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醫不遠-----卞春及教授印象

大醫不遠  


  卞春及教授印象
  菜九段供稿
  卞主任(卞春及教授),是知名眼科專家,現為江蘇省省人民醫院專家室專家,是菜九最為尊敬的醫學前輩。因為編輯專業書稿的緣故,我與卞主任交道頗多,受到的幫助及教益更多,越交往越覺得結識卞主任是人生一大幸事,與卞主任打交道更是一件樂事。在卞主任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我一向推崇的品質,感佩之余,也很受鼓舞。在菜九心目中,從一開始就把卞主任當作自己可以倚重的力量。即使是因為自己做事不上路,惹得卞主任對我大為光火,也始終沒有改變這種倚重。
  菜九之所以對卞主任一見傾心,主要是認可了他的著書立說情結。菜九干了多年的出版,感觸最深的變遷,就是從以往的出書難到當今的出書濫,以往是十年磨一劍,現在一年磨十劍還嫌慢呢。所以我見過最多的,就是為了評職稱、結課題出書,這種著作絕大多數價值不高,即使冠之以什么省級國家級重點課題的名頭,其真正價值幾何,也只有天知道。而卞主任的情況完全兩樣。我認識卞主任時,他已功成名就且已辦理退休手續有年,什么職稱課題都跟他沒有任何關系了,但他對著書立說的投入還是遠超那些需要評職稱結課題者。而且他出手極為謹慎,非幾度錘煉不肯交稿。在當今中國,為學術而寫書實在是一個性價比最低的營生。卞主任不惜力氣干這種基本上沒有經濟回報的事,目的就是要把國外最好的東西介紹過來,把自己多年的心得傳播開去。換言之,就是竭誠為推動中國眼科事業的發展做點實事,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蒼天可鑒。所以菜九也特別樂意為卞主任著作的出版而奔走鼓吹,爭取機會,只因人微言輕,往往無功。
  因為與卞主任熟絡并得到他的引領,也因為編輯眼科方面的書稿,菜九對眼科學也漸漸知道了一些皮毛。以前只認準腦科學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學科,經了解后發現,眼科學的深邃也不遑多讓。眼睛占人體的比重微不足道,但從胚胎發育到外傷,居然也有成百上千種疾病及相應的發病機制,并承載了難以計數的最新科技手段。于是乎,小小的眼睛,也赫然地學科林立,蔚為大國。每念及此,在贊嘆造物的偉力與科學的偉大之余,也覺得在成百上千種眼病的環繞中,自己居然還有大致正常的眼睛,實在幸運得太不可思議了。基于此,也為眼科界有卞主任這樣的專家、廣大患者有卞主任這樣的醫生而感到慶幸。
  卞主任出身醫學世家,是江蘇興化木塔寺卞氏眼科的第14代傳人,興化木塔寺卞氏眼科已被泰州市政府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中西醫眼科完全是兩回事,卞主任的學術聲望主要建立在對現代眼科學的深刻理解與全面把握上。至于他的眼科家學,在豐富了臨床治療手段的同時,更多的是賦予了他獨有的超越學科的視角與家傳的濟世情懷。
  為了聯系業務,我多次出入卞主任的診室,看到太多的臨證場面。卞主任舉手投足之間的那種淡定從容風致,真讓人心折。對那些明顯的貧困之人,卞主任的格外謙和也讓人印象深刻。我親眼見到有的患者感動得手足無措、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輩子總算是見識到什么叫做千恩萬謝了。
