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游戲姿態,孔教是工作姿態。每一個中國人,成功發達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痛劑,撫慰受了創傷的中國人靈魂。”
《道德經》蘊藏著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復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術優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闡述老子的哲學、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第一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早已告知蕓蕓眾生符合規律就是符合道、之后便會生德、有德方能配位。
01、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以用言語表述,但不會只有一種言語表述;道無處不在,會以不同的形式告知蕓蕓眾生。整部《道德經》就是道的各種表述,是道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何謂道?道就是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佛教里稱為:踐行頓悟;現代哲學里讀作:量變引起質變;小學門口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偉大領袖毛主席告知天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理一模一樣,但語言表達卻完全不同。
02、名可名,非常名
名為道的形態、其頂層邏輯與道可道、非常道相同。道的形態無處不在、會以不同的樣式展現出來。是事物規律的外在呈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法則不會改變,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故,生而為人若想成事必符合道。歸根結底《道德經》是讓蕓蕓眾生明白自然規律,之后做符合自然規律的人。所以這里的名也有名氣、地位的意思。
符合道則有所得,反之、恐誤了大好年華。能達到一定境界的人,雖然外在表象不一樣,但內在都是道法自然。故,以道馭德、以德配位。
03、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形無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萬物的根源。這是道、是規律,亦是做人做事必須符合的規律,無名是星星之火、有名是可以燎原。
04、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所以經常沒有欲望,做星星之火的事情,由零開始,腳踏實地,觀察“無名”的微妙,經常有意識的,成可以燎原的心態,以觀察其中規律。始終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簡言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萬事萬物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直接做到第二步,那么一和三也就不存在了。欲望多則心氣散、心氣散則志氣衰、志氣衰則思路不清明。
05、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無名、有名,無欲、有欲是事物發展的定數,從無名到有名,以無欲馭有欲。切記不要眼高手低、什么都知道,卻永遠想一步登天。單靠情懷無法成事、最后只能怨天尤人。按規律辦事、認認真真做好一,很多一在一起就是二、就是三,最終成就萬物。故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以無為的心態成就有為之功業。
06、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妙很玄妙、重要很重要,規律即是道、道就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門就在那里,看你有沒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心態,一步一步進入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