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五節”。《燕京歲時記》:“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二 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起源于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傳統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三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龍升天的節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斗指正南,卦象為離,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屬火,時在仲夏之月,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重午是天地純陽正氣極盛的吉日。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于上、陰迫于下,午月純陽正氣,乃陰邪之所懼。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里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采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匯聚最利辟陰邪以及這天的草藥神奇特性,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辟陰邪與祛病防疫主題,如掛艾草、午時水、浸龍舟水、拴五色絲線辟邪以及洗草藥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本期詩家 |銅鞮散人|王屋山人|蕭一松|尹亞進| |冷若冰雪|塵世閑人|向前進|白增志| |風揚微波|桃花源客|萬家華|李登川| |二兩文化|三歌兩言|念奴嬌|南山翁| |碧空如洗|詩歌輝映|郭建生|海之泉| |閬苑凡樹|快意湖山|紙飛鳶|姜子山| |柳風吟客|石友山人|蔣厚雄|陸凌侯| |博陵閑士|禪心未定|微聊居|辛金明| |東方欲曉|祺月軒主|羅剛丕|徐虎本| |憨牛綠草|三峽纖夫|陳昌松|楊習和| |顯輝|山水|宏葉|南風|昊天|云軒| |懿子|墨耕|韻玉|點我|黃茗|石薄| |讀書讀報|清夢狂歌|大漠孤煙|阿源| |江南一好|遙知不是雪| 水龍吟。端午 詞|李登川 微風細雨馨荷芰,惜得疏涼初曙。綠迎仲夏,榴花正艷,恰逢端午。斜插菖蒲,尖尖角粽,香飄萬戶。禱福報安康,寄情艾草,雄黃酒,千杯煮。 詞|宏葉 天中端午人潮湧,湖岸榴花芬烈。盛時佳節,粼粼湖上,百舟爭捷。千載悠悠,萬家纏粽,祭賢君杰。嘆騷魂千年,冤沉何處?傷君去,千秋別。 詞|風揚微波 壩長柳暗情悠,遠山碧水風清透。白沙草岸,藍天翔羽,漁村依舊。芒種時分,暑興菖艾,綠肥紅瘦。箬隨棕葉伴,雄黃藥酒,勤酙酌,驅邪垢。 文|桃花源客(新韻) 風情擬古那輪月,縱是忠言難寄?洞庭湖色,秭歸荊曲,悲兮恨起。一部離騷,九歌浪漫,辭章彌麗。壯鑼鼓喧天,龍舟競渡,端陽里、行香子。 詞|博陵閑士 汨羅江水東流去,杜宇幾聲凄唳。未臨重五,先行芒種,瞿然交至。屈子祠前,朝暾初上,紅幡黃米。望彩旗飄搖,鼓聲雷震,龍舟動,風波起。 詞|尹亞進 千門萬戶懸蒲艾,同此端陽時節。溪邊蘆葦,鍋中香米,彩絲纏結。長市人潮,往來商旅,踵肩相接。聞江上喧聲,百舟爭競,揚波處、歡情沸。 詞|三歌兩言 陽中至極時端午,自古年中盛暑。葛藤高掛,香囊粽子,雄黃玉露。邀約宗親,一同祈福,一同祭祖。看江中熱鬧,群情激奮,槳揮舞、龍飛渡。 詞|念奴嬌 汩羅江畔空長嘆,屈子終生流恨。琴殘弦斷,風悲雨泣,月沉星殞。天問成殤,離騷絕世,九歌杳訊。看四水三湘,千山影瘦,百花謝,人神憤。 詞|昊天 蒲黃艾綠游人醉,又是端陽來到。沙河晨映,虹橋霓燦,廊回山照。波載龍舟,棕懷屈子,家國思報。沐夏日徐風,輕迴細浪,依前岸、花繁茂。 詞|南山翁 年年仲夏端陽至,未改舊時模樣。茂陰蔽日,蓮苞初綻,榴花裙狀。勝景迷心,昔人遠去,幾多思量。借蒲酒澆頭,艾蒿薰牖,依稀夢、誰吟唱。
