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5 晴
最近,我的日記換了一種寫法,我翻閱了一下過去的讀書筆記,把有價值的內容悄無聲息的嫁接到了我的日記里。
寫日記只是一種方式,或一種載體,核心在于傳遞價值,這些價值包括思想、方法、策略等,總之,就是能讓讀者看完覺得有收獲。
有收獲算是入門標準,要想讀者粘性更大,就得有用,不是飄在半空中好看不好用的理論。說白了,必須是實打實的實戰經驗,所以有人問我:“怎么才能寫好日記?”
我回答:“日記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就好比寫總結,如果你一天都沒干出什么有價值的結果,即便是你再會寫,那也是意淫,P用沒有。如果你每天玩命干活,干的結果非常NB,讓人心生敬慕,即便你沒啥學歷,語句都不怎么通順,你寫出來的內容照樣會引來無數人的瞻仰和膜拜。”
如果僅僅是有用,這個層面也還不夠,很多東西都有用,但并不沒有得到傳播,如果不能自動傳播,最終都會銷聲匿跡,這是一個常識。
看看明星,只要拍出來的作品不具有影響力,他們很快就銷聲匿跡了。這里最典型的應該是陳國坤,當年拍《李小龍傳奇》的時候多火,現在還有他的身影嗎?
他在拍完《李小龍傳奇》之后,先后拍過《大營救》、《大唐雙龍傳》、《馬永貞》,這些內容我都看了幾集,里面也聚集了一些明星,不過里面的人物角色飾演的實在有點慘不忍睹,后來我直接就不看了。
陳國坤多年模仿李小龍,所以飾演李小龍很像,不過他在飾演其他角色的時候,則是完全沒進入角色,有形無神,缺乏神韻。這應該跟他不是表演或導演系科班出身有莫大的關系。
為什么我只研究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試問在當下,還有誰在寫作的影響力能和金庸匹敵?
他的武俠小說和電視劇幾乎婦孺皆知。
寫日記僅僅有影響力還是不夠,還必須有傳播力,傳播力的標準不是瀏覽量高,而是轉載加分享的量高。
在當下這么浮躁的社會,如果沒有足夠的價值,是沒有人愿意去轉載和分享的,雖然只是舉手之勞。
這就要求日記的內容別具一格,這種別具一格不是說很花哨,而是要求寫的內容在當下很實用,這種實用還要和過去的做法不同,甚至是顛覆性的,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寫的是事實和真相。
只是這個事實和真相很多人沒關注,或者不在意,這個時候如果誰寫出來,雖然會刺痛一些人,但更多的是帶來海嘯般的沖擊,雖說有些“毀三觀”,但真正帶來的是成長、蛻變和警醒,甚至是頓悟。
這就需要日記不僅僅提供價值,還需要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者說帶來心靈的震撼,讀者有一種“開天眼”的感覺,這樣的內容就會引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從而非常樂意轉載和分享。
人生獲得生存能力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通過傳授獲得的,即理論;另一個是靠自己實踐獲得的,即經驗。
理論和經驗區別和聯系在哪?
理論來自學習,經驗來自實踐。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這叫“學院派”,就是所謂的老師和教授,理論很深厚,但欠缺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還有一種,實踐經驗很豐富,但理論高度欠缺,這部分叫“實戰派”,這是很多人推崇的。
不過,這種實踐者也有短板,由于缺乏理論的指導,這種人很難做大做久,這種歷史上叫“土匪”,土匪實踐能力很強,但遇到專業正規軍立馬就敗下陣來。
無論學什么,想達到一定高度,就必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
只有這樣,你才會對一些問題有更加深入透徹的分析,就好比我寫《生存法則》一樣,既有理論的支撐,又有實踐的案例。
最近,有多名讀者詢問語言表達的問題,都覺得自己說話太啰嗦,缺乏邏輯,思路也不清晰,最重要的是無法抓住根本,不知道該怎么修正。
三年前,我也有這樣的問題,后來我經過一系列的訓練,我的語言表達精進了不少。
在訓練語言表達的時候,我看過一本書叫《做單》,上面有一個訓練方法很好,具體方法如下:強迫自己無論多復雜和多少種問題,必須在三秒鐘、二十個字內說清楚,每次電話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見面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強迫自己與任何人溝通之前,通過觀察他身邊的細節,三句話內必須說出他最關心的話題,并為此次對話的目的服務。
強迫自己能不自己處理的事情就不處理,只做那些缺自己不可的事務。
簡單不?
有些事只有自己做過才知道其中的難易。
試試吧?
今天分享《生存法則》的第一條:物競天擇。
什么是“物競”?
生物的生存競爭。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昨天我推薦的視頻《動物大遷徙-危機四伏》?
如果沒有,一定要抽空看看,這是對《生存法則》最真實的記錄、最直觀的闡述、最殘忍的展示。
相信看完后,你會對競爭有更深刻的認識,從此之后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那顆婦人之仁會漸漸退卻,“強者為王”的法則將會扎根于內心。
草原上的羚羊為什么會飛奔?
因為獅子來了,跑的慢的就會被吃掉、被淘汰,跑的快就會活下來。
其實,不光是現在,自古人類歷史以來,不同朝代的人都會感到生存的壓力,因為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有競爭的,既然有競爭就有淘汰,這就是“物競”。
有讀者曾問我:“為什么我的銷售業績不好?”
我回答:“缺乏生存的野性。”
他:“不明白!”
我:“打個比方,你去顧客那里賣產品,結果遇到一個競爭者,競爭者是個女性,她給你訴苦,你還會跟她搶客戶嗎?”
他:“和女人搶客戶,那還是男人嘛?”
我:“說的挺有道理,你這么想的在市場上基本都消失了,說的直白點就是競爭失敗被淘汰了。”
我接著說:“在市場上,無所謂男女老少,只有成功和失敗,只看結果。只要在合法的情況下,沒那么多條條框框限制,就三個字:玩命干。你成交了你就活下來了,如果你看著別人成交了,你就被淘汰了。”
我再一個更加實在的例子。
有一天狼抓住了一只羊,羊說:“你別吃我,我還有小羊要喂養。”
旁白:狼會不會真的就不吃羊呢?(鐵定不會)
狼說:“我不吃你吃啥啊?難道吃草嗎?”
旁白:狼的胃只能消化肉不能消化草。
結果狼一口咬破羊的脖子,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瞎羊的眼睛,羊奮力掙扎,后面動著動著就不動了,最后被狼一口一口給吃掉了。
小羊呢?
也成了狼的盤中餐。
殘忍不?
很殘忍!
但如果狼不吃掉羊,狼就會活活餓死……
這就是世間的規律,誰也無法對抗,所以我說了一句話:人在這個社會上只有兩種選擇,要么你是把刀,去切別人,要么你是食物,被別人切。
請問你愿意選擇哪種?
什么是“天擇”?
天就是自然界,擇就是選擇,也就是說,競爭勝出者生存,競爭失敗者被淘汰。
記住:競爭是自然界的常態,也是人類的常態,生存就是競爭。生存不但是自然界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競爭,不但是自然界的宿命,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挑戰。
對于這種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好的,今天我們就交流到這里,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