  其實,看卞主任的診治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即使有時患者盈門,卞主任仍然不疾不徐,有條不紊,指揮若定,一派大將風范。他絕不會因為人多,就省略了應有的診療程序。盡管業務繁忙,也不耽誤他風趣地與病人拉家常,并且用淺近直白的話語告知病人那個病是怎么來的,盡量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個大致的了解,讓病人心中有底。卞主任特別為病人著想,他認為很多病人的經濟條件很差,承受不了太高的醫藥費。現在的專家號動不動就是一百兩百,病人負擔不起啊。他常常舉自己的老師陳家祺教授為例,聽說陳教授多年來一直堅持自己的掛號費不得超過十元,就是不想增加病人的負擔。卞主任也非常注意不讓病人多化錢,對那些掛不上專家號的病人,讓其掛普通號;對病情穩定者,囑復診時間延長;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經濟壓力。而且在給病人開處方時,他非常注意開那些價廉效優的藥品。醫為仁術,醫者當為仁人,卞主任無愧焉。
  當然,也有財大氣粗的患者會特意聲明讓卞主任挑最貴的藥開。遇到這種情況,卞主任就會微笑著說,你以為貴的藥對你的病有用嗎?這表明,卞主任絕非一味地為了便宜而便宜,而是因為那些便宜藥確實是針對病情的。所以,他的診療過程總是非常干凈,絕無多余枝節。于是乎,菜九每每看到,在為病家解決病痛之后,或者病情還有轉機,卞主任都會流露出由衷的欣慰之情。大醫臨證,惟病是務,豈有他哉。
  大醫一詞,出自唐人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現代多將“大醫”的內涵解釋成“精”與“誠”兩個方面。其中的“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就是說,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通過卞主任的實例,菜九以為,真正的大醫,還應該在“精”與“誠”之上加上為推動學科進步而不懈努力才好。
  習醫之人,多以提高醫術為最大追求,卞主任卻不認可這一點。他認為,若僅限于此,而不注意掌握思維的方法,提升思考的質量,則“充其量可稱之為醫匠也”。很顯然,長于臨床的卞主任并沒有把提升醫術作為最大追求。他追求的是一種超乎醫術之上的東西,一種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東西。我想卞主任追求的這種切乎醫術的思想精神內容或者可用醫道概之。
  拿破侖說過:“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精神/思想,但從長遠而論,利劍總是會輸給精神/思想。”利劍和精神/思想之比,在醫學上則有醫術與醫道與之相類。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比喻,就是講道與器的關系,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醫學技術顯然應該歸于器這種層面,至于醫道,則非醫學指導思想執醫理念莫屬。目前整個中國更注重器這種來錢快的東西,而對于有高度OR深度的思想,以及對高度OR深度思想的追求,往往是不屑一顧的,醫界也未能例外。然而,有品質的思考始終是一個學科發展的關鍵要素,缺乏思考的力度與深度,就不可能取得開闊的學術視野、達到應有的學術高度;而缺乏具有道心的胸襟,就不可能進行有力度與深度的思考,也就建立不了大的學術格局。因為完成基本的學術訓練之后,就到了拼內功的時候,這時拼的是思想,拼的是境界。其間起作用的,就只能是道了。
  菜九不敢斷言卞主任的醫術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因為以中國之大、人才之多,一定會出現一舉超越前人的聰明卓異之士。但依菜九之見,卞主任對醫道的執著與堅定,不僅在當今社會可以獨步,而且可以垂范后世。原因很簡單,當今中國最缺的不是高超的技術,而是基本的信仰;不是高度的聰明,而是基本的良心。而卞主任正是具備了當今中國最稀缺的兩種品質,并且又兼具了絕頂的聰明與高超的技術。菜九學醫出身,年紀也不老小了,認識的醫家不算少,若論醫學見解之深刻,醫學抱負之宏大,對臨床業務之用心,兼之用力之刻苦,宅心之仁厚,當推卞主任為第一人。同時堅信,即使從今往后涌現出在各方面都超出卞主任之上的大醫,也不會遮掩卞主任的光芒。理由無他,醫術有輪替,醫道則沒有時空可限。卞主任逐道悟道而終于得道,其照耀當世,垂范后世,又何疑焉。
