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奪儲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征討孫權,讓曹植看家——留守鄴城。想當年,我二十三歲擔任頓邱令,如今回想起那時候的所作所為,我至今都不曾后悔。而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怎能不發奮圖強呢!
曹操這話,意思很明顯——想借此考察曹植的治國能力。曹操讓曹植留守鄴城,釋放出一個政治寓意非常強烈的信號,因為之前一般是曹丕留守鄴城的。這一次,曹操把留守重任交給曹植,曹丕便意識到老爹的心思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曹操率軍出征之時,曹氏兄弟以及文武百官出城送行,恭賀曹操同志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曹植搶先發言,現場發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其言辭文采飛揚,盡是歌功誦德之語。旁邊的文武百官為之側目,嘖嘖贊嘆聲不絕于耳:此文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曹丕看見弟弟曹植又一次賺到了父親的“印象分”,心里非常著急。這個家再富有,如果父親百年之后由弟弟來繼承家業了,于我不是無關了嗎?曹丕知道自己的文才不如曹植,如果硬著頭皮來寫一篇臨場作文,最多只能做陪襯而已!他心亂如麻,在一旁干著急,不知所措。吳質悄悄地在曹丕的耳邊說道:“大王出征,你只需痛哭流涕就可以了。”于是曹丕向父親跪拜,一邊跪拜一邊當眾大哭,眼淚猶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流淌下來,聲嘶力竭,嗓子都哭啞了。有人說政治家的眼淚是虛情假意的。這一次,我相信曹丕除了表演成分外,還有悲傷的部分,因為老爹已經垂垂老矣,估計時日也不多了,他再不努力去爭取眾人同情的話,他的儲君之位將會永遠失去了。曹丕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他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樣,在父親面前痛哭流涕,臉上衣裳上都沾滿了淚水鼻涕。文武百官紛紛豎起大拇指,他們都被感動而涕零,紛紛流下感動的眼淚,他們在心中想著:一個年老的父親親自去前線打仗了,作為兒子難得如此關心體貼老父!大伙們認為曹植的文才雖然好,但不如曹丕那般真心誠意。
此時的曹操同志,他已經六十歲了。這幾十年來,曹操很少見到有人對他如此關心,所以老曹也非常感動,他雖然是一個馳騁沙場的軍事家,見慣了生死離別,但他也一個鐵骨柔腸的男人,當自己的孩子用實際行動向他表達了這樣的厚愛之時,他不由得不感動!這個時候的曹操,他只是一個老父親而已,他柔情似水地望著曹丕,心里暗嘆道:這是一個孝順的孩子!這一次成功的表演,曹丕讓老爹看到了他的誠心。就這樣,曹丕在老爹的內心深處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曹丕的精彩表演,用現代網絡語言來形容——“唯有套路得人心!”(這是一句諷刺)在這場爭權戰之中,我們看到了斗爭藝術。曹丕與曹植背后站著多方力量,雙方斗智斗力,都表現出很高的斗爭水平。政治斗爭很多時候不比戰爭溫和多少,有時候甚至更殘酷。戰爭只是政治斗爭的延續,所以也就造就了政治斗爭的無情與冷酷。很多人前赴后繼參與到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到底是為了些什么呢?其實用兩個字來形容足矣,這兩個字就是——利益!曹操默許兒子們自由競爭世子之位,奪儲之爭來到了白熱化階段。曹操出征回來后,他繼續觀察曹丕和曹植的表現,覺得這兩個兒子各有所長,在立儲這件事上,他難以做出抉擇。他決定做一個調查問卷,秘密訪探眾大臣的口徑,看看大家有什么建議和他們反應如何(“以函令密訪于外”)。曹操的調查問卷發放下去了,不久之后,尚書崔琰信不封口答復道:我知道《春秋》之義——立子以長!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慧,應當承繼大統。我崔琰擁護祖宗的繼承法,就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堅守這個原則。
其實崔琰所擁護的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這一條原則,這也是當時繼承法的最主要的一條原則。值得一提的是,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從親疏方面來講,曹植于崔琰來說是比曹丕更親密的。但是崔琰依然推薦曹丕做儲君來接曹操的班。曹操聽了這話,十分贊賞崔琰的大公無私和高風亮節。盡管如此,曹操并不表態哪個兒子來當繼承人。尚書仆射毛玠看見曹操久久不確立太子,心里有點著急了,他知道曹操是為何而猶豫的。于是毛玠秘密地進諫曹操,勸道:近年來袁紹因為嫡庶不分,導致家破國亡。廢立太子是一件大事,不能不慎重搞了考慮。廢長立幼可不是我所愿意聽到的消息!
