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無聲無形),獨立不改(獨立運行),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永不停止),逝曰遠(遠大),遠曰反(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2
—
詩解
人法地兮地法天,
天法道兮道自然。
萬物生兮貴不言,
澹且泊兮方人生。
03
—
悟讀
虎嘯龍吟凌云志,
流水落花尋常心。
老子指出,“道”是宇宙之本體,萬物之本源,具有永恒性。“道”之特性,若有若無,又無處不在,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jīng)》思想的精華。道為德之本,德為道之表。“德”是道在倫常領(lǐng)域的表現(xiàn)。老子主張人們固守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道”的內(nèi)涵構(gòu)成了《道德經(jīng)》的主題。《道德經(jīng)》一書強調(diào)的是由物理、哲學(xué)、倫理至政治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歸宿于對理想政治的設(shè)想與治理之道。
人生看似簡單重復(fù),其實每天都是新的。新的希望,新的收獲,新的歷程。歷史也是如此,不斷更迭變化,從不簡單重復(fù)。先賢們苦研《史記》和《資治通鑒》,就是想從中找尋歷史循環(huán)與規(guī)律。萬事萬物的變化,歸其源,尋其根,還是要回歸人性。人們在一生的忙忙碌碌中,往往少了對靈魂的拷問。
站在天人角度,人類的錯誤在于過分迷信了科學(xué)。以為科學(xué)萬能,科學(xué)改變一切,現(xiàn)實生活中,科學(xué)其實很難解決一切問題。
春天不播種,秋天不收獲,這是自然規(guī)律,人生亦然。從人性的角度,不注入道的思想,哪來德的陪伴。
中國典型的古村民居,往往折射先人們的思想。他們進則崇儒,退則佛道,深諳“達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之理。致仕之后,往往依山水建村,以求天人合一,寓情于景,寓形于道。每一個村形,每一條街道,每一個雕刻,無不深含儒佛道之意。
自強不息當(dāng)法天,
厚德載物須法地。
柔柔和和師自然,
悠悠閑閑心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