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腸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
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腸包括小腸、大腸和直腸3大段,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幾乎全部消化產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腸內進行。
大腸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通過直腸經肛門排出體外,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般腸道內菌群重量能達到1~1.5公斤,這是直超2斤重。
人體腸道內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細菌,腸道微生物總量的99%以上可能都是它。
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
根據腸道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以將腸道內的微生物分為有害菌、中性菌、有益菌三類。
研究發現,越健康的人,腸道菌群中微生物種類越豐富,有益菌比例越多,有害菌比例越少,越不健康的人,腸道菌群多樣性越差,有害菌多,有益菌少。
哪些因素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呢?
一是飲食不均衡,長期進食高油、高鹽、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會導致體內有益菌數量下降,有害菌數量增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二是不注意飲食衛生,如果平時未注意飲食,吃了霉變、變質的食物,可能會使腸道內的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進而誘發腸道菌群紊亂。
三是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內的雙歧桿菌的數量通常會減少,而產氣莢膜梭菌數量增加,可能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四是平時使用藥物,如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等,均可以抑制腸道敏感菌,在抑制致病菌時,也會損傷腸道內的有益菌,進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衡。
常言道:“病從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從嘴里吃進去的,并且細菌進入人體各處的主要途徑就是腸。
不難想象,腸道的健康取決于腸道的活動性,這些病菌就會受到腸內有益菌群的抵抗,不能在短時間內侵入人體其他的循環,很快就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人體腸道內存在許多微生物,腸道菌群互相制約,以達到腸道菌群平衡,如果出現異常,就需要進行調理,防治。
如何使腸道菌群達到平衡呢?
一是要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全谷物、豆制品,以及富含纖維性食物,適當吃水果、堅果、肉類,少吃精加工食物、高油高糖食物。
二是要加強身體鍛煉,堅持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等,同時每天提供足夠的飲水量,保證充足的睡眠。
三是選擇優質益生菌調理,優質益生菌能夠促進多種維生素和有益物質的產生,改善腸道內環境,益生菌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結構的功能。
益生菌通過調節腸道酸堿度、產生殺菌物質、營養和空間競爭等,多種途徑抑制腸內有害菌生長,快速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有利于增加有益菌群,減少有害菌群,促使腸道健康。
你的健康,我們一起上心,我們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如果雨亭寫的對你有所幫助,感謝你的關注和分享。
有緣相識,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健康養生,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的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