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幾位點評的老師,陳壽才,梁淑艷,王翠紅,劉艷琴,他們陸續(xù)點評的都非常好,非常到位,有理有據(jù),得到了領導和會員們良好的反響,我們都不是大家,可以說都在路上,為此我們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切磋,共同進步,首先我要詳細點評的是景春光的詩歌《楓葉》然后再簡評一下胡宗倉的《我在路上》,李文錦的《想你》。
三位老師參評的詩作,總體來看感情細膩,文字流暢,詩人都下了一定功夫,但風格也各有不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三位老師的作品。
首先,我們來看景春光老師用迷人的秋色為我們解讀大自然對于生命的恩賜。我們一起讀詩,一起沐浴。
楓葉
景春光
也曾擁有迷人的綠色
卻用赤紅彰顯執(zhí)著
深知
初冬即將凋落
卻始終堅守
對深秋的承諾
這是誠實的品格
山川隨意
時令嚴格
真實的自我
綻放在最美的時刻
也曾傲視寒意掠過
怎奈終究身單勢薄
拼盡氣力
固有的信念
終被現(xiàn)實擊破
風攜舞
雪伴歌
自然的法則
也會摻雜些許迷惑
景老師這首詩語言簡潔精煉,筆調卻別具一格。可以說是一首很好的詩作。詩人雖然從生活中截取的意象不多,但內容豐富,且感情飽滿,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寓意深刻。
楓葉是屬于秋末冬初的紅色,那么意味著她要扛過風霜侵襲,記得我們作協(xié)也曾組織過會員們去薊縣紅葉谷采風,想必大家都能回味起紅葉的風采,詩人從生長過程解讀楓葉的初心,起句“也曾擁有迷人的綠色/卻用赤紅彰顯執(zhí)著”詩人用白描手法實寫“綠色”是生命的底色,“赤紅”在這里是有深刻含義的,這里是詩人有意埋下的伏筆。
我們接著往下解讀
“深知/初冬即將凋落/卻始終堅守/對深秋的承諾/這是誠實的品格”詩人直接點題,定了整首詩的基調。紅葉傲立風霜的風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詩人的言外之意,若是我們做人,如此紅葉的氣節(jié),該是什么樣的品格?
“山川隨意/時令嚴格/真實的自我/綻放在最美時刻”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把山川和時令寫活,有機的契合了現(xiàn)實生活與紅葉品格的相得益彰。令人讀來眼前一亮,語言生動準確,活潑亦靈動。
紅葉經歷的什么樣的風霜雨雪,才會展示如此的無奈呢?“也曾傲視寒意掠過/怎奈終究身單勢薄/拼盡氣力/固有的信念/終被現(xiàn)實擊破”充分有力的回答了上文的“深知”。也道出了人生許多不如意的坎坷經歷。
作者以“風攜舞/雪伴歌/自然的法則/也會摻雜些許迷惑”作結語甚是巧妙!答案既在詩里,又在詩外,讀者可以無限聯(lián)想,思維空間甚為廣闊。
總之景老師這首詩寫的是成功的,語言張馳有度,生動飽滿,值得我們初學者學習。
接下來,我們看胡宗倉老師的參評作品《上班的路》。
我們來看詩歌
上班的路
文/胡宗倉
上班的路很長
只有起點和終點
有的人
剛剛踏上起點
就到了終點
有的人
把困難作為拐點
提前到達終點
而你,總是緊握手中的接力棒
把這條路延續(xù)到很遠很遠
起點即終點的人
注定與這條路上的風景無緣
行百里半九十的人
良心自有評判
心中有路
敬畏安全
把挑戰(zhàn)當做起點的人
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
詩人先從兩點入手,“起點”和“終點”兩個象是家和單位。這兩個點連接成線,是路線。路線是有限距離,而詩人日復一日往返于相同距離,相同時空引發(fā)思考,遂成此文。詩人聯(lián)想工作的艱辛和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接下來第三節(jié) “ 困難作為拐點/就到達了終點” 順理成章,詩人由衷感嘆“行百里半九十的人/良心自有評判”這句話深深的道出了生活中的無奈,結尾虛擬一條心中的苦,把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寄予希望。同時也是告訴我們不斷挑戰(zhàn)新的起點,希望之路才會越走越寬。總體來看,胡老師這首詩思路明晰,表達流暢,不足之處語言平淡,需要在詩歌語言感覺上下功夫,詩眼突出不太鮮明。讀來味道就不夠啦。