  關于醫道,菜九已饒舌不少,但皆屬泛泛之談,始終沒說出個所以然來。這不是菜九故弄玄虛,而是實在說不好。醫道之難言,有老子論道的言說可資參考,其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圣賢之言總是說得那么文縐縐的,但其論述道的屬性則相對清晰,道之為道,其最基本屬性就是大。因其大而無所不包,但其意不彰故難以言表,涉及深遠,又循環往復、永恒不朽。驗之于醫道,也絕無例外。正因為難言,所以老子開宗明義說道可道非常道。那么,菜九說不好道,亦屬應有之義。所幸,有卞主任的文字在,或者從中可以窺見道之一二。
  前些時候,應視界雜志之邀,卞主任寫了《學的感悟》一文,刊載時,視界雜志將其改為《吾生有涯,學海無涯》。一般來說,改文章名是對作者的不敬,但也有例外。愚以為,這個標題就改得很有意思,相當于是給原標題下一注腳,與原標題可謂各擅勝場,同時更明確地表現了卞主任的醫學情懷與逐道之心。《學的感悟》是卞主任自己行醫一生的體悟,《吾生有涯,學海無涯》則是雜志社以旁觀者身份對卞主任求道一生的形象化歸納。
  文章從他的生平寫起,漸漸轉向專業,我們看到,雖然歷經戰亂動亂,顛簸流離,乃至于環境窒息,卞主任的求知求真之心,從未稍減,且愈老愈奮,老而彌堅。文章的精華是卞主任對醫學的體會,可以視之為是他一生從醫體悟出來的道。我以為這種道已遠遠越出了眼科的范疇,對整個醫學及醫學中人,都有極大的啟示意義。至于是否稱得上是醫道,我想讀者自有慧眼可鑒。現摘引文章中卞主任對學科的獨家感悟,并穿插菜九的親見親聞,與讀者諸君共同見證卞主任是如何探究醫道的以及醫道的內涵:
  臨床表現的復雜性和辨證求因的重要性。透過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分析各種復雜的臨床表現綜合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判斷出發病的主要因素,施以適當的治療措施,才有望使人體的病理失衡轉向生理平衡。
  無論是基礎醫學研究者或臨床醫學家,要想成為大家,要想攀登醫學高峰,學習和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的哲理是必由之路。
  仔細而不是粗略地觀察周圍信息的變化,培養深思熟慮的理論思維方法,正確地分析認識事物的本質,鍥而不舍,抓住機遇,不斷努力攀登科學頂峰的夢想將會變成理想的現實。
  科學在于真實,醫學在于道德。
  人類在其不斷進化進步和文明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有所了解,有所認識,不斷總結了有規律性的常識,即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對立統一規律,是永恒的普遍法則。對于人體的生理或病理現象及其發生和發展的變化,應從對立統一規律的高度來探討其因果關系,才能逐步接近認識疾病的規律。現代醫學從解剖生理學、細胞病理學發展到今天,已成為極其復雜、縱橫交錯、相互滲透的綜合學科,令人驚喜,亦令人望洋興嘆。臨床醫學的現代化和專業化,是現代醫學進步的標志之一。面對多種的醫學理論和不斷更新的技術環境,絕大多數醫學家,難免成了一個人云亦云的附和者。
  醫學理論是臨床醫學的實踐基礎,但醫學理論的相對真理性決定了它不是永恒不變的。
  道可道非常道,即真理的相對性。
  臨床醫學的實踐性是不容忽視的,老馬識途對臨床醫師來說,就有更深層的含義了。
  金玉不應是追求,時間是無價之寶,沉迷色彩與美食是對生命的耗費。
  無論是參加學術研討會或是研究生的答辯會,我常常為現代醫學理論的不斷創新而感動,當今是知識信息層出不窮的時代,不學習必落伍。靜而思之,又深感迷茫,其規律又在何方?
