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開解經句: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摘自《孝經·庶人章第六》
內容講解:這句話對我們前面所學習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個階層如何盡孝做了一個小結。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盡孝的義務,而盡孝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
最基本的孝道包括“孝養父母之身”,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起居,讓父母衣食無憂,然而這只是基礎。孝道還包括“孝養父母之心”、讓父母不擔心、不憂愁、老有所安、老有所樂,父母的精神愉悅自然可以健康長壽,這就是進一層的孝道。想要讓父母安心放心,就要求我們愛惜自己的身體、遵紀守法、做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婚后,夫妻互敬互愛、相敬如賓,家庭和睦,把孩子培養教育好。尤其是作為女性,除了照顧好小家庭之外,還要孝敬公婆,處理好婆媳關系,才能實現人生的超越。時下很多人急于追求所謂人生事業的成功,不顧家庭在外打拼,對上不能照顧父母長輩,對下忽略了孩子的關懷引導和教育,背負了對家庭和親人的虧欠,導致了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現象。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個人的好高騖遠,所制定的人生目標、生活消費目標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和福報,這值得我們好好反省。從我們自己為人父母的角度,要警惕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和溺愛,而應該從自己對待孩子的感情中理解父母對我們無盡的關懷,用對待孩子的態度來關愛父母長輩。如果能用這種思維模式,用心體察、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愛,孩子也就能學會這種思維模式,體察到我們的愛。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遺傳父母的性格,其實更為重要的是父母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心態、對他人的理解程度、對父母長輩的孝心。這種無形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盡孝道的過程中細細地體會。從另一方面來說,作為長輩,多保有一些對已經過世的父母的緬懷和感恩,多關懷天下和他人,少一些記掛自己的孩子,這樣憂慮自然會少一點。父母的身心健康快樂是子女的最大期待,父母的健康長壽也給子女做出好的榜樣。因此,老年人可以多學習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思考人生的終極追求和信仰,讓晚年的生活健康快樂,讓子女看到晚年生活的榜樣、學習到晚年生活的智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