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業務水平,促進學校發展
-----在全校教學研討會上的講話
老師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了民漢學校整合以后的第一次教學研討會,大家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發表了很好的意見,也通過了學校的教學管理中的一些文件,對今后提升我校的教學水平一定會起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就教學水平和師德關系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響者和建設者。教師的根本任務是依法育人、以德育人,教師的思想道德和言行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著重要而持久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僅關系到我校教師隊伍的形象,而且關系到育人的質量,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們在談到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時候,不能不首先要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是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重要內容。
教育肩負著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新的振興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證的重任。這是教育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重要體現。提高師德師風有利于我們改進學校的工作,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觀念,切實做好提高學生素質、培養人才的工作。
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為人民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高層次教育的需求,是教育代表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提高師德師風有利于改善學校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使我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二)提高師德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
教師:是指學校中傳遞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是因為:
1、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他們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無生命無思想的自然物。由于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同于其它任何行業,是培教人而不是培教物,這就要求教師職業具有強烈的表率性,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質,教師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起長期作用的。
2、教師的勞動任務,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善的個性,塑造高尚的靈魂,而不是簡單地從外部去“雕琢”對象,這就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只有教師自身達到標準,才能有效地用高標準去培養學生,達到塑造學生高尚靈魂的目標。
3、教師的勞動產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質量,既要求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師的勞動產品,是與其它產品不同的一種特殊產品。因為在工業勞動中出廢品還可以拋掉,農業生產中發現病苗可以撥掉,但即使毛病再多的學生,也不能拋棄他。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勞動產品,不允許有“不合格品”,不應當有“廢品”。
4、教師的勞動手段,是以自己的學識、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勞動者與勞動手段是融為一體的,教師的道德與才華直接起著教育工具的作用。
5、教師的勞動過程是直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處理如何,直接影響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而這些關系是否處理得當,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職業道德和知識水平的高低。
6、教師的勞動成果,是各個教師作用的有關總和,是集體智慧結晶。由于教育的周期性長,教師的勞動成效不像某些行業那樣直接、快速地表現出來,而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示出來,教師勞動成果的測定有其特殊的復雜和困難,難于完全量化和定量,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比其它行業更為重要。
(三)提高師德、業務水平是由學校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所決定
民漢合校一年來,由于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因此,學校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二是教學手段走向現代化,三是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四是社會聲譽逐漸提高。能夠取得這些成績,是因為我們逐漸組建了一支精干的教職工隊伍。有的教師教學能力強,教學藝術精湛,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因材施教,善于轉化差生;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好,能使課堂教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有的教師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學工作上,放棄了節假日,放棄了休息時間,忘我地工作;有的教師幾十年、十幾年如一日,不計名利,默默無聞地工作;有的教師生病了,身體還未復原,就又走上講臺;有的教師為了學生,聲音沙啞了,身體消瘦了,白發增多了,他們無怨無悔;住在校外的教師早出晚歸,為了按時上班,經常自己掏錢打的到校;住在校內的教師更是把學校當成家,起早摸黑,無私奉獻。他們用汗水和心血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用自己的行動塑造了艱苦創業,敬業奉獻,苦干實干,不甘人后的“育才精神”,正是教師們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教藝和拼搏的精神,才鑄就了我校今天的成績。
但是,學校在師德、業務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學校主要領導沒有從繁重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深入到教研組、年級組、課堂中的時間太少;有的領導沒有處理好教學和管理的關系,為了搞好教學而放松管理,這樣會“丟了西瓜揀芝麻”;學校有的工作務虛有余,務實不足;學校有的制度導向性較差,應淡化教職工的趨利性,引導教師抓教學上的實質問題。二是學校過去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制度訂得嚴,但執行不力,以至于教師中違背職業道德的事件時有發生。三是有的教師事業心、責任感不強,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履行教學“三認真”;有的缺乏協作精神,工作中單打獨斗,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研究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等方面仍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教學任務,不管效果如何;四是有的教師進取心不強,不重視業務能力的提高,工作中不求上進,不思進取,只滿足于學歷達標而不重視能力提高;重視評職稱長工資有余,鉆研業務發揮帶頭作用不夠;不重視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方法和人家的教學經驗,認真改進教學,只滿足于現狀;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總認為自己水平高、能力強,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客觀原因多,找主觀原因少。
三、我們開教學研討會主要解決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獻身教育事業,甘為人梯。
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人民教師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體表現。它是履行其師德要求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這就是說,只有具備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覺地履行其它師德規范,為人民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我們老師不計地位,不計名譽,不計報酬,不計時間,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長年累月默默耕耘,為培養下一代,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因為如此,人民教師受到社會的普遍尊敬和贊揚。人們把教師比喻為用知識雨露澆灌幼苗并使之茁壯成長的“園丁”,比做吐盡最后一口潔白明凈的纖絲,一心一意為人類謀幸福的“春蠶”,還比做將全部心血化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靈的“紅燭”。如果說科學、教育事業及其它事業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就是這部人梯的最初幾級。人們常常贊美大廈的高大、壯觀,但卻忽視它的根基。然而沒有大廈根基,大廈就會倒塌,也就不會有大廈。這是“園丁”、“春蠶”、“紅燭”、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許多教師把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的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其中不少培養了無數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種熱愛教育事業,以獻身教育事業為樂、甘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師德情感的表現。
2、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