  一個臨床醫學家不僅要學習醫學科學,還應學習哲理的理論思維方法,才有希望登上醫學的新平臺。
  臨床實踐是檢驗醫學理論的試金石。實踐理論實踐理論反復循環深化提高的過程是認識的自然規律,臨床經驗的實踐性尤其顯得重要。因為人體的極其復雜性和生命無價性是其他生物無可相比的。臨床實踐的結果也正好為基礎理論提供檢驗標準。中醫藥的辯證思維方法值得借鑒。
  卞主任還特別強調:課本上的或他補充引用的理論或臨床技術經驗,絕不是永恒的真理。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將失去其先進性。新陳代謝新老交替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文章中多處用到登頂、上新平臺等字眼,足見卞主任內心深處趨道勁頭之強烈。眾所周知,卞主任最重要的學科長項是青光眼,出版過兩本專著,并且長期不懈地關注學科的最新進展與動態。依菜九愚見,至少在青光眼這個領域,以卞主任的造詣,完全可以享受獨領風騷的那個爽了。但卞主任不作此想,他還是認為這個領域還遠未窮盡其道。所以他特別主張:“任何理論認識的真理性是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變化是絕對的。在評價眼壓值的臨床意義時,應不斷更新認識,重視個體差異性與特殊性。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臨床青光眼專家。”卞主任的這個主張不是憑空得出的,而是以縝密而精準的臨床思維經過一連串精心推演后的臨床箴言。雖然菜九是個外行,也禁不住要為卞主任這種專業色彩極強的精彩闡述拍案叫絕。借此機會傳布一下,與讀者諸君分享。此論斷出自文章的“醫學真理是相對性的”一節,在此之前卞主任有如下論述:
  青光眼是極其復雜而嚴重的致盲眼病之一。到目前為止,其發病機制尚未闡明,眼壓、視神經乳頭和視功能仍然是臨床上診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眼壓的認識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從簡單到復雜不斷深化的過程:①初期對眼壓升高為青光眼的重要致病因素,進而對正常眼壓(低眼壓)性青光眼有了新的認識。②健常眼壓的概念:維持正常眼視功能的眼壓值,以區別于統計學所提出的眼壓值。③目標眼壓的概念在青光眼臨床上如何確定控制眼壓值的標準,是非常重要而難以界定的,因其影響因素較多,如病型、病期、年齡等。④因為眼壓的波動性,所以臨床上測得的一次眼壓值,其臨床評價意義是有限的。24小時晝夜眼壓曲線的臨床診療意義是不可忽視的。近年來,提出把握眼壓高峰值對了解病情和有效治療是極其重要的。⑤眼壓波動的幅值,對療效和預后的判斷有其重要價值,有些病例雖然眼壓值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但其升降幅值過大,可損害其視功能。從對眼壓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即前述特別主張)
  卞主任是個公認的做學問之人,對學問之道,以及如何得到學問之道,他是深思熟慮而有獨特領悟。他的領悟對所有人都應該有啟示意義,故全文引用他的話如下:
  學問之道在于學問二字。只學不問或只問不學均不可獲得精深的學問。最好帶著問題讀書,這就是先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從書中得到答案,這是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方法;也可以學術會上,認真聽,認真思考,對他人的觀點概念等提出質疑,后者可稱之邊學邊問,或稱又學又問,這是豐富知識,提高自身學術水平的主動、積極的有效方法。有時,自己讀書苦思冥想,仍然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但在學術會上,在質疑討論過程中,有時進入豁然開朗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其快樂的心情足以化解此前問題不得其解的糾結心緒。要能做到既學又要敢問。關鍵在于善于學和不恥下問。舍此,要成為有學問的學者專家,無疑是緣木求魚。沒有經過此途徑而暴得大名者,常常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卞主任說,在茫茫學海中,書可作舟。有些書“反復閱讀之后,頓感書初讀時并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只有反復多次后才有覺悟。”除讀書自學之外,參加學術交流討論,有時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收獲。