胡老師用珍視生命,不斷挑戰(zhàn)自我新高度構筑起一條心路。接下來我們來看李文錦老師的《想你》
想你
文/李文錦
今日的離別
是為了日后的相聚
短暫的分手
是為了再次的相依
顫抖的提起手筆
不敢寫下去
因為不敢說“想你”
想你
在心里呼喚
只想留一片凈土給你
想你在夢里
只想給你自由的天地
把思念藏在字里行間
是一份慰藉
把思念留于淺墨增香
是一份甜蜜
把思念融入詩文里
那是永恒的回憶
這一切的一切
都是為了
想你……
李文錦老師是一位高產詩人,且能駕馭多種體裁。今天我們解讀李老師一首現(xiàn)代詩《想你》。
這是一首抒情詩。全詩圍繞想你展開,首句寫離別是為了重逢,然后在一起。提筆那種矛盾心理抓住讀者的心,感情層次遞進,進入心里,更深層次的想是發(fā)自內心的想,便是自己的全部想念。
結構順暢,用情很深。不足之處,缺少審美意象的融合,感情上雖然用情很深,但筆力欠火候。我們希望看到李老師更好的作品。
最后,我跟大家講講我感觸最深的一些看法。當前,詩歌寫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里,有一種現(xiàn)象值得我我們探討。我想先跟大家談一下接受他人批評的態(tài)度和有愛的批評是對他人作品的尊重兩個話題。
違心的評論。那就是哪位會員創(chuàng)作出一首詩歌,大家一片叫好聲,附庸之聲,偶爾有一條保持中立的評價,既不得罪作者,又不討好作者,這算是稍微有點寫作常識的。那些少的可憐的批評或者建議的評價,不是太熟悉的關系,不愿意出口。其中緣由我想大家都清楚。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人都聽的進表揚,甚至有的可以說連吹捧都接受的理所應當,很難接受他人批評。作為一名詩歌創(chuàng)作者,我深有感觸,若從自身找原因,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同理詩歌就是詩人的門面,一旦詩歌的思想輕浮了,我們就該反思自己。批評家楊光祖曾說:“你的作品出來了,有人說好,有人喊罵,都是好事情,總比悄無人聲的好。無論肯定,還是批評,都是一種力量,一種支持。而且,嚴厲的批評,比廉價的吹捧,更有價值。”我們詩歌發(fā)表出來,就要把心態(tài)擺正,既要淡然接受他人表揚,也要坦然接受他人批評。
第二,我們說說有愛的批評是對詩人的尊重。
真正嚴肅的批評你作品的人,才是對你負責人和尊重,也是希望你創(chuàng)作越來越提升的人。要知道廉價地表揚一首詩,是對作品和詩人的褻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需要肯定詩人作品,也要嚴肅批評,是對詩歌詩人的一種尊敬,也是對詩歌藝術的敬畏。
總之,無論是詩人還是詩評人,都要有寬仁的風度,和良好的姿態(tài)。
文藝家在面對真正嚴肅的批評的時候,應該能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用社會學、交際學的眼光來看待批評。我們既然從事了文學藝術,就都是脫俗之人,應該具有一種超越的心態(tài)。批評你,是因為你值得批評,你有批評的價值。很多作家、作品,是沒有批評的價值的。真正的作家應該警惕不負責任的吹捧,而歡迎那種嚴肅的認真的批評。
周祝國:遵化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詩歌協(xié)會主席,《四季風》雜志執(zhí)行副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唐山市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已出版詩集《燕山詩魂》《四季花絮》《云海詩情》《清苑霞霓》《周祝國詩選》《周祝國文集》六部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