祭以龍舟競渡,憶當年,汩羅江處。哀思又起,同追屈子,冤魂何去?罷職他鄉,呼聲時政,難銷憂賦。慮黎民百姓,吟詩天問,把離騷著。
把酒臨風對月。誦離騷,古今超絕。長思忠烈,為民求索,甘涂熱血。華夏同心,行廉身潔,國強民悅。喜牢堅使命,初心不忘,憶詩人節。
端午村村備就,鼓聲急,龍舟昂首。千秋永嘆,秋蘭襟珮,艱行莽莠。天問誰回?楚辭難破,汨羅魔咒。愿香魂,永逐清流水國,義忠不朽。
注:秋蘭襟珮,語出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珮)。”句;艱行莽莠,語出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遠去瀟湘汨水,有誰人、奸讒忤逆。惶惶世道,眾人皆醉,憂愁獨自。情愫家國,屈平天問,楚煙千里。掛菖蒲艾葉,雄黃酒粽,且三閭祭。
國破猶懷故里,秉忠心、孤身危寄。沅湘流落,回天無力,懷沙連綴。從此神游,泛舟江上,怨天憂水。嘆孤星落處,無聲血浪,盡思人淚。
唯有鄉思難絕。想高堂、歸心猶切。陌間柔柳,樓頭修竹,迎風拂拂。湘楚夢魂,汩羅騷賦,杜鵑啼血。念行吟屈子,家園渺遠,空遺忠烈。
遙憶春秋荊楚。惜平原、汨羅泣訴。離騷一首,九章天問,懷明志抒。舉任賢能,憂民憂國,寄情寰宇。嘆昏君玩世,丹心誰曉,空留詩賦。
始信英靈匡振,祭端陽,奉如堯舜。炎黃兒女,感銘遺志,應天承運。艾草逐邪,雄黃驅寇,劈荊前進。幸中華崛起,民安國泰,君心堪印!
節日再尋宗廟,繞香煙,憂思難表。九歌天問,楚情常系,離騷永紹。雨驟云遷,暗流浮動,仰先循道。望征程萬里,龍騰華夏,功成斯告。
但看楚天遼曠。料難忘、汨羅悲愴。粽香懷古,龍舟擊水,蘭湯浴恙。復誦離騷,九歌天問,憫情遙望。愿懷沙鐵骨,千秋不朽,永錚錚亮。
詞|郭建生
菖蒲艾葉雄黃酒,歲歲年年端午。飄香角粽,惠蘭沐浴,敬懷辭祖。抱石沉江,以身殉國,精魂何處?望船舸彌津,楚江浩淼,千帆起、龍舟渡。
辭賦文章翹楚,著離騷、索求新路。侫讒得寵,忠良放逐,滔天冤鑄。美政成空,國亡彰烈,耀暉千古。看今朝故國,詩壇詞苑,有奇葩吐。
詞|海之泉
千秋江渚思賢遠,飛鶴低迴鳴惋。王庸奸佞,忠君殤肆,清鶯聲轉。當仗家國,朝綱邦定,長安團眷。嘆宏愿空書,悲戚絕斷,羅江畔、身捐嵌。
須記史箋賦傳。蕩花舟,祀梟英漢。 云橫川際,喧天歌棧,磺湯淺舔。香糯沉池,百船爭騁,慰屈明鑒。誡騰飛未競,泱泱華夏,納千千諫。
詞|紙飛鳶
神州五月端陽節,艾草粽香黃酒。汨羅江上,洞庭湖里,龍舟競走。華夏傳承,國家興旺,屈原知否?汝關窗外事,讀書之用,非將利名來守。
嘆有行尸走狗,一生崇,貪圖享受。為官之道,封妻蔭子,良知盡透。上悖天庭,下欺民意,萬年遺臭。負初時抱負,留于青史,必然成朽!
詞|碧空如洗
《九歌》猶唱追《天問》,舟競汨羅江渚。魂歸何處?魄安何處?愴然如許。抱石驚濤,斷鴻聲里,《離騷》絕賦。嘆風云春秋,滄波淘盡,人多少、皆黃土。
須幸先生不死。鑄丹青,蒼穹一柱。河川無語,三閭安在?萬民爭櫓。淚滿瀟湘,相思如注,作傾盆雨。要乾坤正氣,中流唱響,年年端午。
詞|詩歌輝映
鶯喉慢囀榴花吐,菡萏擎天清暑。菖蒲九葉,盤絲系腕,輕纏角黍。哀祭平賢,汨羅江畔,百舟爭渡。記悠悠千載,奸臣當道,遭流放,悲難訴。
讀到楚辭佳句。嘆先生、行高如許。悵垂兩淚,如今懷古,幾多愁緒。百歲浮生,時光多少,食貧猶舞。問明年此日,千杯綠蟻,倩誰人舉?
