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家長問我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結合我所學習的心理知識,以及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總結了一下,希望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給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幫助。
要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家長跟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信任的關系。關系是基礎,否則,任何的溝通可能都是無效的。
下面我將先介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然后再談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信任關系并溝通。
青春期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時期,由于性成熟是這個階段發展的主要特
點,通常又被稱為青春期。青春期的年齡段是11、12歲 ~ 15、16歲。青春期,也有人稱之為“斷乳期”、“危險期”、“反抗期”、“躁動期”、“人生峽谷期”等,是一個人生矛盾期。
一、少年期自我意識的發展
1、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2、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①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
②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③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
④有很強的自尊心
二、情緒的變化
1、青少年的情緒和心境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的發展
趨勢。
2、情緒變化的特點:煩惱增多;孤獨感、壓抑感
增強。
三、少年期自我中心性特點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是以人際關注和社會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注就是他人的關注。概念表征:
1、獨特自我
2、假想觀眾
四、第二逆反期
1、少年逆反期的表現
①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
②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滿而抗爭
③觀念上的碰撞
2、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遷移性。
3、反抗的形式
①外顯行為上的激烈抵抗
②將反抗隱于內心,以冷漠相對
五、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1、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的沖擊
2、心理上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與依賴性
(2)閉鎖性與開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
由于閉鎖性的特點,中學生心里的話常常不愿對長輩說。中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就越為明顯。
六、中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
焦慮、抑郁、偏執、恐懼、人際敏感、強迫、敵對、精神病性
有效的溝通首先是心的鏈接,讓心靈產生火花,讓溝通對象感到溫暖、安全,從而建立信任關系;其次才是信息的交換。
同理,有效的親子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只有孩子對父母信任了,愿意打開心扉了,溝通才會產生作用。
我感到你喜歡我、欣賞我,我因此也喜歡你,想在你面前表現得更好。反之,你既然不欣賞我,不喜歡我,我就離你遠一點。你說什么對我都沒有用!
父母跟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理解孩子的想法
接納孩子的情緒
欣賞孩子的個體差異
錯誤溝通的背后都飽含著責備!
正確溝通的步驟及要點總結:
1)看到對方的情緒;
2)幫他/她把情緒表達出來;
3)表達自己的感受;
4)詢問原因。
從今天開始,請家長們嘗試用新的溝通方式跟孩子們溝通。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并關注我。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并進一步地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