  卞主任是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做不到的事,他絕對不會說,說出來,就一定得做到。在會議中學習這種事,他是這樣說的,也正是這樣做的,這一點菜九可以作證。
  在學術會議上,卞主任是一個認真的聆聽者與活躍的提問者。聆聽是為了接收學科的新發展,并廣泛吸納有價值的思考,提問也是為了整個學科的共同進步。卞主任的提問絕非是為了泛泛的客套應景,常常表現為以拋磚引玉式提問來激發報告者更深度的闡述表達,或者是為了將因長期關注而郁結的問題拿出來公開討論,或者是為了提醒大家對某個問題應該多加關注。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學術會議上的卞主任像個定海神針,只要有他在,總是讓人感到定心。他的風范是令人傾倒的,態度是與人為善的。他不僅能用有質量的發言或提問提升會議的質量,為會議主辦方補臺撐場面,而且也能為會議中偶發的對立場面巧為轉圜,彌合觀點對立雙方的分歧,讓程序得以平穩進行下去。并且他特別注重不為難年輕報告者,非常注意創造讓年輕人大膽發言的機會與條件。他覺得現在年輕一代肯下苦功的人很難得,只要有人為會議作了精心準備,就一定要以鼓勵為主。
  著名眼科專家陳有信在文章的編者按中是這樣評價卞主任的:“他是一個特別自信而不自傲的人,他是一個不迷信而能自省的人。”應該說,這個高度濃縮的評價非常到位,不僅可作為參加會議時卞主任的真實寫照,也適用于他對專業內容的學習方面。他在學術會議上的發言中,常常言必稱老師,并且他所說的老師,還不僅僅是他所在學科的授業恩師周文炳、陳家祺、松尾治亙等前輩,即使對年資比他低幾輩的人,他也是這樣說的,“從你們身上學到了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所以你們也是我的老師”。“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古訓確實在卞主任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他的學習對象不僅僅是具體的人而且也有隨時遇到的事件,甚至失敗的案例,也讓他從中學到悟到很多。
  他有一個獨特的感悟——自滿是失敗之母。卞主任的這一感悟得自于親身實踐,卞主任的文章以及他的記憶里并不全是過五關斬六將,也有走麥城。以醫學發展之精深迅猛,以凡人的腦力,不出錯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出錯之后,能否及時糾偏,能否從失誤中得到啟悟,從而找到更多的解決手段。這時,他善于學習的特質也就體現出來了。他特別善于從前次的失誤中總結,從失誤中找到進步的階梯。所以,即使是令人沮喪的出錯這種事情,亦讓他所得不小,成為技藝提高的重要門徑。
  因為勤奮、因為努力、也因為機緣,卞主任成了眼科學學科進步的見證人與活的線路圖。三十年前,卞主任到日本進修,中外醫學的巨大落差,也成了他學習的動力。日本同行的敬業精神,對事業追求的執著,永遠進取的鉆研精神,喚起了卞主任的深刻認同感,也由此明了,前進的路還很長,需要探索的空間還非常廣大。他進修結束時,他將進修期間節省下來的生活費用,購買了可用于研究的材料,并一口氣復印了35本最新的眼科專著回來,之后不停復習消化其內容,終于奠定了專業的扎實根基。經過卞主任這樣幾代人的努力,中外醫學在眼科方面的差距已不像當年那么大了,但頂級的東西及最基礎的東西,中國的貢獻還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卞主任基本上見證了眼科學科發展的全過程,所以他講眼科醫林掌故的時候,菜九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卞主任一肚子的眼科故事,那些眼科名家的趣聞軼事、眼科發展過程中的曲曲折折、一些時髦技術從大紅大紫到銷聲匿跡,等等等等,從他口中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不僅令人大開眼界,也令人心智大開。所以,我一直慫恿卞主任把這種掌故記錄成書,但他遲遲不肯接手。其實作一個好的記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行業記錄的貢獻,也未必在那些做出重要理論或技術突破之下。這是題外話,還望卞主任再斟酌吧。
