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是歐洲的第二大河流,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仿佛帶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多瑙河畔。伴隨著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電視直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多瑙河兩岸美麗的景色,或者是欣賞在奧地利最著名的古堡中優美流暢的芭蕾舞表演。
新年馬上就要到了,美女主編讓我說一說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大了,因為她歷史久遠,曲目繁多,著名指揮家云集,趣聞軼事不斷。雖然有難度,但是我還是先把音樂會的歷史向大家介紹一下吧。其他的內容將在以后結合樂曲陸續推出。
每年的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11時,也就是北京時間的新年18:00,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現在被稱為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出以約翰·施特勞斯家族為主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之一——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下面,我們回顧一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歷史:1847年12月31日,維也納郊外的一個露天舞臺舉行了一場音樂會,指揮者就是施特勞斯家族的創始者——老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持續到1848年新年的鐘聲敲響,這應該就是新年音樂會的雛形。1873年4月22日,小約翰·施特勞斯在金色大廳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了他的作品《維也納的氣質圓舞曲》,奠定了“圓舞曲之王”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基礎。
而據史料記載,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新年音樂會是1941年1月1日舉辦的,此后每年的音樂會在元旦當日的上午舉行。1959年,電視錄制播放系統正式進入了音樂會,由于廣播電臺和電視的作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盛會和奧地利音樂文化的象征。
1987年,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進音樂會的實況錄像。從1996年開始至今,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年都派專題攝制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更多的中國人對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圍繞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著更多的話題:比如過去每年的指揮基本上固定一個指揮家,而現在是每年會換一位指揮家;過去的音樂會上全部都是施特勞斯家族的曲目,現在則增加了其他著名作曲家的曲目。但是,永遠不變的,是每年音樂會的最后兩首樂曲,這就是《藍色多瑙河》和《拉德斯基進行曲》。
《拉德斯基進行曲》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作品,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被廣大聽眾熟悉并喜愛,它成為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1987年元旦,奧地利指揮大師卡拉揚很有創意地背轉身,示意全場觀眾跟著樂隊一起有節奏的鼓掌,從此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一個慣例。如今早已熟悉這套程序的觀眾會非常完美地配合《拉德斯基進行曲》的演奏,把音樂會推向最高潮。
上一篇:芳華年代,致我們自己的青春
佳麗世界,是文藝青年的家。
不管她在哪里,我總在她的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