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劉潛,這是我的第2杯金桔檸檬,加冰,少糖。
能點進這篇文章,說明
你在搞錢!
不止說明你在搞錢,還說明你搞到的
錢并不多!
至少,不足以讓你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我說得對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請往下看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為什么當代年輕人一心搞錢,依舊沒錢?
因為搞到手的錢根本不夠花;
因為買車買房要錢;
因為談戀愛要錢、結婚要錢、生娃養娃更要錢;
因為當今社會處處都盯著你干癟的錢包;
因為沒有錢,說話都不敢大聲;
因為沒有錢,不敢對心儀的女孩表白,只能看著她跟別人去酒店聊天;
因為沒有錢,過年都不敢回家,生病都不敢買藥,被欺負不敢反抗;
因為沒有錢,連買個飛機B都是挑便宜的;
因為沒有錢,在這個社會你什么都不是;
如果不搞錢,就會跟不上國家發展的速度;
如果不搞錢,就沒有照顧老家爹媽的能力;
如果不搞錢,就會被這個時代慢慢的拋棄;
如果不搞錢,就會不自覺感到害怕和空虛;
因為搞錢,可以讓我們變得自律,強迫學習新的能力;
因為搞錢,可以讓我們找到高壓生活里的向往和奔頭;
因為搞錢,可以讓我們看起來不至于格格不入;
因為搞錢,可以讓我們擁有最基本的安全感!
可是我們都已經這么努力的去搞錢了啊,為什么還是沒錢?
為什么一到月底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啊?
為什么打車點外賣訂酒店都是挑便宜的啊?
為什么干了主業又干副業還是存不到錢啊?
為什么明明月入好幾個K還是買不起車啊?
是啊,為什么我們一心努力搞錢,兜里還是沒有錢......
以上提到的,都只是客觀原因,是不那么輕易被改變的,不作研究。
我接下來只討論兩點,我們自身主觀上的原因:
一、只是“一心”搞錢,而已
社會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另外80%的人只是在心里想:“我要搞錢!我要搞錢!”
“搞這個有錢,我要搞這個。”
“那個朋友去年搞了不少錢,今年我要跟他搞。”
“這個是風口行業,還在紅利期,我要靠這個搞錢。”
......
刷刷抖音,看到人家都是豪車美女,人均百萬收入
再看看自己桌子上的泡面,信用卡的還款日又快到了
再一刷,刷到一條學python月入過萬的廣告,點進去看看
“我感覺我又行了!”
打開知乎,推送的全是些人家怎么靠副業月入過萬的回答
想想自己按時上班天天加班,到手也不過4K出頭
點進回答里認認真真的研究了半天,原來人家賺錢這么簡單
“我感覺我又行了!”
事實上,這80%的人,有80%的時間是在心里搞錢
只有20%的時間,是在行動上搞錢
(此時幾個年輕人的臉悄悄紅了,偷偷低下了頭)
(甚至還想關掉這篇文章,說我“毀謗”)
哎,別急,且聽我往下說
二、不會存錢,也不會花錢
說白了,就是不會理財,財商不夠高
(你放屁!你又“毀謗”我,我基金上個月賺了3個點!哼!)
(傲嬌臉)
各位看官不妨好好想想,自己真的會理財嗎?
每個月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工資的(學生是怎么安排爸媽給的生活費的)?
銀行卡余額超過平均水平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心態?
每個月有多少時間是在等工資、等生活費的?
突然有一筆獎金或者橫財到手,你選擇下館子還是靜靜地放進卡里?
我的大學室友A,他的理財觀念是這樣的:
手里有1500,就只花500,1000不動
500快花完了就想辦法掙,堅決不動那1000
手里有10900,就只花900,10000不動
9000快花完了就想辦法掙,那10000堅決不動
總之就是只花零頭,不動整數,堅決不借,有多少錢辦多大事
從大一到大三,他存到了4個W
之前我媽跟我說:錢是存出來的
我不服氣,反駁:錢是賺出來的
事實證明:資產是積累出來的
靠販賣體力、出賣時間換取金錢的行為,都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換取溫飽,真正的賺錢應該是靠自己的知識、閱歷、經驗、和資產的積淀,平等的從社會上拿到屬于自己的財富,并且可以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拿到應有的報酬。
有多少花多少,看起來生活水平在提高,實際上只能保持在那個水平
有500花1000,雖然看起來每天都在搞錢,實際上只是在賬單的壓力下給自己找的借口
現在少一些娛樂消遣,少一些無效社交的“應酬”,少一些自欺欺人的借口
多一些投資自己的樂趣,多一些學習提升的習慣
誰的壓力不大,誰活著不累,誰不想香車美女享受生活
沒有多少人出生就在羅馬
所以,一起加油吧!
謹以此文獻給正在努力搞錢的所有人!
的金桔檸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