是首次在全國范圍公映,用最青春年少的時代,回味曾經的韶華歲月,不啻為一次難忘的記憶。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張青春不老的臉,看《緣份》令三位青澀時代的巨星因緣相聚,而在許多年后,首次通過大銀幕與大家見面,也是一次難得的時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