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終結性評價 體現新課程理念——高中信息技術命題技巧實踐研究
陳丹亞
摘要:論文以2009年寧波市高中信息技術命題比賽(會考卷)為例,結合平時教學中對高中信息技術命題技巧的實踐經驗,從會考命題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如何體現三維目標、如何做到規范化命題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疏理與總結。對命題的方法與技巧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會考 命題 新課程 終結性評價
一、問題的提出
自浙江省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采用何種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成效進行合理評價,同時體現新課程理念,是很多教師一直在研究探討的話題。
高中信息技術會考,現已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終結性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方式。實施新課改以后,為了充分發揮該評價方式的監控、導向、激勵、促發展的功能,會考命題改革也成為課改中的一個亮點。在實施新課程的幾年中,本人對會考命題從試題的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富有創意的改革,努力做到評價與教學不脫節,并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學習的方法與規律,使評價發揮應有的導向、檢測、激勵、改進等作用。
論文以2009年寧波市高中信息技術命題比賽(會考卷)為例,結合本人多年來對高中信息技術命題技巧的實踐經驗,從會考命題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如何體現三維目標、如何做到規范化命題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疏理與總結,形成此文,作為引玉之磚。
二、命題要體現新課程理念
(一) 突出人文性, 讓試題注入和諧與關愛
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課標》要求平日的教學目標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所以,為了體現評價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導向功能,會考命題也應結合“三維目標”,進行全面評價。“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看似較“虛”的隱性目標要現實化,就必須滲透于顯性目標的考察之中。
因此, 新課程下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命題要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其內容和形式就應蘊含人文關懷。要達成這一目標, 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將命題置于關注學生人性發展的高度,結合教材知識點的檢測, 加入一些能夠引起學生道德碰撞、情感共鳴的因素。
在本次比賽準備素材時,EXCEL操作題我選用了當下最新的話題,哥本哈根會議討論的環保、各國碳排放量以及減排目標的數據,旨在說明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宣揚哥本哈根會議精神,倡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推廣低碳生活。
網頁制作選用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結合會考考點設計制作一個小網站,通過廉政故事、廉政廣告、廉政警句等欄目,宣傳關于廉潔從政的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會評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Photoshop圖像處理選取了“愛護地球”為主題,結合森林植被保護、空氣污染情況、珍稀動物保護等素材,制作一張愛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宣傳海報。
Flash動畫制作選用“四季變換”為主題,以四季風景、季節特色為基礎,融合語文、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凸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加深體會。
在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命題時突出人文性,選用原創和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讓試題不再單調乏味,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我在本次命題比賽一個嘗試和亮點。
(二) 強調試題多重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體現學生能力層次
新課改以后,教學從原來的教授轉變為重在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創新創造的能力,所以命題更注重應用性、靈活性,要體現“學以致用”的意識,避免機械記憶,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在檢測中能體現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理解的程度,促進學生自覺地進行積累的知識的遷移。
試題對學生能力層次的考察可以采用“識記”、“ 理解”、“ 應用”、“ 綜合”等作目標分類,體現了對學生從最簡單的、基本的到復雜的、高級的認知能力的考核。
試題的題目類型應根據考試課程的特點和考試目標合理選擇,信息技術會考是上機考試,題型主要包括選擇題和操作題,選擇算法模塊的考生還有填空題、分析題等。按照《考試規范》要求,識記、理解類試題須控制在60%以內,并應盡量避免單純考核記憶水平的題目。一份試卷中主觀性試題和客觀性試題的搭配應合理,且題型種類數應適中,這一點我們有明確的試題結構引導。
但是,如果一個考核知識點在同一試卷中對應一種題型,原則上只能對應一種能力層次。由于分值與考試時間所限,命題時要根據教學的主要目標,精心選擇對學生發展最有價值的考試內容,有的題型,我們可以力求一題多測。如:
