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安禮章第六》悟讀【17】
【原典】
【譯文】
綿羊即使披上虎皮,也并不剛強。
【悟讀】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明代才子解縉撰寫之對聯,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期間運用此聯諷刺了主觀主義的學風, 后來常用“山間竹筍”喻指“嘩眾取寵之人”。整聯其實也諷刺了一種人生不自信的行為,契合了《素書》本句的主旨。
一個人的自信,不是指表面之強壯,而是指內心之強大。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每個人皆有自己之情緒。內心強大之人,目光內斂,神情柔和,從容不迫,風輕云淡;內心虛浮之人,鋒芒畢露,不知進退,慮事不周,患得患失。
一般而言,提升自己內心之強大,須重視如下三點。
其一、自知之人生覺悟。
“自知者明”,自知自覺之人,心中有方向,腦中有智慧,坦然面對人生得失,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人生自信。
其二、自強之人生態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歷盡無數劫難,依然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原因是血液里流淌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之奮斗精神。個人之命運,亦如國家民族。一個人,“前半生歷練,后半生沉淀”,唯有不斷的歷練,才會沉淀出真正的人生自信。
其三、自律之人生習慣。
一般而言,凡具有“良好之品格、優良之習慣、堅強之意志”的人,不會輕易被命運所擊敗。歸根結底,習慣是決定人生的關鍵。
從表現形式來看,自信分為兩種,即有條件的自信和無條件的自信。
有條件的自信是指一個人活在世上對他人的用處,也可叫工具價值,強調依托外在工具的價值完成來證明自己;而無條件的自信則來自于存在價值,是一種源自于骨子里的內生本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環境及其他外物情緒之影響。我就是我,我就是一切。
欲建立骨子里的自信,須從建立無條件的自信開始,堅信你是你,你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唯一,不受外界影響,不被外在左右。
人生自信總精彩。諸如繡花枕頭,外強中干,羊質虎皮,色厲內荏等,其實是內在缺乏力量,不強大,不自信。越是表面強勢,越是虛張聲勢,內心越是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