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唯微,見微知著。
圣明的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是現成的知識寶殿,而是鼓勵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教他們建筑——題記
關于《鴉片戰爭》的教學,本文試圖做一思考。
一,教材理解
1,結合本單元課題,講清反侵略求民主兩條主線的內容和特點(政治民主和救亡圖存的結合;經歷了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民主與專制斗爭的激烈,民主化的艱難)。
2,結合兩次鴉片戰爭,講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以及對“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理解。
二,基礎分析
1,鴉片戰爭(1840——1842)
(1)背景(講清戰爭的根本原因,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原理來進行分析)(2)過程(兩個階段,講清戰爭的特點)
(3)結局(《南京條約》以及附件的講解,戰爭失敗根源的分析)
(4)影響(運用辯證觀點,政治經濟思想多角度分析)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1)背景(講清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過程(兩個階段,講清戰爭的范圍的擴大)
(3)結局(《北京條約》等講解,戰爭失敗根源的分析)
(4)影響(政治與經濟等多角度分析)
三,思維拓展
1,利用林則徐和圓明園等課本史料進行情感教育。
2,利用課本P50的史料講解鴉片輸入的危害。
3,利用課本P52的學思之窗培養學生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
4,利用課本P53的學習延伸培養學生理解材料,綜合思維的能力。
四,能力訓練
1,材料:鴉片戰爭是古老中國的催化劑,是用火與劍的方式告訴中國人,中國必須近代化。
思考:從社會轉型的角度,說明鴉片戰爭是古老中國的催化劑。
【提示】政治轉型,經濟轉型,思想轉型。
2,多種史觀認識通商口岸的開放。
A.促進中國農業文明轉向西方工業文明【文明史觀】
B.促使自然經濟的解體;促使近代城市的興起;促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誕生和發展【近代化史觀或現代化史觀】
C.導致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全球史觀或整體史觀】
D.是中國傳統文明和近代西方文明的最早交匯點,促使思想觀念、社會禮儀、生活習俗發生巨變【社會史觀】
E.是列強經濟侵略的主要基地,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革命史觀】
3,思考近代中國民族意識覺醒的歷程。(鴉片戰爭是萌發;甲午中日戰爭是逐漸強化;五四運動是深化;抗日戰爭是高漲。)
華夏滄桑幾沉淪,
先烈奮身定乾坤。
追憶英烈鞭自揚,
筑夢復興慰忠魂。
巍巍青山,風云永銘;烈士忠魂,千古永存。