我國古代早有“師表”的提法。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孔子作為教師,能被后世譽為“萬世師表”,確非偶然,他最早倡導以身作則,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而最可貴的是身體力行。孔子從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正因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學生愛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少年學生除了向書本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話就是真理,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說中小學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在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著學生。少年學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一定意義上講,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在“電子計算機”里,然后指導他們的行動,所以要塑造好下一代的心靈,中小學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為學生的表率。
率先垂范是為人師表的重要表現。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民教師應該表里如一,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得漂亮,做得很差,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而且對他們幼小的心靈產生極壞的影響。每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在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教師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每位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這是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又一重要要求。
3、熱愛學生 誨人不倦
教師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需要訴諸理智和感情,這種理智和感情的聯系,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尊重是熱愛的根據,熱愛是尊重的表現;沒有尊重便沒有熱愛,沒有熱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熱愛學生,是教師在一種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對學生發自內心的誠摯親密感情,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也是一種社會的感情。這種感情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對未來所表示的關注。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孤立地看,是師生之間的愛,其實這種熱愛,是教師以對祖國對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愛的具體表現。責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師體驗到自己是社會利益的代表者。中小學生都有對愛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熱愛;當教師滿足了他們的這種要求,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不斷深入的活動。
熱愛學生,并不是對學生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是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又說“教不嚴,師之惰”,這些話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嚴格并不等于懲罰。教師對學生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遠之。誨人不倦,就是教育學生要特別有耐心,全心全意培養他們,希望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甘當一輩子人梯,使兒童、青少年真正成才,使他們在德智體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熱愛學生,要堅持正面教育,要始終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學生人格,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當然,堅持正面教育并非遷就落后,姑息錯誤,而是要向學生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熱愛學生,更要做到對所有學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無類”,意思就是說,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歧視。好的學生要教育要愛護,差的學生同樣要教育要愛護,絕不能分高低貴賤、遠近親疏。對于差生,不但不能嫌棄和歧視,更應倍加愛護,對他們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實踐說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4、精通業務 學而不厭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把人類的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因而,勤奮學習,精通業務,掌握教學規律,是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決不單純是個業務問題,而是個社會道德責任問題。所以,千百年來,一直把精通業務的要求看作是師德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語文教學中有一句話“文以載道”,其實我們每一個學科都具有“載道”的任務。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古語說,“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又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些都是頗有道理的。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要一桶水,而且必須是一桶“流動”的水。因此每個人民教師,都必須勤奮學習,精通本行業務,要有學而不厭的進取精神。
人民教師不僅應當懂得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精通所授課程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應當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教學規律,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堅持邊教邊學,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加厚基礎,做到精通一門學科,又研究相鄰學科,使自己具有廣博精深的學問和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勝任本職工作。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新知識成果不斷增加,每個教師要勇于進取,勇于攀登,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學而不厭還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從總的方面來看,教師的知識和才能當然要高于學生,但是在某一點或某個問題上,學生有獨到見解,甚至比老師高明,這也是正常現象。遇此情況,教師應虛心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以彼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師德高尚的又一表現。
5、互相學習 團結協作
一般來說,教師的工作既較多地表現為個人的腦力勞動,但同時又是一種集體的勞動。這就要求每個教師既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發揮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發揮教師的集體力量,應該提倡在教師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學習的良好道德風氣。同一學科的教師,可能畢業于不同學校,教學時間有長有短,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他們之間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強有弱,這是正常現象。同事之間有實際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特別是同一學科的教師,要從教好學生這一共同目標出發,不要拆臺,互不服氣,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間要真誠相待。
在教師之間還要提倡有教學經驗,及時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識私有;有意見分歧,展開討論,共同探討,不要互相攻擊。在新老教師之間提倡: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輕。一般來說,老教師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師要向老年教師虛心求教,認真學習,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朝氣蓬勃、敢沖敢闖、上進心強,老教師也要學習青年教師的這些長處,對他們要關心愛護,精心培養,切勿求全責備,埋沒人才。
教師與領導、工人、教輔人員之間都要互相尊重和幫助,為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奮斗。
(二)二點要求:
1、提高認識:每個教職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師德和業務水平的提高,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學習,個個有所提高,并確保收到實效。
2、搞好學習:每個教職工要訂本學科的教學雜志,認真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把業務學習納入個人年度考核和繼續教育登記內容。
老師們: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良好的師德業務水平是一名合格人民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學校要求,以這次教學研討會為契機,把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深入開展下去,以優良的師風帶動教風,以優良的教風帶動學風,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為把五中創辦成一流的中學作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
2005~10~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