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總統的愿望實現了,只是代價過高??梢哉f,阿波羅計劃是一份難以繼承的遺產?!?/p>
——漢斯·馬克(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總指揮)
好奇心驅使下,人類對于生存環境的探索范圍越來越廣,對于外太空的認識也變得越來越全面起來。
可細心的人們還是會發現,宇宙探索技術趨于完善的大氛圍下,貌似大家都在繞開月球,繼四十多年前的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后,人類登月計劃戛然而止。
其實,當我們將這一看似單純只為探尋月球的計劃背后,無論積極進展還是突然停止,背后的原因都不簡單更令人尋味。
美國登月計劃是美國航天產業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目前為止,美國航天產業發展歷程大概分為四個階段:醞釀發展階段、太空爭霸階段、和平利用階段、產業轉型階段,而登月計劃正處于太空爭霸階段,如此見得,阿波羅計劃本身也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
當年,美蘇全方位的競爭真的是上個世紀國際上最精彩的重頭戲,而這場有關于意識形態的對壘轉入到冷戰階段后,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需要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探索中彰顯各自的優越性,而當年,美國的太空探索也的確是在與蘇聯的競爭之下快速成長起來的。
由此見得,美國登月阿波羅計劃當年的實施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甚至,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美國當時國際政治需求的一種體現,此一時彼一時,因政治需要開場又因政治需要結束更顯得理所應當。
首先,所謂的“月球陰謀論”是指目前為止尚未被官方承認的所謂的外星力量。從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也標志著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
在后來NASA的一份秘密聲明中曾提到,所有參與此計劃的25位宇航員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UFO,甚至美方認為認為阿波羅計劃始終受到某種地外神秘力量監控。
除此之外,科學界開始對月球這一星球的性質也出現了諸多的懷疑,當然,這些質疑也絕非空穴來風。
就比如,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飛船的液氧儲箱爆炸墜向月球表面居然引發了月球表面長達3小時的震蕩余波,這一項現象恰恰說明月球極有可能是空心體。越來越多的怪異現象都讓看起來與其他星球無異的月球充滿人類未知的神秘甚至是相當可怕的力量。
其次,從最現實的角度出發,阿波羅計劃當年真可謂燒錢無極限。根據統計,阿波羅計劃一共耗費254億美元,尤其在工程處于高峰期的1965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財政支出甚至占到了聯邦財政預算的5.3%。
在很多更愿意從現實出發考慮問題的人們看來,美國當年在太空領域投入的資金完全可以解決地球任何一處的燃眉之急,就比如用在美國的公共衛生事業上,都不至于美國民眾享受不到絲毫的福利待遇。
所以說,“月球陰謀論”讓月球看起來更加神秘,人類在短時間內卻沒有辦法對所提出的疑問做出合理解釋,燒錢論更是直接讓美國大眾認為這項計劃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多種原因都在說明似乎阿波羅登月計劃最大的意義只是在美蘇冷戰中取得標志性勝利。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實施階段,美國與蘇聯處于冷戰狀態,對于太空的探索也都處于各自單打獨斗的境地,而在1969年9月,兩國先后否決了“火星計劃”的可行性并提出:太空競賽的代價過于高昂,而美蘇兩國需要從這種筋疲力盡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在1970年3月7日,尼克松在給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份備忘錄中寫道:“太空不再是美蘇較量的陣地,外太空不再是戰場。
過去的目標已經實現,這有助于把握未來的方向”。此后的九年時間里,美蘇關系有所緩解下,雖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太空探索合作,彼此也都沒有進行更多深度的太空探索,直到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美蘇星球大戰才再度升溫。
所以說,從很多方面表明,當年美蘇雙方的關系有所緩解時,阿波羅登月計劃就顯得并沒有那么意義非凡了,尤其當蘇聯沒能達成登月計劃時被美國搶占先機后,蘇聯內部出現瓦解效應才真正是阿波羅登月計劃對于美國的最大意義。
隨著當年美國的日趨強大以及蘇聯的每況愈下,美國沒有更多的必要理由來繼續推進阿波羅計劃,“兔死狗烹”局勢盡顯。
四十多年過去了,人類不再登月并不是說沒有實力登月,相反,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人類認為登月不但沒有必要也意義不大,尤其對于美國來說。
就如開篇漢斯·馬克所言,阿波羅登月計劃更是成為人類對于宇宙探索必要性解讀的一個濃縮版??磥恚钤诘厍蛏系娜祟愡€是多多致力于地球事業更加務實和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