詞|姜子山
風吹麥浪沙沙響,猶似聯歡吟唱。彩旗獵獵,龍舟競渡,碧波激蕩。情動瀟湘,汨羅江畔,幾多惆悵。看今朝花開,韶光無限庶民樂,國興旺。
難忘楚國動蕩,失家園,分離流浪。愛國屈子,英雄奮起,一花獨放。巨作離騷,氣沖霄漢,不同凡響。泊羅今日碧,芙蓉增色,洞庭新象。
詞|墨耕
碧空清澈高云綴,似火榴花姿舞。草蒲綠透,粽香蕩牖,柴門艾護。黃酒濃熏,佳肴美饌,寄歡言語。氣氛然依舊,幾杯下肚,引思遠,懷情緒。
千古楚天遠去,水連天、魂歸何處。追尋浩際,九歌天問,汨羅江渚。臥聽滄瀾,坐看煙裊,詠離騷句。素弦哀綠綺,遺音縷縷,沁人心腑。
詞|韻玉(新韻)
滄桑閱盡評端午,自古蒼龍天象。圖騰呈瑞,民俗悠遠, 民風豪放。感念屈原,驚才風逸,萬民景仰。念忠魂鵑血,千年不朽,年年祭、青宵上。
今日端陽時尚。望神州、 惠風和暢。家家香粽,門懸艾草,繁華景象。桂棹飛波,龍舟競渡,笑聲回蕩。賀清平盛世,人民康泰,慶國興旺。
詞|閬苑凡樹
若聞滄浪悲風號,偏又端陽新雨。龍舟飛掣,鼓桴雷震,水云深處。人道三閭,沉江千載,或今一晤。更奉綠棕香,薄醪艾葉,舟人意、衷情顧。
莫怨今朝雨緒。雨知心、也成絲縷。九歌天問,徒乎傾羨,蟠溪際遇。晉用楚才,子胥吳反,概因人主。問生不遇世,孤忠誰用,雨樽長舉。
詞|快意湖山
扶疏夏木風光燠,翠染軒窗庭戶。雨霖初歇,玉荷抱雪,榴花紅吐。梅子黃時,粽蒲香繞,戶懸艾虎。又佳節端陽,煙波湖上,鉦鑼急,浪花翥。
猶思兒時重午,曉風熏,紫燕初乳。湖鄉水岸,曲橋照水,菱荷起舞。龍棹候鑼,埠街空巷,柳堤驚羽。更嬉兒雀躍,描丹絲臂,贏錐蛋賭。
詞|遙知不是雪
風揉疊翠云屏卷,波動一溪嚶鳥。榴花次第,蒲香飄逸,汨羅英悼。落筆紅箋,艾垂窗下,彩繩精巧。嘆佳節相仍,年年舊話,唯歡喜、歸家好。
猶記他鄉蕙草。幾欹檐、共邀香老。轉蓬思緒,低低吟唱,深深纏繞。昨日千山,明朝何處,此時誰了。更新絲角粽,釵符束錦,鼓桃源棹。
詞|柳風吟客
子規振翅穿云落,又值端陽時節。煙波水上,龍舟競渡,鼓聲鼎沸。兩岸山村,雄黃角粽,禳災吊屈。看得勝健兒,穿街走巷,舉旋旆、傳奇捷。
欲祭先賢英烈。酒三杯,香醇甘冽。千秋詠嘆,楚辭騷賦,悲愴寒徹。探索求真,離騷如訴,意深情切。看年年重午,詩人興會,氣剛腸熱。
詞|石友山人
菖蒲煮酒離騷賦,端午乾坤情境。龍舟波漾,旌旗揚展,歡娛酩酊。劍抹雄黃。插門艾草,九歌溟郢。蠟心淚別舊,楚風河伯,國殤唱、東君詠。
楚域洞庭封定。士夫宏、鯤鵬翻影。象床贈劍,驅秦草憲,愿違去凈。正氣浩然,汨羅身舍,頌良忠敬。烈文熏野老,樽駢詩句,筆書剛秉。
詞丨點我
汨羅江上舟聲響,一曲離騷凄唳。微風輕拂,粽香陣陣,端陽悄至。楚水茫茫,云煙淡淡,滿江香米。正月色朦朧,星河搖曳,柳枝蕩、山風起。
屈子長眠江里,問蒼天、哀思何寄?幾杯薄酒,山邊冷月,疏星點綴。持酒吟傷,九歌飄落、一汪清水。有林間鳥語,江中帆影,伴千行淚。
