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總有人曬電影票,幾乎都是《摔跤吧,爸爸》。單看片名兒我一星兒興趣都沒有,也同樣沒興趣去分享朋友們的觀后感。但凡與體育有關的,都不是我關注的領域。無奈網上的評論似乎一直沒有間斷,每天打開網頁,無意間都會瞥見相關的標題。 那天隨手打開了一個連接,好像評論不錯,才知道原來是印度片兒。
關于印度,我內心對這個國家所標注的符號只有兩個,首先它是西游記里師徒四人忙活多年的最終目的地;其次這里出了個泰格爾,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實這兩個方面,也大概得益于自已學中文的緣故,如若不然,對印度的了解也只能敷衍兩道填空題而已,因為它如今的表現,的確難以讓人產生向往之心,文明的印記好像已非常不明顯,基本上若隱若現了。
說起印度電影,我沒完整看過一部,有時家里的電視機里也放,那是老公在聚精會神的看,演員的長相特征,音樂的節奏,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是印度片兒,我偶爾會瞟上一眼,似乎通篇都在唱啊跳啊。漂亮的女人和歡快的音樂,是印度片兒的兩大特征,只是讓人耐不住性子看劇情。老公總說印度女人眼睛大,兩眉中心點個美人痣,特別漂亮,他喜歡看。不用多說,男人只是好色,估記電影情節他也看不進去。
端午放假,實在沒地方可去,跟兒子一商量,決定去看電影。到影院售票處查詢,正當場次的就是《摔跤爸爸》,于是買票入座。兩個小時下來,我簡直要對印度另眼相看,甚至肅然起敬了。
影片讓人在詼諧中幾度落淚。有望子成龍心切的淚;有吃苦受罪難堪的淚;有父女通話諒解的淚,有實現理想驕傲的淚。去影院前擔心里面的空調太凍,備有一條絲巾,不想卻被當手帕用了,擦了不少淚水在上面。或許我的父母親,或許我自已,或許我的孩子,都應該真真切切體驗過其中的滋味,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看似關于摔跤,實則關于人生方方面面,看過不落淚的,要么是鐵石心腸,要么還不太懂事。
幸運的是,兒子在這個年齡,跟我一起看到這部影片。眷眷父母情,拳拳子女心,通過影片都被逐一點破。兒子今年高二,也像他的同齡人一樣,開始不喜歡聽父母的說教了,而我也很應景地收起了苦口婆心的行為,只能在必要時遞給他一個眼神,但心里總有那么一點擔心,不知他是否真的懂我。而觀看影片像是進行了一個說明會,有著強大的說服力,我相信他能理解。出了影廳,進了電梯間,我忍不住問兒子,好看嗎?他說,挺勵志的。
影片中沒有像其他印度片兒那樣,看到大量的美女和舞蹈,但是聽到了那熟悉的音樂。兩個小姑娘最初被爸爸逼著去鍛煉的情景,一系列的蒙太奇鏡頭穿插著悠揚的印度音樂,搭配著心理描寫的字幕,對觀眾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讓你認為那分明就應該有一種舞蹈,看到的卻是兩個不情愿的奔跑少女,多少辛酸多少誤解被音樂全部化為了詼諧。
我也愿意把《摔跤吧,爸爸》歸為好電影。真正的好電影是豐富人的內心,而不僅僅是感官上的驚醒。當然,我不懂得影視評論,也認不出幾個明星,但我相信他們都是很優秀的演員。體育頻道的摔跤比賽,我從來不看,但在影片里,我很認真的看了五六場摔跤比賽,而且場場都看得很投入,忽然覺得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比賽。
老公那天沒在家,所以沒有一起去看電影。等他一進家門,我立即跟他分享觀影感受,又一次發揮講故事的特長,把情節壓縮成五分鐘。我說,是場好電影,真的,有機會我陪你再去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