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坊間盛傳的“重慶進行教育改革,整頓'公參民’學校”,終于落下實錘!
重慶多個區域的政府官網掛出文件,全力整頓“公參民”學校。信息來自重慶渝北區人民政府官網
公參民,通俗點理解,即掛了公立學校招牌、公立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比如,我們熟知的一些公立名校的民辦分校。
整頓“公參民”,此前一直是傳言。
比如,掛牌民辦學校要和公立學校完全脫鉤。要么轉為公立,收歸區域教委麾下。或者摘掉頭上公立學校的帽子,作為一個純粹的民辦學校存在。但上周九龍坡區、沙坪壩區、渝北區、北碚區公布的文件,直接坐實了這一傳言。以渝北區為例,在「2020年度履行教育職責自查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在“2023年6月全面完成'公參民’學校綜合整治”。信息來自重慶渝北區人民政府官網
這會造成什么影響?短期內,最直接的影響有兩點。
第一,“公參民”學校將迎來陣痛期。尤其是本身師資力量和教育質量很一般、只是掛了公立學校招牌的民辦學校,必將遭受重創。
第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立學校的含金量會得到顯著提升。尤其是老牌公立學校的本部校區。
這一點已經得到印證。
渝中區的巴蜀劍橋小區,因為是“巴蜀小學+巴蜀中學”的學區房,近期因為整頓“公參民”、公立學校價值得到提升,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
1月份小區掛牌均價26693元/㎡,4月的最新掛牌均價約31492元/㎡。短短4個月,業主“野心”十足,房價漲了4800元/㎡、漲幅高達17.99%。小區掛牌均價31492元/㎡,是什么概念?已經可以吊打重慶主城區九成以上的新房價格。這就是優質公立學校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后,大眾最直觀的反應。而巴蜀劍橋所在的渝中區,因為教育資源豐富,有不少優質公立學校的本部,傳統教育強區的優勢再次被強化。比如,重慶排名前三的公立小學名校本部,全部在渝中區:人民小學,巴蜀小學,人和街小學。本次教育改革后,以往手持學位房、掛牌校學區房的家長們,必須重新審視手中的底牌。
下一步,很多家長的選擇,恐怕是將目光轉向有優質公立學校且是本部的教育強區。
但是,很多人“覬覦”渝中區優質教育的同時,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渝中區多老舊房屋,尤其是各類名校周邊拆不動的“老破大”、“老破小”。這里又不得不提巴蜀劍橋,2006年建成的單體樓、房齡15年。因為是單體樓,沒有環境可言、小區的物業形同虛設,是一個可以隨意進出的開放式小區。又比如緊鄰人和街小學、巴蜀小學、巴蜀中學本部的張家花園。地理位置優越,占據了渝中區最好的學校資源。但它已經是上世紀修建的渝中區舊樓,居住了大量的老人、沒有電梯,居住品質實在是不算好。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想出了一套“委屈自己、成全孩子”的解決方案:在學校旁邊買一套“老破小”,得一個上名校的機會。然后住在另外的、有生活質量的房子里。但這會面臨一個非常尷尬且讓人疲憊的結果:每天要浪費大量時間在往返學校和家的路上。再加上每周一天的“限行日”,有車也無濟于事,會更加痛苦。假設孩子的小學和初中都在渝中區上學,每天往返車程2小時, 9年時間或許要在路上浪費6570個小時。
浪費這6000多個小時,必然不是家長心之所向。省下這幾千個小時,拿來陪伴孩子、享受生活,豈不是更好?
道理,父母們都懂。但沒有更好的選擇。
被浪費的時間有些時候,卻會體現出自己獨有的包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子總有機會推陳出新、更新換代。
作為重慶的“母城”,渝中區發展到現在,基本已經處于無地可供的狀態。隨處可見的,是重慶“上一代”的建筑,高密度的塔樓。
尤其是渝中區最精華的渝中半島,幾年都不見得會有一個新樓盤。而目前在售的新樓盤,建面均價大多在3萬以上。
如果再把范圍縮小一點,聚焦到渝中半島里巴蜀小學、人民路小學、人和街小學3所名校同在的大溪溝片區,只能挑出一個樓盤:合景泰富天鑾。合景泰富天鑾和三所名校的位置關系(非這三所學校的學區)豪宅的品質毋庸置疑,價格也肯定不會便宜;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這個盤。
最后建議一件事。
計劃為孩子獲得更好教育的家長,在重慶教育改革的當下,更需要提前布局。去了解口碑較好的公立學校的劃片范圍、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