詞|陸凌侯
荷風又起芙蓉國,歷歷江南紅樹。殘陽如血,榴花照眼,君山羈旅。蒿艾生香,菖蒲如劍,洞庭蕭鼓。正清酒余溫,華燈初上,憑誰唱、離騷譜。
香草美人何處,剩煙云、千年江渚。家愁國恨,王圖霸業,盡皆塵土。今我來思,楚天寥廓,楚山如許。嘆靈均賈誼,芳華剎那,似流星雨。
詞|禪心未定
汨羅江畔楊花亂,屈子臨波長嘆。楚王庸碌,奸臣當道,人心渙散。國報無門,腹中才氣,如何得展。白起破城池,大夫自盡,離騷此,唯摹版。
千古朝廷變幻,眾黎民,口相頌傳。始開端午,粽香遙祭,龍舟競練。詩律唱和,曲詞稱贊,自然加冕。一杯清冽酒,情真意厚,與君斟滿。
詞|東方欲曉
和風麗日飛禽囀,醇酒杯中神旺。仙蒲蘄艾,雄黃香袋,驅除夔魍。飛渡龍舟,如潮人海,齊心破浪。度端午佳節,屈君欣慰,頻傳播,真能量。
湘楚英雄示饗,頌詩人,愈加感仰。力推美政,忠貞愛國,,汨羅激蕩。浪漫文風,中華詩祖,萬年褒獎。有詩魂烈焰,離騷巨火,讓神州亮。
詞|微聊居
風情雨意吟端午,榴綻香飄蒲月。汩羅江畔,龍舟竟渡,望標爭奪。祭念先賢,秭歸故里,緬懷名杰。看神州赤縣,酒符艾粽,驅螭魅、安康節。
楚國左徒洞察 。志胸懷、抗秦破滅。慘遭流放,回天無力,以身泣血。天問離騷,尋求探索,只留忠骨。詠招魂九嘆,靈均漁父,誦千秋屈。
詞|祺月軒主
青巖滴翠清荷小,艾草幽香彌漫。七分沉郁,三分縹渺,寸心盈滿。寄望年年,悲歡朝暮,春華漸遠。信際遇隨緣,去留無愧,天難老、情難算。
多少人間冷暖。似煙云、因風聚散。流光若水,佳期如夢,平常恩怨。屈子奈何,汨羅遺恨,至今猶嘆。任虹抽彩線,纖舒葦葉,裹千千愿。
詞|憨牛綠草
湘江兩岸人潮涌,鼙鼓聲驚天地。龍舟競渡,旗飄風急,棹飛波曳。如此年年,鄉民踴躍,早成風氣。嘆屈子英靈,離騷天問,精神永,千秋意。
角黍香傳萬里。艾懸窗、菖蒲除穢。雄黃老酒,持樽酹祭,欲驅魑魅。滄海桑田,古今人事,盛衰興廢。盼分明善惡,丹心鐵骨,總清平歲。
詞|辛金明
南山梔子芳菲沁,堤畔杏花飄墜。輕風破暖,弄晴微雨,陰陽相繼。艾草懸窗,粽香驚鵲,雄黃酒醉。看龍舟競渡,波瀾伴鼓,君吹笛,遐思起。
端午詩心纖碎,思先賢,心中迤邐。“離騷”細讀,忠而被謗,豈不怨耳。“天問”悵然,夏荷秋菊,幾多期冀。任光陰荏苒,風騷依舊,永盈盈麗。
詞|羅剛丕
凄風五月恢心冷,漢楚屈原憂翦。山河依舊,流漓孤單,凝望江岸。萬念瀟哀,奸人當道,無功為漢。展宏圖空祉,潸然淚下,國將破、民蒙亂。
忠勸諫音誰戀。為興家、拋棲夢幻。萬焚俱念,丹心何獻,饞言入殿。昏濁月殘,權危宮險,聳狂陰煽。恨天長夜暗,離騷傳世,萬棕嗚咽。
詞|三峽纖夫
風中柳絮飄如雪,又值年年端午。煙波江上,云帆烈烈,龍舟飛渡。角粽飄香,雄黃兌酒,菖蒲懸戶。看屈原祠外,八方屈裔,奏歌樂齊朝祖。
可嘆未逢明主,效青蓮潔身不腐。德昭日月,心懷社稷,鶯猜燕妒。破碎山河,賊臣當道,佞言如虎。寧身投汨水,成全名杰,剩千秋句。
