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學家做了大膽的實驗。
如果孕婦得了癌癥,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會受苦嗎?
傳統觀點認為,嬰兒的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不會發生癌癥感染。但在2009年,一名日本婦女在懷孕期間被診斷出患有晚期白血病,生下了一名女嬰。那女人死于大出血。女嬰在11個月大的時候也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
因此,有些人認為女嬰的白血病是由母親傳染的。
那么,癌癥真的會傳染嗎?在這個問題上,一些科學家做了實驗。
1. 將癌細胞注射到健康的人體內會致癌嗎?
如果把癌細胞注射到健康人體內,會導致癌癥擴散嗎?
1951年,美國Herita Larks死于宮頸癌。研究人員提取了她的癌細胞用于醫學研究,并將其命名為“海拉細胞”。
研究發現,當給老鼠注射海拉細胞時,老鼠會患上癌癥。那么,如果每天接觸海拉細胞的研究人員不小心將海拉細胞注射到體內,會有癌癥傳播的風險嗎?
有鑒于此,醫學科學家切斯特·索南(Chester Southam)決定進行人體實驗。
1954年,Chester Southam發現了一名白血病患者,在隱瞞了真相的情況下,他將海拉細胞注射到患者體內。后來,他找到十幾個病人,做了同樣的手術。
注射后幾天,患者的手臂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腫脹,確診為惡性腫瘤。然而,一個月后,這些腫塊逐漸消退,只有一名患者死于癌細胞擴散。Chester Southam認為,這位病人的死亡是由他自己的癌癥引起的,與注射癌細胞無關。
當時,由于特殊的社會環境,Chester Southam也對健康的人體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他招募了65名囚犯,在幾個月內多次給他們注射海拉細胞。結果顯示,這65名囚犯的免疫系統擊敗了外來的癌細胞,而且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加,囚犯減少腫脹的時間越來越短,說明他們體內已經產生了相應的抗體。
最后的結果表明,人類的癌細胞不會通過注射感染。因為癌細胞也是從正常細胞發展而來的,身體會經歷免疫排斥來識別和消除外來癌細胞。
2. 癌細胞是不會傳染的,但這些細胞是會傳染的
《Lancet Global Health》的一項研究顯示,2018年,世界上13%的新癌癥是由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在這些傳染性病原體中,有4種是最重要的:幽門螺桿菌、人類乳頭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幽門螺桿菌,主要引起非賁門型胃癌、賁門型胃癌和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約81萬例;
人乳頭瘤病毒,主要引起宮頸癌和部分口咽癌、肛門癌、陰莖癌等,約69萬例;
主要導致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約有36萬例;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導致肝癌和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約有16萬例。
1)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屬于一類致癌物,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傳播方式為口腔傳播。分餐,定期消毒餐具和筷子,注意口腔衛生,飯前飯后洗手,以及鍛煉身體等,都可以幫助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2)人乳頭瘤病毒(HPV)
HPV是一個大家族,目前已發現的基因型超過100種。
女性一生中有80%的機會感染HPV,但其中大多數會被免疫系統清除。如果高危HPV病毒持續存在,就會增加宮頸癌的風險。HPV主要通過性傳播,注射HPV疫苗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方法。另外,一定要注意性衛生,定期進行TCT檢查或TCT結合HPV檢查。
3)乙型肝炎病毒
有些國家是乙型肝炎的主要國家,約占世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三分之一。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感染乙肝病毒后,如不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有可能進一步導致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疫苗接種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此外,避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并確保安全性行為。
4)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與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主要的傳播方式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目前臨床還沒有針對丙型肝炎的疫苗。因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應及時進行常規抗病毒治療,以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3.警惕兩種主要的“家族癌癥”
除了致癌物外,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家庭癌癥”的出現。目前比較常見的“家族癌”是胃腸道癌和肺癌。
胃腸道癌癥
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等胃腸道癌與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研究發現,食管癌家族成員在飲食習慣上具有相同的特點,如動物蛋白攝入不足、經常食用發霉食物、偏好熱性食物等。
此外,如果一個以上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家族成員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肺癌
吸煙是患肺癌的主要高危因素。此外,二手煙和三手煙會增加家庭成員患肺癌的風險。因此,在有一人以上吸煙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員患肺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在這個家庭中發現癌癥已經令人心碎了。如果發生“家庭癌癥”,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癌癥本質上是不具有傳染性的,但我們在預防癌癥方面仍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要避免“家庭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