毛玠雅亮公正,為官清廉,他之前為曹操規劃天下大計,立功甚大,是曹營的戰略大師,他看問題的眼光自然長遠。我們知道,袁紹之前因為沒有確立繼承人,生前沒有宣布哪個兒子當冀州集團的董事長。所以當袁紹病逝之后,他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袁氏兄弟互相傾軋,互相攻伐,把冀州集團的實力消耗殆盡,為他人作嫁衣裳,最終被曹操一一消滅掉。曹操是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的,所以他一定會在生前明確立下繼承人的,只不過他在兩個儲君人選上搖擺不定,不知道立誰更合適點。在曹操的心目中,他是比較傾向曹植的,更加欣賞這個兒子的才華,但是他也知道曹植有致命的弱點——不擅長政治。曹操在立儲問題躊躇不定,他既沒有同意崔琰、毛玠的建議,也沒有否定他們的建議。他給外界釋放出來的信息無疑是這樣——曹丕和曹植都有希望繼承他的位置。曹丕急了,他不甘心,不能坐視不管,眼睜睜地看著弟弟繼承老爹的位子。所以,曹丕必須行動起來,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自己的優勢全方位的展示給老爹看看——我曹丕才是曹家最佳的繼承者!為了鞏固自己地位,曹丕秘密派人詢問賈詡,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他奪得儲君之位。我們知道,賈詡是三國時代第一“毒士”,他的舌頭很毒,陰謀詭計百出無窮,他的計謀能殺人于無形之中!曹丕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其目的不言而喻。希望五官中郎將能夠弘揚道德,培養寬宏大度的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孜孜不倦修業,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做好人子之道。只需要做好這些就可以了。
賈詡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舊臣,他不能明里參加奪儲之爭,他經常閉門在家自守,不私交什么權貴人物。如此低調地過居家日子,為的就是不被他人猜疑。但現在賈詡又不能拒絕曹丕的求計,所以他只能隱晦的指點曹丕。他這樣說,能最大程度的保護了自己的安全。萬一這些話被曹植的團隊知道了,他也不會被人抓住什么把柄的。賈詡作為一個半路投靠到曹營的謀士,所以他更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即使他與曹丕的私交再好,他也是不能擺明態度為曹丕出謀劃策的。賈詡是一個大師級別的謀士,他知道怎么樣保護自己的安全,他會讓自己避免卷入這場權力之爭的。因為奪儲之爭的結果往往是很難意料的,許多聰明人就是因為在權力斗爭中站錯隊最后走上斷頭臺的。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明哲保身是一門有深度的學問。熟練學會了這一門學問,就是在現代職場中也大有用處。曹丕聽從了賈詡的建議,自我修行,磨練自己,刻意塑造儲君人設。當然,曹丕在自我修行的同時,他還派出親信幫他干一件事——收買曹操身旁的人,讓他們為他說好話。于是曹丕使出了殺手锏——金錢!他很快就搞定曹操身邊的宮人,用重金收買了內宮的那一幫人。他們拿錢辦事,經常在曹操身邊替曹丕說好話。曹丕有著極高的權謀手段,城府心計深如海,他精通權術,其政治天賦是曹植所不能比擬的。曹丕精通各種政治手段,他善于把握人心,收買民意,他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盡其極!曹丕是一個政治家,兼職文學家,曹植的情況恰好相反,他是一個天才文學家,蹩腳的參政者。曹丕政治手腕不僅繁多,而且陰險,他特別能裝,為了突出他的治世之才,他處心積慮已非一日!曹操看見曹丕這么優秀,他也很想立他為儲君。曹操的心情很矛盾,他心中還是有點放不下曹植這個人選,為了檢驗兩者的優劣,他決定召來賈詡,問問這個足智多謀的謀士有什么看法?曹操屏退身邊的人,就此事詢問賈詡,他對立嗣有什么看法?曹操有點急了,催問道:“我和先生說話,先生為什么卻不回答呢?”賈詡答道:“我正在琢磨事情,所以沒空回答您的問題。”賈詡答道:“我琢磨袁紹和劉表啊,袁氏劉氏父子們的事兒勾起我的回憶。”賈詡是一個老狐貍,揣著明白裝糊涂,其言外之意點醒了曹操。曹操明白了賈詡的意思了。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引起內部爭斗不休,諸子攻伐,被別人乘虛入侵,導致各自的基業毀于一旦。此事必須速做決斷,我不能再猶豫不決了,否則滋生內斗。任何一步走不好,對國家影響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