詞|清夢狂歌
長風自在凌波上,端午白云初起。玉盤角粽,線纏五色,艾枝香細。瀝酒招魂,汨羅江上,八方遙祭。念屈子忠烈,千秋風骨,東流去、無窮已。
君子存乎天地。嘆離騷、江山萬里。朝霞晚露,春秋寒暑,往來如洗。明月瀟湘,可堪回首,此中悲涕。對黃昏日暮,悠悠來者,感英雄氣。
詞|讀書讀報
深深庭院榴花艷,墻外艾蒿鋪地。時臨端午,粽香萬戶,揮毫書意。屈子難忘,忠心愛國,以歌詠志。看當代中國,太平盛世,吾儕輩、明天理。
我欲為之涕淚。愛情仇、汝曾記否。汩羅江畔,思來盡恨,三閭休矣。但有遺篇,離騷重讀,九歌懷寄。更初心不忘,乘風前行,樹新正氣。
詞|江南一好
良辰五日端陽午,又值萬民歡慶。龍舟競渡,鼓敲水震,魚群驚影。萬箭齊追,棹波斡浪,兩龍爭竟。正江岸旗下,呼聲雷動,加油叫、聲聲勁。
競渡深悲冤命,汨羅江、波浪不幸。昌蒲艾草,糯香佳粽,慰魂彪炳。理想追求,流言哀懣,淚嫌奸佞。嘆青天污垢,將身殉國,作離騷醒。
詞|徐虎本
煙波浩蕩多愁緒,正是端陽時至。屈原流放,楚城陷落,子規啼唳。人在他鄉,胸懷故土,眼含熱淚。且痛苦不堪,傷心無計,此生遇、誰能慰。
遙望郢都萬里。卻無家、思情怎寄。秉燈持筆,詠詩吟恨,投江明義。千古離騷,萬民傳誦,八方銘記。嘆忠魂遠去,哀云低語,更年年祭。
詞|黃茗
花紅柳綠秋千蕩,遙問紙鳶歸處。游園風疾,亭邊惜墜,邀逢端午。五色金絲,香包早繡,闔家共聚。看龍舟競度,泛湖萬里,揮漿櫓、過江渚。
月夜堂前食黍,更何人、云天斷赴。五黃抹額,玉蒲艾草,今還記否。霜冷露寒,鬢髯飄白,是該回去?怕鄉音已忘,不知南北,覓兒時路。
詞|萬家華
傾情盡飲雄黃酒,又祭一年端午。門栓蒲艾,室薰蘭芷,千家鼎俎。漢水波翻,郢天云涌,龍舟競渡。看萬民超靈,子規凄泣,崇明祀、虔誠許。
天問懷沙何故。醒神州、褒揚亙古。九歌高潔,百朝懷敘,萬民傾慕。歲月遷流,緬懷之日,幾多回顧。盼天衷大楚,中興華夏,唱離騷賦。
詞|石薄
晴空夏日紅花老,極目滿坡蒿草。汨江潮涌,懷沙屈子,深情訴告。荊楚瀟湘,洞庭闊水,無邊浩淼。嘆遷客離騷,空懷壯志,灑癡愛,無回報。
感喟江山美好,為家園,黎民有靠。平生曠世,心憂情憤,性真氣傲。云月孤高,忠心長鑒,皓明清皎。慰英靈守護,龍舟香粽,知音環繞。
詞|阿源
九天熱雨催端午,香港萬街繁盛。隣居香粽,龍舟祥水,聲聲喜慶。維港高樓,星光大道,激光夜景。看特區政府,百年端午,依然是、開新政。
戰國屈原尊敬,看沙田,萬舟爭競。震天擊鼓,龍頭對望,非般舴艋。運動精神,齊心團結,不分誰勝。正獅山萬代,精神不死,續新詞詠。
詞|大漠孤煙
榴花映日紅如火,又值端陽時節。龍舟競渡,彩旛飛舞,人聲鼎沸。青艾高懸,菖蒲垂掛,雄黃殷切。正鳳凰山下,萬人包粽,歌笙樂、無休歇。
長祭先賢忠烈。為江山、甘涂熱血。修明法度,舉才任德,力除妖孽。上下求知,離騷天問,古今超絕。嘆含冤汨水,憂殤國恨,作千秋別。
