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常德人,你一定記得8年前落路口原燈泡廠的那場火災。
如果你是常德人,你一定記得在火災中英勇犧牲的那位消防戰士。
如果你是常德人,你一定會為這位把生命獻給了常德的消防戰士點贊,是的,常德人不會忘記,常德人懂得感恩,常德人更有一種良知。
2016年4月1日,湖南常德市消防支隊武陵中隊消防官兵代表從常德出發,一路奔波來到懷化市沅陵縣官莊鄉,看望慰問“兵媽媽”,為革命烈士杜丘掃墓,向往日戰友默哀致敬,表達對英烈崇高敬意。
當年,“兵媽媽”就是從這坐橋把杜丘送到了部隊,兒子一去不回了,這些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兵兒子”從這橋上來到“兵媽媽”家。
走過小橋流水,不到200米就是“兵媽媽”的家,他們的心情卻越來越沉重,因為他們怕看到“兵媽媽”接到他們時那嘩嘩而下的眼淚。
一戶普通苗家山區的木板平房,就在這里卻孕育出了革命烈士杜丘。木板門窗上方的一塊“光榮烈屬”讓人感覺心情沉重。
現任指導員劉凱峰來過多次了,她知道“兵媽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每次來都必須要在她家吃飯、喝茶、聊天。
“兵媽媽”很能干,不一會功夫,幾道拿手農家菜就新鮮出鍋,大家一起爭著端菜盛飯,就象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戰友,我們來看你了。”
在“兵媽媽”家的對面山坡上,革命烈士杜丘之墓便掩映在一塊黃燦燦的油菜花之中。
按照當地的傳統方式寄托哀思。
脫帽敬禮表達對戰友的敬仰之情。
“兵媽媽”,我們還會來的,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兵兒子”來看你。
杜丘 男,苗族,湖南懷化市沅陵縣人,1987年7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06年11月入黨,高中學歷。生前系湖南公安消防總隊常德支隊武陵中隊一班戰士、一級士官。2008年11月6日,退伍前的18天,在撲救武陵區落路口原燈泡廠火災中壯烈犧牲,年僅21歲。2008年11月7日,杜丘被省公安廳黨委追記一等功,公安部政治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2008年11月6日凌晨,常德市武陵區落路口原燈泡廠車間發生火災,5時10分左右,車間北側大門上的鋼筋混泥土橫梁突然向外垮塌,正在此處設置水槍陣地的杜丘來不及避讓,不幸被垮塌的鋼筋混泥土橫梁擊中頭部,當場壯烈犧牲。犧牲時,手上的水槍仍然伴隨著他。
在退伍前的18天,年僅21歲的杜丘倒在了火場,四年消防部隊的磨練讓他有著軍人的果敢和消防人的意志,在湖南消防總隊常德支隊武陵中隊的營區里,官兵們用軍歌為喜愛唱歌的杜丘送行,淚流滿面。
杜丘出生在湖南湘西北的一個農民家庭,懷揣著從軍當好兵的夢想,高中畢業后,他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機會,于2004年12月入伍成為一名消防戰士。
入伍4年,杜丘先后參加滅火救援320余次,搶救遇險群眾29人,用行動忠實履行了一名消防官兵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得知杜丘犧牲的噩耗,各級有關領導第一時間趕赴常德,了解火災撲救過程,指導處理善后事宜。社會各界干部群眾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不同形式表達了對消防官兵和杜丘烈士的慰問和敬意。
11月7日晚10時,杜丘中隊的戰友手捧菊花,來杜丘犧牲的現場送別,一支支菊花落滿殘垣,送別的香煙繚繞,昔日的兄弟用這種特有的方式向他告別。
11月8日清晨,杜丘烈士的靈堂莊嚴肅穆,“熱心獻消防,青山埋忠骨,忠誠衛士忠誠志;丹心為人民,翠柏伴英魂,英雄時代英雄人”的挽聯是給杜丘最好的悼詞。
當靈車緩慢前行,送別的群眾站滿了大街的兩旁,白底黑字的挽聯讓街道顯得凝重,“杜丘,你一路走好!”,“常德人民永遠懷念你!”,“杜丘烈士永垂不朽!” 杜丘犧牲的當天,常德下著瓢潑大雨。而此時,天空放晴,陽光照著杜丘的靈柩為其送行。
“圖說常德!圖片說話!話說常德!只要你需拍!我就盡心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