某學校要為80周年校慶出一份校慶紀念冊,檔案室卻無法找到70周年紀念冊的電子稿,只有印刷本,現在想從70周年紀念冊中獲取學校奠基至70周年的教職工和學生名單,你認為最好的方法是 ( )
(A)手工輸入電腦,用WORD軟件處理
(B)用數碼相機拍攝得到圖片,并在Photoshop中修改
(C)用掃描儀將印刷本掃描成圖片,并用OCR軟件識別為文字,再用WORD進行處理
(D)用掃描儀將印刷本掃描成圖片,并在Photoshop中修改
在這個題目中,既考察了學生對WORD軟件、OCR軟件、Photoshop軟件功能的了解,還考察了學生對數碼相機、掃描儀等硬件設備的了解,更重點考察學生對OCR軟件使用流程的掌握,這樣,綜合考核了學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學習方法及操作習慣,并鼓勵學生發展個性品質。
這樣的試題不僅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結合平時教學的三維目標,體現相應的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疾炝藢W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這一認知過程。
三、命題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突出教學重難點
(一) 命題要將“考”與“教”統一起來
高中信息技術會考是學生學習水平的測試, 沒有選擇和甄別的功能, 主要衡量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的基本要求, 所以應該嚴格按照教材中的要求來命題。試卷命題應源于教材, 緊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力求體現開放應用的意識。
命題者首先要熟悉教材,理出教學目標, 即本冊( 本單元)教學應達到的教學要求是什么。同時,命題者要樹立開放性觀念, 要努力建立課本與課外的聯系, 以教材為基點適當向課外開放、向生活開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自己的理解, 在特定的情境中創造性地發揮出平日的學習成效。
其次,命題要突出日常教學的重難點,如選修多媒體技術的考生,根據《課標》的指導和《會考標準》的要求,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大部分精力就集中在講授EXCEL、Frontpage、Photoshop、Flash四個軟件的操作與涉及的相關應用以及延伸的理論知識。所以,以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卷的試題結構分布是合理且貼近我們日常教學的,會考命題有著重點的體現,可以很好的引導教學,服務教學,可以說“考”是為了服務“教”,“教”的成效在于“考”。
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卷試題分布
基礎卷 選擇題 3*6=18 分
EXCEL操作題 4小題,20分
網頁制作操作題 4小題,20分
算法與程序設計 選擇題 3*8=24 分
程序設計填空題 4小題,第1-3小題,每小題4分,第4小題6分,共18分
多媒體卷 選擇題 3*4=12 分
圖像處理photoshop操作題 3小題,15分
動畫制作FLASH操作題 3小題,15分
(二) 命題采用雙向細目表落實知識點,統籌全局
要按照上述試題結構的分布去出題,表面看似乎不難,但落實到具體的知識點,并控制各個知識點和整卷的難易程度就困難了。一張試卷知識點分布是否合理,難易程度控制恰當,是應該由“命題雙向細目表”來引導和決定的。所以,出試卷前,首先應該建立一張合理的命題雙向細目表。
考試命題雙向細目表是一種考查目標(能力)和考查內容之間的關聯表,是一個測量的內容材料維度和行為技能所構成的表格,它能幫助成就測量工具的編制者決定應該選擇哪些方面的題目以及各類型題目應占的比例。
雙向細目表的制作應該同課程大綱及考試大綱的相關規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識內容的選擇,要依照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的要求,試題范圍應覆蓋課程的全部內容,既要注意覆蓋面,又要選擇重點內容,并要考慮學生的考試時間。
制作雙向細目表時,試卷中擬對學生進行考核的“考核知識點”須按章次進行編排;雙向細目表中考核知識點的個數須與試卷中涉及的知識點個數相一致。所以本次會考命題時,嚴格參照《會考標準》,羅列出試卷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包括所在單元、知識點及具體條目編號)、考試要求、難度系數、題型和能力要求。如果不是將試卷知識點和各個參數的對應關系集中在一張表格,則應填寫各考核知識點在試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簡單的劃“√”。
這次因為是命題比賽,所以我們的雙向細目表還增加一項“試題來源”,提倡參賽者最好是“原創命題”或者是“改編試題”,避免采用“課本原題”。
例: 浙江省高中會考命題細目表
學科 高一信息技術(基礎部分)
知 識 內 容 考試要求 難 度 值 題型 能力要求 試題來源
知識
單元
知識點 條目序號 a b c 0.8以上 0.8—0.5 0.5以下 單選 操作題 觀察 記憶 操作 分析解決 課本原題 課本改編 自
編
一 1.信息的載體 1 √ √ √ √ √
2.漢字編碼 3 √ √ √ √ √
3.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5 √ √ √ √ √
二 4.網上信息的瀏覽與獲取 2 √ √ √ √ √
5.利用數據庫管理信息 13 √ √ √ √ √
二 6.字符識別與文字處理 6 √ √ √ √ √
二
7.1.數據計算 7.1 √ √ √ √ √
7.2.數據排序 7.2 √ √ √ √ √
7.4.創建圖表 7.4 √ √ √ √ √
7.5.圖表的分析與應用 7.5 √ √ √ √ √
三 7.3.插入圖片,屬性設置 7.3 √ √ √ √ √
7.4.設置超級鏈接 7.4 √ √ √ √ √
7.2.合并單元格,輸入文字 7.2 √ √ √ √ √
7.5.網頁基本屬性設置 7.5 √ √ √ √ √
四、規范化命題應注意的細節問題
(一) 語言組織要精簡到位,不產生歧義
光是素材準備的漂亮是不夠的,我們的目的畢竟是出試卷,不是作品比賽。所以,最難的還是如何組織精簡準確的語言說明題干和選項,以及操作要求,不讓學生產生歧義性。
關于試題的語言組織,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 試題描述要盡量采用專業術語,避免太白話
會考是省級考試,關于試題我們無論是在描述選擇題題干、選擇題選項、操作題步驟或要求,或者是程序的填空要求,我們都應該盡量采用專業術語進行描述。
2. 題目最好要源于教材,不參考他人現成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