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的學科奧賽那么強勢,至今卻沒有拿到一個諾貝爾獎?因為中國的男人在做小男孩的時候,沒有玩、不允許玩、被別人玩……主講人話音剛落,省常中藝體中心掌聲一片。
17日,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做客“常州公開課”,犀利詼諧的言辭征服了現場的觀眾。聽聽這位曾被評為“最受學生喜歡老師”和“最牛憤青教授”的成才之道,對家長們或許有些啟發。
請寬容孩子的失敗,挫折、委屈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但是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愿的。鄭強認為,能考入著名的大學,只能代表孩子高考成績的領先,但不能代表步步都領先,更不能代表以后永遠領先。
恰恰相反,鄭強認為,很多時候,正是這一步的領先,讓孩子喪失了再一次領先的動力。他說,不少學生考入著名學府后,面對周圍都是和自己同樣優秀的強勁對手,不能像高中那樣名列前茅,孩子很可能有挫敗感。假如這個孩子考進稍微差一點的學習,他可能會更自信,對后續成長更有利。
有一個鮮明對比。鄭強曾做過統計:考入浙大的研究生中,來自一些“名不經轉”的學校的孩子的分數,往往要比浙大本校學生的分數高出30分左右。這也進一步說明,一時的挫敗使得這部分孩子更加奮進。
所以,鄭強希望,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在孩子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時候,請家長們能多一點寬容,成材需要不斷地努力,以后的路還長著,艱苦、挫折和委屈也利于孩子的成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