詞丨陳昌松
菖蒲蓼葉雄黃酒,綠葉紅繩香味。鱗波紛亂,南風溫軟,青山遙對。墜落千秋,夢留人去,后生沉醉。望煙云初來,清江若練,誰牽扯、盈川淚。
銀月彎彎似背。倩何人、無憂酣睡。賦辭吟曲,拋家傍路,辛荑無悔。握玉懷金,此心懸揣,柳眉人懟。冀輕輕跨躍,軒轅夢好,比天人貴。
詞|楊習和
時逢端午多情日,何忍蒼冥嘹唳。江河爭渡,城鄉遙祭,楚魂忠至。蒲酒哀思,艾符憑吊,廣拋粽米。嘆滿腹經綸,憂懷天下,真君子、豪情起。
良策難成杜里。佩蘭囊、劍鳴詩寄。涉江戀主,銜恩懷土,國殤沈綴。磬竹讖書,楚天凄雨,汨羅寒水。念三閭死節,千秋浩氣,鑒離騷淚。
詞|蔣厚雄
汨羅江水流無盡,屈子聲悲人憫。離騷泄憤,愁腸天問,郢都受困。奷佞讒言,忠臣逼走,朝廷乖運。引入室豺狼,國殤身獻,戰爭患、黎民殞。
競渡龍舟齊進,奮雙楫、風平水順。炎蒸五嶺,沉消王氣,忠魂遺恨。艾草昌蒲,粽香佳味,慰魂嘗潤。立云天化外,瀟湘詩祖,喜重重訊。
詞|銅鞮散人
一年端午連芒種,民俗龍舟雙會。攜歌掣艦,風亭水榭,縈紅舞翠。半闋閑詞,一壺濁酒,浮瓜沉李。正魂牽楚客,吟心狂發,撫欄嘯、詩人醉。
窗下燈昏雨袂,念那人、化身何地?愁聽夜雨,雨聲驚夢,夢中誰記?階草凋紅,青穹紆紫,可憐槐蟻。恨煙搖玉閣,紅樓月渺,引眸中淚。
詞|王屋山人
楚天遼闊風云蕩,千載離騷長卷。濤聲猶在,枝垂新柳,汨羅江岸。天問無聲,九歌誰唱,世人噓嘆。有翠粽龍舟,雄黃艾草。習俗在、常懷念。
屈子博學富簡,命絕時、午陽悲選。后逢端午,歡顏何在,波光淚奠。接慶五福,本應重午,古來多變。問人間快樂,清明禁語,可隨時喚。擇端午投江,是有其深意的。
詞|蕭一松
院中花蔓千枝秀,艾葉菖蒲添美。端陽時節,屈原難忘,雄黃酒祭。粽子飄香,悼忠思國,詩箋言志。百軻競爭流,贛江鼓捶,眾心起,同舟濟。
須曉北門千里,有知音,魂牽夢寄。后河江畔,紅杉遍種,九年成矣!情暖長依,舊人新夢,泛波漣水。楚江空渺渺,人延楚俗,盈盈靈氣。
文|二兩文化
行云望斷斜陽下,四野遲遲行走。山間寨小,林深徑錯,曲途含秀。夕照臨溪,炊煙隔樹,一聲犬吼。見門懸艾葉,來臨五月,心弦動,雙眉皺。
幽緒翻瀾回首,向人前,卻辭杯酒。層巒萬里,萋萋無際,魂游消瘦。倦倚危闌,漫拈雙鬢,不堪塵垢。念今時獨處,魚傳尺素,寄情紅豆。
詞|顯輝
煙波浩渺江湖寧,鼓號龍舟齊進。婦孺老少,夾江兩岸,呼聲滾滾。米粽窩頭,茶肴青酒,一江矜憫。嘆屈子幽幽,懷思端午,未曾想、千年諄。
好是人心不泯。述忠臣、萬民公認。漢承秦祀,五胡亂晉,唐開天運。軟宋北看,堅明元遁,弱清終殯。望文明燦燦,波濤澎湃,一腔忠信。
詞|冷若冰雪
壓枝紅杏香彌漫,又至端陽時節。普通人物,尋常愿望,唯期無別。昔日爐紅,晉糕香透,急嘗心切。憶田間瘦影,門邊笑語,空留下,鄰人說。
雖有幾多粽吃。嘆而今,再香難悅。舊年滋味,垂涎三尺,形容如雪。紅棗甘甜,誰偷非我,指痕還疊。縱重回老屋,雙親難覓,祭窗前月。
