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節卦智慧】
知足、節制。
“節制欲望以養心,節制飲食以防病”。懂得節制,是古人之養生哲學。而許多的現代人往往是,“朝九晚五累成狗,醉生夢死不撒手”。
真正的生命智者,懂得節制自我;節制自我,可活出人生品味。
王陽明因軍功卓著,遭人記恨,百般受辱。對此,王陽明泰然自若,淡然處之。他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一個人一旦有了紓解怒氣的修養和智慧,便會慢慢擁有平和安靜之生命氣質。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事物不能總處于離散渙散之狀態,須有節制,“天地有節才能常新,國家有節才能穩固,個人有節才能進步”。節卦從渙卦而來,任何事物皆有盛有衰,有行有止。一定的時候,適度節制自己之行動,對于生命之升華,是極其有益的。
節,甲骨文中是一個人跪坐之形態,跪坐是古人的一種禮節;節卦,象征竹節、節儉、節制。節卦之上卦為坎卦,坎為水,下卦為兌卦,兌為澤,稱水澤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湖澤里有水,若不加節制,則會滿溢泛濫;若節制過度,則會干涸。君子從此象中得以啟迪,在節制民眾的行為時,制定典章法度,且作出高尚的德行表率。
節卦卦辭說,“節:亨;苦節不可;貞”,強調了三層意思。其一,作為節制自己行為的節卦,很亨通;其二,若是過分的苦苦節制,則不可;其三,節制可以保持貞正。
“初九”爻辭的“不出戶庭 ,無咎”,是說節制在適當的范圍如不出內院,則不會發生災禍;“九二”爻辭的“不出門庭 ,兇”,是強調不出門庭即節制的過分,則意味著兇險;“六三”爻辭的“不節若,則嗟若;無咎”,前半句是說辦事在某些情況下不節制,那必然會后悔嗟嘆;后半句是說辦事開始雖沒有節制,但隨后還能嗟嘆后悔,反省自悟 ,則可亡羊補牢,不會有什么災禍;“九五,甘節吉,往有尚”,九五的節制是甘節(以節儉為樂),乃節制之最高境界。九五身為尊貴之君,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以節天下,此種甘節既施之于己,亦施之于人,故可獲吉祥,若此時有所行動,定會受到嘉尚,故“往有尚”。
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或是一個度字。節卦的節制之道,對于擺脫當代人的困惑,重鑄天人關系頗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