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儒家經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著萬物一體的世界觀。
《菜根譚》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態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換,告誡世人及時轉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內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閱歷和境界。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山林是勝地,一營戀變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戀,樂境成苦海矣。
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是,山川秀麗的林泉本來都是名勝,可是一旦沉迷留戀在這里而不走,就會把幽境勝景變成庸俗喧囂的鬧區;琴棋書畫本來是騷人墨客的一種高雅趣味,可是一產生貪戀的狂熱念頭,就會把原本風雅的事變成俗不可耐的市儈。所以一個人只要心地純潔,絲毫不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橫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內心產生邪念而迷戀聲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墜入痛苦深淵。
《維摩詰經》中說“心靜則佛土也靜”?,認為雅俗苦樂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感受,只要破執去迷,就如行云流水,來去無礙?,處在任何環境下也不影響內心的寧靜。如果你沾迷留戀,無法割舍,就處處有一“得”心,什么都想占有,落入佛教所說的“所欲不得”之苦中,你的生活便成一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