詞|山水
晴川歷歷煙波翠,佳節來時重五。大江南北,九州上下,飛魂招楚。落日含情,山青云破,繁花墮樹。念故國千里,多情笑我,子淵恨、悲風賦。
鸞鳳伏兮何處?恥鴟梟、汩羅一怒。長河滾滾,風塵雜雜,英雄幾許。暮色沉沉,月華如練,繞庭穿戶。任爐香裊裊,纖纖心結,為忠魂舞。
詞|塵世閑人
蟬聲漸起衣漸簿,門外匆匆蓮步。呢喃耳畔,掌中微信,倚門閑佇。粽味何來,汨羅何祭,離騷何處。惜只記粽香,黃梅酸味,解饞事、郵來助。
天問生來端午。想今時、幾人思楚。街頭簇聚,香車陣隊,人間寒暑。風起枝搖,季臨花落,問誰人顧。嘆粗衣未甲,豪情若水,取高山處。
詞|向前進
童年端午時常憶,天與貧民齊淚。含辛茹苦,壯丁不飽,小兒少衣。父母精心,采些蕉葉,泡于盆水。煮金銀紅黑,香粳硬粟,粗蕎麥、高粱米。
清爽甘醇猶記。醉濃香、至今不逝。小康生活,也嘗饕餮,卻無昔美。半世煎熬,一身清白,恰如仁士。看拋湖引食,龍舟競渡,普天祈庇。
詞|白增志
一年一度龍舟賽,鑼鼓齊鳴爭渡。汨江仲夏,輕風淺浪,彩旗漫舞。再唱《離騷》,濤聲依舊,雄渾如訴。舉香粽雄黃,潸然淚下,哭屈子、遭天妒。
擊楫中流端午,祭詩人、祈求福祜 。神州萬里,《楚辭》《天問》,風騷如故。把酒高歌,古詞新律,意真情注。憾詩心未達,將身殉國,剩泱泱賦。
詞|南風
光陰又老菖蒲酒,艾草萬家千戶。哀哉伍子,懸門抉目,但為君故。豆蔻年華,投江救父,曹娥孝女。有三閭大夫,懷沙絕唱,濯滄浪,魂歸楚。
最愛瓷城沃土,歷千年,風流無數。仙山旖旎,淥江流韻,寰中滿譽。書院春秋,名家云集,范遺今古。待湘東子弟,開來繼往,寫精忠賦。
詞|懿子
適逢仲夏蛙聲起,又見榴花初放。香蒲裹玉,彩絲纏角,與君同享。再佩雄黃,趨邪避害,萬民福向。愿祈來祥瑞,常留身畔,熏風暖、人無恙。
屈子汨羅江上,憶當年、一朝賢相。風云萬卷,離騷嘆詠,浩歌悲壯。此處長眠,可知今日,盛平模樣?對圖騰慕古,龍舟翻雪,激千層浪。
詞|云軒
窗前露浸榴花,晨風亂拂江堤柳。紅塵陌上,心情澹蕩,似無若有。俊眼遙舒,彩明旌旆,鼓聲雷吼。過龍船朱槳,飛波激浪、爭先后。
恍然知在端陽候,吊靈均,飲雄黃酒。門懸艾葉,戶垂蒲劍,五絲纏袖。漫賦離騷,或歌天問,美人知否。奈年年幽夢,浮光掠影,競腰肢瘦。
本期審核|李草兒|放空心靈|
本期審核|自中牧|博陵閑士|
本期審核|和中風|歐聲霞|
本期編輯|巴山樵者|
目前100000 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墨染千秋原創工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
—點擊右上角轉發到“朋友圈”或者您的朋友們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