  在一般人來說,出書和寫作既是傳播知識公開成果,也是揚名立萬的重頭戲,但卞主任把著書立說也當成是進行學習的最佳手段。他說:“出版書和寫文章,最本質的是自學和自我教育的過程,獲得的知識更新與時俱進還有精神上的收獲,樂在其中。”在傳播知識上,卞主任是一絲不茍的。幾年前卞主任有一本書稿準備交給我們出版,因種種原因,被我們耽擱了,最近我提出可以出版時,他說幾年過去了,又有很多新東西應該加進去,所以暫時還不能交給我們出版。這種對學術極其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他屢創佳績、始終屹立在學術的最前沿的根基。
  卞主任可以從一切事物中學習,不免令我想起莊子論道。《莊子外篇知北游》記莊子答東郭子問道,曰: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道在則學在。道無處不在,故卞主任的學亦無處不在。老子說起道的特質,其中就很突出大的成色。中國有句古話:太山不拒細壤,所以成其大。怎么看起來像是在說卞主任啊。
  卞主任自評是徹頭徹尾的西醫,他的重要成就也體現在西醫方面,但因為家學淵源,他很注意從中醫藥傳統中吸納營養。我想正是中西兩造的長處結合,才使卞主任得以在整個學科中獨樹一幟。人們從卞主任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多處提到辯證思維。他始終認為:“中醫藥難能可貴之處,在于醫學與哲理的結合。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的影響絕不能輕視。”是否可以認為,卞主任的用功主要在西醫,但其成長之路又得力于中醫藥。除了家傳之外,他大學畢業后還專門被送到南京中醫學院進修一年,在經過系統訓練的同時,也取得了中醫藥的臨床處方權。在日本進修時,他還為日本的眼科同道舉辦了中醫眼科的專題報告,為中國醫學贏得了聲譽。不僅如此,有時在臨床上用西醫手段無法解除病痛時,卞主任也會運用中醫藥的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跟卞主任很熟悉之后,他幾度以開玩笑的口氣跟我說,你是學中醫的,你應該懂易經,那里面的學問很多。可惜菜九愚魯,曾經幾度打起精神想鉆研易經,但都進行不下去。或者卞主任的辯證思維有得利益于易經處,以后若有機會,可以跟他學點易經皮毛。
  卞主任對學術的追求是勤勉的,而且他的那個勤勉并不局限于醫學,但凡有益人生有益生活的事,他都很上心。據菜九所見,卞主任的高智慧不僅僅體現在醫學領域,即使是尋常的日常生活,他的領悟力也是超人一等的。因此,一生以學習為務的卞主任,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一個充滿情趣的人,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無所不能,而且說起來一套一套的,每每令人驚嘆不已。像開汽車、搞網購、搞攝影、修理電腦設備,時尚青年會的技能他也一個不拉。今年早些時候,我有一次看到他們科室里的打印設備出了故障,最后還是卞主任親自出手搞定。這種專業以外的技能全面,也是得益于學的。所以以學習為生命的卞主任一點匠/醬氣也沒有,舉手投足之際處處透露出瀟灑與大氣。我一直對瀟灑一詞有個定義,即面對之事完全處于個人的能力掌控之下。卞主任的一舉一動,就正好詮釋了菜九的定義,因為無論是臨癥還是會議,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他總是那么一切盡在掌握,游刃有余,得心應手,令人羨慕仰慕。
  依菜九之見,卞主任對醫學所得所悟已遠超他人,但他的自評是,然所“悟”者甚少。他將“學無止境、學然后知不足”這些圣賢遺訓當作努力學習、永不停步的座右銘,并引用臺灣老方丈講佛經時的名言“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以自勉。學不了,正是道的無窮性所決定的;學不了還要學,就是逐道人的宿命所在。雜志社定的標題,《吾生有涯,學海無涯》,就是這種意思。這種標題脫胎于莊子《養生主》。莊子的原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其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搞得很累很累。既然已決定求知了,就算搞得很累很累了,也還要追求下去。莊子此說,與《論語·泰伯》引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有相通之處。在我看來,卞主任的求知求學,也是屬于一息尚存,奮斗不已的。