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解析149期 答案公布
各位學友下午好~準備公布第149期【醫案解析】的答案啦!
公布答案前,來表彰本周的“腦洞大開學員”: @彭小華,希望其他同學再接再厲,爭取上榜!
話不多說,咱們直接公布答案~(作業題可看文末圖片~)
醫案:李某,男,45歲 2022年3月18日就診
【主訴】胃脘脹滿6個月
【病史】患者近半年來自覺胃脘部脹滿,食欲不振。平素下肢發涼,尿頻。晨起眼干,活動后減輕。日常容易胃脹,尤以食后胃脹明顯。為求系統診治,遂至我處就診。
【刻下】患者胃脘部脹滿,食欲不振,下肢發涼,尿頻急,唇干,眼干,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脈弦。
【診斷】胃脹
【辨證】脾胃虛弱,清陽不展
【治法】健脾益氣,升舉清陽
【方藥】補中益氣湯化裁
黃芪30g 黨參12g 炒白術10g 陳皮12g 清半夏12g
金櫻子10g升麻6g 柴胡6g 鎖陽10g 菟絲子10g
沙苑子10g 蒼術12g 甘草6g
7付,水煎服,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
【辯證分析】
1.該患者以“胃脘脹滿6個月”為主訴,故診斷為胃脹。
2.《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提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脾主升清、主運化、胃主降,主受納的生理功能和天地陰陽升降變化是一樣的,在人身中居重要地位。脾虛生化乏源,清陽不升,布散失職,必然可以導致機體失于充養,出現一系列病理表現。
3.患者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弱”,脾胃虛弱,運化失職,癥可見胃脘脹滿,食欲不振等;脾主升清,脾虛氣陷,不能將水谷精微吸收并上輸頭目,頭目諸竅失養,則見眼干、唇干;水谷精微不能上榮,中氣下陷及脾虛水濕不化,可見便溏。
4.又脾胃居于中焦,為臟腑氣機上下升降的樞紐,脾胃氣機升降失調,陽氣不能通達肢體,從而出現下肢發涼的表現。
5.中氣不足,久病及腎,腎之補充乏源,氣虛失于固攝,腎虛氣化失約,從而出現尿頻急。
6.綜上所述,患者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弱,清陽不展”,故治以“健脾益氣,升舉清陽”之法。
【用藥分析】
1.依據辨證,選用補氣升陷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方以黃芪,黨參升提下陷之中氣,佐以白術補氣健脾,助脾運化,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陳皮理氣健脾,使諸藥補而不滯;少量升麻、柴胡升舉中陽,助益氣之品升提下陷之中氣。因為考慮患者大便溏薄,暫去當歸。
2.佐以半夏,健脾滲濕,燥濕化痰,以防痰濁阻滯,影響氣機運行。
3.患者尿頻急,治以溫陽益腎之品,方用金櫻子味酸而澀,功專固斂;菟絲子性甘平,功能補腎益精縮尿;沙苑子性甘溫,可用于緩解腎虛不固所致尿頻;鎖陽甘溫,益精補腎;以上四味藥可以緩解腎氣不固之尿頻急。
4.蒼術苦溫燥濕以祛濕濁,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對于脾失健運而致胃脘脹滿,納呆食少,舌苔白膩等癥,最為適宜。
5. 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2022年4月1日復診
諸癥顯緩,囑前方加雞內金、焦三仙以增強健脾之功,繼續服用以鞏固藥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