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他已經搞得很累很累,但總會有精力不濟的那一天。我以為,卞主任對自己的精力夠不夠,是有界定標準的。比如他對自己到外地出診、參加學術交流會設了個體力下限,他說,外出時不要年輕人幫他提行李,如果自己拎不動行李箱了,就不能外出了。在那一天沒有到來之前,人們總是能看到卞主任為學術奔忙的身影。七旬開外的年紀,功德圓滿的地位,還能如此為學術發奮,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卞主任對眼科是窮一生之力了,但為什么還是如此賣力學習呢,這與學科發展水平有關。科學界有個說法,大意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的增多,人們會發現面對越來越多的未知領域,最后造成知識總量呈爆炸性增長。就拿眼科來說,也許一年增長出來的知識量,都有可能耗盡一個人的一生。最終的結果是,以往一個人就能在一個學科乃至多個學科打通關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仍以眼科為例,已不再能有誰可以把它的邊邊角角支支節節搞得一清二楚。所以卞主任知道,即使投入全付精力,也還是遠遠不夠的。說到底,除了信念、智慧、領悟力之外,學習的長遠與持久與否的決定性因素,還是體力。體力不可能無窮無盡,到頭來還是免不了如莊子所說的那樣搞得很累很累。只是卞主任以學為樂,故累而不疲,有滋有味。累并快樂著,大概就是他求道悟道逐道的實情。他這種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已至的逐道之情已達忘我之境界。卞主任說他此生唯讀書為一樂也,大概有此一樂,就把其間的一切艱辛覆蓋掉了。
  說不清道不明、難以窮盡的道,有其永恒的魅力,永遠會吸引無數人的追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謂是最形象化地表達了求道者的奮斗過程。最終,逐道人在逐道的過程中,投入的熱忱激情勇氣與聰明才智,也會漸漸演變為道的一部分,召喚了更多的人投入到逐道事業之中。比如前面《論語》里說的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難道不是已成為道之一部?卞主任那個很明顯是從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化裁而來的又學又問之道,難道不是一種道心的具體呈現?所以,愚以為,卞主任盡己所能地對醫學內涵縱深的追求,終將樹立起一個航標,召喚同仁,加入到逐道的行列中。道不虧人。人能弘道,道亦能弘人。我相信,只要能像卞主任一樣逐道,也終將成就逐道者自身的光榮。
  因為受到卞主任逐道之情的感召,菜九拉拉雜雜寫下這些感想,也算對那個難以企及的道,盡一些道心吧。
  后記:結識卞主任,就引以為同道中人,并認為現在像卞主任這種人已成鳳毛麟角,所以一直想找個題目寫一下。直到今年(2013)三月底,看到雜志刊登的文章,感慨萬端,也算是找到了動筆的切入口。但卞主任無意宣傳自己,聽說菜九準備寫他的題材,他以為自己人生極其平凡,沒有什么值得寫的,并拒絕向菜九提供此作所依據的感悟原始稿,這一來可苦了菜九,只能從掃描電子件上逐字逐句錄入,斷斷續續搞了兩個多月。不過這樣也好,通過逐字逐句挑選錄入,正好可以反復揣摩細心體味老一代學人的道行所在,作一讀后感。雖然此役未經卞主任首肯,且寫得磕磕絆絆,但自忖與事實無違,不算荒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道醫劉一明:寡欲養生治未病,繼承前人多創新
天津天和醫院的創建及醫生群體在津落戶
青光眼專家副主任張曉飛提醒:青光眼可致盲 早期防治極重要
摸黑“追劇”誘發青光眼 老年人護眼重在預防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眼睛疲勞誘發青光眼——同仁眼科主任魏文斌專訪(4)
您還在隨便給孩子配眼鏡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荔波县| 兴化市| 赣榆县| 襄汾县| 旬阳县| 屯昌县| 辛集市| 治县。| 古浪县| 天峨县| 伊通| 安庆市| 黑水县| 昌江| 天长市| 彭泽县| 永福县| 礼泉县| 历史| 九江市| 鸡西市| 资溪县| 通化县| 德兴市| 调兵山市| 大悟县| 双峰县| 石景山区| 通化县| 临夏县| 朝阳区| 手游| 德钦县| 洛扎县| 东兰县| 宁德市| 九江县| 澎湖县| 芷江|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